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在运动性损伤中十分常见,但由于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早期确诊在常规检查中几乎不大可能,故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但是,无论何种软骨损伤,最终都可能导致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并遗留永久性损害,故近年来已引起重视。关节软骨表层为3~5μm厚的无形层,包括黏液层和纤维层,起保护其深面的固定层不受免疫复合物侵蚀的作用。固有层可分为表面细胞层、过渡层、柱状层、钙化软骨层和软骨下骨板五部分。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供应,其营养主要依靠弥散机制从关节滑膜液中摄取。因此,任何影响关节滑膜正常分泌或关节软骨挤压机制,有碍关节正常活动的因素均可能引起关节软骨的损害。
软骨软化、水肿,出现泡状结构。
软骨变薄,有轻中度纤维化或裂隙。
部分软骨剥脱,外观呈“蟹肉样”。
软骨全层缺损或剥脱,露出软骨下骨。
能造成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原因复杂,主要以外伤、反复机械运动、关节畸形等因素有关,好发于青年运动员人群、女性中老年人群、免疫力低下者等,其诱发因素主要为肥胖、骨质疏松等。
暴力损伤或反复细微创伤引起髌骨关节软骨面损伤,如暴力直接作用于髌骨可致粉碎性关节内骨折,关节腔内游离的骨头碎片可刮伤软骨面,造成损伤。
膝关节长期、反复、持续、用力、快速地屈伸,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超越关节的代偿能力,造成软骨损伤而不能很好的修复。
如膝内翻、膝外翻等身体结构异常,造成关节力学改变,软骨面承受重量不均匀。
膝关节具有较多的骨松质及滑膜,结核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容易经血液循环或直接在此处繁殖,当累及全关节腔时,病变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软骨面。
肥胖人群的膝关节负重大,在活动时可增加对软骨面的磨损。
骨质疏松病人的软骨下的骨头结构变薄变硬,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正常的运动即可诱发软骨面损伤。
错误的身体姿势以及用力方式,如错误的跑步方式,可减缓关节对软骨的缓震作用,增加其受力,诱发损伤出现。
各种病因造成的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关节软骨的发病率为10~12%,多以40~50岁的女性以及年轻运动员为主。
如自行车、滑冰运动员等人群长期、用力、快速地屈伸膝关节,对髌股关节软骨面的磨损增加,易患此病。
免疫力低下者如消瘦的青年等人群,容易感染结核及其他病原体,累及关节腔时可损伤软骨面,易患此病。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关节病变的人群更易患本病,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以髌骨后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随病情发展而日益加重。常伴有下楼困难、行走时软腿等症状。疾病后期可并发骨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髌骨不稳等疾病,出现膝关节外观出现肿大,肌肉萎缩等体征。
最主要的症状为髌后疼痛,在活动或半蹲位出现,初期为酸乏不适,以后发展为持续或进行性的酸痛。往往在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结束或休息时疼痛又加重。这种疼痛有时很有特色,往往被描述为“龋齿样酸痛”。在上下楼梯,尤其在下楼或下坡时酸痛明显。经常有膝盖打软,“差一点跌倒”的主诉,有时有关节交锁症状。
由于关节软骨被破坏,关节面不平整,大多患者的膝前有摩擦感(音),上楼梯及从椅子起立时尤为明显。
行走时可出现软腿现象或关节交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困难。
髌骨或股骨髁撕脱的软骨或骨块,可在关节腔内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髌骨软骨慢性损伤可导致髌骨软化症,它具有病程长、病变不显着、早期疼痛症状不明显、晚期疼痛症状明显等临床特点。
由于软骨一旦受损则难以修复,建议出现髌骨周围出现疼痛、膝关节伸直困难及行走软腿等症状或存有膝关节先天性疾病等情况下及时就医。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关节镜等检查确诊,注意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相鉴别。
患有膝关节形态异常者均建议及时就医,不论有无疼痛,需要及时就医。
髌骨周围出现疼痛,疼痛程度日益加重者。膝关节功能异常,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者需要及时就医。
普通人群出现关节无力,行走时软腿或关节交锁,需要及时就医。
膝关节周围遭受外力打击、感染等因素者,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考虑去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
髌骨周围疼痛出现、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发展情况,有无能缓解或加重疼痛的因素?
有无出现关节僵硬、膝关节伸直困难、行走软腿、关节交锁等其他症状?
患者有无其他相关的就诊经历,有无采取治疗措施,疗效如何?
患者既往有无膝关节外伤史、结核、膝关节畸形等病史?
通过视诊、触诊、运动关节、测量角度等方式整体评估关节情况。内容包括膝关节外形有无肿大及畸形,皮肤有无发红,髌骨有无压痛、积液、脱位及摩擦感,关节运动能否完全伸直等项目。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有髌骨压痛、脱位及及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等典型体征。
包括血常规、免疫复合物、血沉及血清补体等项目,可为损伤原因提供指向性。能排除软骨损伤由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髌骨软骨损伤。
是诊断软骨损伤的主要检查手段,评估关节软骨面是否平整。软骨下骨质有无改变,关节间隙有无变窄,有无骨赘形成,关节有无畸形等内容。
相比于X线能较早检测软骨病变,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时MRI表现为局部软骨缺损、连续性中断、软骨层次模糊及肿胀或信号出现异常。
能直观关节内软骨及其他部位的病变,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也是治疗方法之一。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主要依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初步诊断,即髌骨后疼痛,体格检查时可见关节外形肿大、股四头肌萎缩,挤压研磨或推动髌骨时有摩擦感。X线检查早期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到软骨下骨质改变、髌股关节面不平滑、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的狭窄、髌骨边缘有骨赘形成等典型改变。MRI可见髌股关节软骨出现变薄、信号改变及毁蚀现象。关节镜可见关节软骨软化、纤维化及软骨下骨暴露等病变,结合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诊断本病。
主要侵犯脊柱,但膝周围关节也可受累,青年男性多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柱。外周关节受累多以膝、踝、髋关节受累为主,常有肌腱末端炎。88%~95%的病人HLA-B27阳性,骶髂关节及脊柱特有X线改变,以上表现均与本病有较大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常有咽颊炎、丹毒等感染病史,起病急,常见于青少年。关节病变有以下特点,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多关节游走性疼痛,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可消退。血液检查示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但可并发心脏病变。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主要是髌骨后疼痛,在活动后症状减轻,类风湿因子阴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对称分布。有晨起关节僵硬至少1小时、关节肿胀(以腕、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为主)、皮下结节等表现,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没有这些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关节X线平片有明确的骨质疏松或骨侵蚀,类风湿因子阳性,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类风湿因子阴性。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轻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若不能缓解者可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延缓关节病变,恢复日常生活。病变严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或膝关节置换等方式,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出现症状后,首先限制膝关节剧烈活动1~2周。同时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锻炼,增加肌肉强度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髌骨轨迹,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告知患者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轻体重,可选择游泳等有氧锻炼,膝关节在非负重体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的关节功能和肌力训练。
首先可选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酸芬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擦剂等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
如氨基葡萄糖、西乐葆、安康信、双醋瑞因等可以保护软骨,也可以缓解疼痛。部分药物如维骨力、硫酸软骨素可参与软骨代谢,延缓软骨退变。
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可增加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缓解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
关节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由于抑制糖蛋白、胶原的合成,对软骨修复不利,无菌操作不严格时甚至发生关节细菌性感染导致严重后果。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加剧关节软骨损害,加重症状,故应慎用。
增加髌骨在股骨髁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外侧关节囊松解术、股骨外髁垫高术等。
通过关节镜行关节清理术,刮除髌骨关节软骨上较小的侵蚀病灶,促进修复。
髌骨关节软骨已完全破坏者,有学者采用髌骨切除方法减轻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但术后膝关节明显无力。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至后期,并发骨关节炎病出现膝内翻畸形及持续性疼痛时,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水疗、针灸、按摩等。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经治疗后只能改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不危及患者生命。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医嘱进行复诊,以便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不能治愈,通过治疗上只能延缓病变,减轻症状。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不会危及生命,对寿命无影响,但是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及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
经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后若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无明显缓解,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式。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第1、3月复查一次。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在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可多吃高蛋白的食物补充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及康复,同时需要戒烟酒。
多吃些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及钙等元素的使用,如瘦肉,豆、奶制品,动物肝脏等食品。
戒烟酒,可减少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不仅有可能加重症状,还影响药物发挥作用。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护理上应该减少对膝关节的负重,避免重复损伤膝关节的动作。可以适当科学锻炼膝关节及股四头肌力量,避免功能减退。手术患者术后还应注意切口皮肤护理,并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减轻体重,日常生活中可采用手杖、拐棍等生活方式可减少膝关节负重。
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在医生指导下做游泳等对用膝关节少的运动。
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影响日常行为。
行手术患者术后应做好手术切口的皮肤护理,避免感染,不利于伤口恢复。
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术后观察切口恢复情况,注意敷料的卫生,避免感染。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症状有无加重或减轻,以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因惧怕膝关节的疼痛,而不重视对膝关节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大大折扣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及日益加强关节及肌肉的功能锻炼,忍耐疼痛,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恢复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生活中要减少重复使用膝关节的不良习惯及行为,在科学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有关节疼痛史或者关节疾病的患者应定期体检,预防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
对于有关节疼痛史或者关节疾病的患者,应每年进行X线片检查,以避免出现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疾病。
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用力地膝关节运动如跑、跳、蹲等运动。
积极治疗骨结核、感染等可累及关节软骨的病变,在软骨损伤早期积极治疗,规律服药,延缓病变发展。
4610点赞
[1]吴孟超,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黄洪波.膝关节软骨损伤病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