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是指头颈部的钝器伤致颈部过度伸展或弯曲、头颈部旋转产生剪切力或累及颞骨岩部的颅骨骨折等导致的颈内动脉内膜撕裂,进而引起血栓形成,最终发生完全性血栓性闭塞。在临床中极为罕见,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可发生于颈内动脉颅外段以及颅内段,常导致严重的脑梗死,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此病是外伤性颈动脉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近年来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大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也可辅助药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病因是高能量钝性创伤。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最常见的致伤原因是车祸伤,其次为打击伤、高处坠落伤、颈部勒伤等。该病好发于年轻人和婴幼儿,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已基本明确。
颈内动脉颈段在颈部软组织中相对游离,到达颅底后,被岩骨、破裂孔等骨性管道固定,而在颅内又被硬脑膜或血管固定。当头颈部外伤时,颈内动脉这种部分相对游离、部分固定的特点产生剪切力,从而导致颈内动脉内膜损伤;同时,颅底骨折也易直接损伤颈内动脉。从损伤的特点方面,则包括以下两种情况,颈内动脉直接损伤,如暴力打击、撞击、挤压颈部,直接损伤颈内动脉内膜;颈内动脉间接牵拉损伤,如外伤时头颈部过度、快速向对侧旋转,或颈部过伸,致颈内动脉受牵拉等。这些直接损伤和间接牵拉颈内动脉,使其内膜断裂或撕裂,暴露内皮下胶原蛋白,继之激活血小板,致使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颈内动脉血栓性闭塞。部分患者颈内动脉内膜和中膜损伤后,易形成夹层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最终亦可导致颈内动脉闭塞。另外,创伤易诱发机体高凝状态,也加速颈内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其在头颈部创伤中的发生率约为0.28%。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年轻人,在婴幼儿也可发生,死亡率极高。
年轻人发生车祸伤、打击伤、头颈外伤等可能性较大,外伤时该动脉容易受到过度牵拉,继而损伤内膜,引起血小板粘附于损伤的血管内壁上;此外,损伤内膜的上皮细胞容易发生变形、坏死和脱落,继而激活凝血因子;受损的颈内动脉还可以发生痉挛,导致血栓形成,引起管腔闭塞。
婴幼儿颈部肌肉薄弱,头颈部活动度大,当发生头颈部外伤时,颈内动脉也容易损伤,从而导致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生。
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主要表现为头痛、黑蒙、失语、意识障碍、偏瘫等,常伴随视力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且部分患者有晕厥发作、痴呆等表现,本病常并发脑疝、癫痫等。
有精神萎靡不振、性格改变等表现。
肌力减弱、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等。
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面部少汗。
头痛、单眼一过性黑蒙、失语。
常伴随视力下降、呼吸急促等症状。
部分患者有晕厥发作或痴呆,偶见永久性失明。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颈内动脉血栓性闭塞,血流动力学若未能及时恢复,患者病程呈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征象,甚至发生脑疝、死亡。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容易导致癫痫的发生,患者表现为失去意识、全身抽搐、阵挛,持续约10~20秒,发作停止后,常出现瞳孔散大,唾液分泌物增多等。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脑梗死,如果血管侧支良好,可无任何症状。若循环不良,可能发生同侧霍纳综合征,对侧偏瘫、感觉障碍,双眼偏盲、失语、体象障碍等表现。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导致脑血流量与脑微循环障碍,无法维持脑的正常生理运转,导致发生脑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弥漫性脑水肿。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精神障碍,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
患者出现较严重头颈部外伤或车祸伤时,无论有无症状都需就医治疗,及时前往神经内科就诊。若出现晕厥发作、昏迷等,则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遵医嘱行相关检查看是否是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如头颅CT平扫等。还应注意本病需与分水岭脑梗死等相鉴别。
头颈部外伤或车祸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头痛、单眼一过性黑蒙、失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性格改变、肌力减弱、面部麻木、晕厥发作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晕厥、昏迷等,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外伤是怎样发生的,受伤部位,有无处理?
多久前遭受的外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头痛、单眼一过性黑蒙、失语、精神萎靡不振、肌力减弱、面部麻木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最近吃过什么药物吗?
需对患者进行视诊,其目的是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有头痛、意识是否清醒,有助于对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进行诊断,并且方便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明确外伤颅内出血以及颅骨骨折等情况的同时,可在受伤后24小时以后发现脑梗死灶,早期怀疑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者应多次复查CT。
可在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同时在含有颈内动脉的层面可能发现颈内动脉异常信号。
是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金标准,可直接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解剖结构情况,必要时还可行血管内治疗,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有创检查,费用较高。
有助于辅助诊断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其无创性、无辐射、高分辨率和可进行三维成像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其诊断颈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98%,特异度为100%。
颈部CT血管造影对于诊断颈内动脉闭塞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诊断颈内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7%、98.3%和95.3%。颈部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区分颈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程度,还能够确定闭塞部位及其长度,并且显示钙化和溃疡病灶。
可检测头颈部血管的血流情况,并用于监测栓子脱落情况。
对轻型脑损伤伴有颈内动脉闭塞的病人,常能从临床表现与脑损伤程度不符而疑及此症,特别是伤后1~2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大脑半球缺血的征象,如嗜睡、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患侧眼黑蒙或失语等症状。若同时伴有一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病侧眼底动脉压下降、苍白变细或视网膜染色迟缓即应考虑本病。
对重型脑损伤伴有颈内动脉闭塞的病人,要在脑缺血尚未至不可逆损害之前就明确诊断,并非易事,只有在密切观察的前提下,及时采用影像学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早期诊断。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直接显示动脉闭塞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有助于治疗的抉择可谓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是由相邻血管供血区交界处或分水岭区局部缺血导致,也称边缘带脑梗死,多因血流动力学原因所致。典型病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常呈卒中样发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有轻度偏瘫、不自主活动等情况,纠正病因后病情易得到有效控制。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病因是高能量钝性创伤,如车祸伤、打击伤,头颅CT平扫在受伤后24小时以后可发现脑梗死灶,以此鉴别。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供血系统脑血管闭塞引起的梗死,一般由反复多次发生脑梗死所致。患者常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短暂性缺血发作等病史,急性起病,阶段性进展,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失语偏瘫、感觉障碍偏盲等表现。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主要表现为头痛、失语、精神萎靡不振、性格改变、肌力减弱、眼睑下垂等,以此鉴别。
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与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混淆,须提高警惕,CT或MRI检查有助确诊,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颈部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区分颈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程度,还能够确定闭塞部位及其长度,显示钙化和溃疡病灶,以此鉴别。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应尽快、尽早地清除血栓,使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的关键。近年来对颈内动脉闭塞大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也可辅助药物治疗和亚低温治疗。
对于颈内动脉闭塞不完全的轻症者、侧支循环较好的病人可试行内科疗法,适量给予激素和血管扩张药如罂粟碱、碳酸氢钠、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溶液、含5%二氧化碳的氧吸入及颈交感神经封闭等治疗。
必要时可酌情采用抗凝疗法,如肝素75~125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时,随即经造影导管直接注入含24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ml,可以改善预后。不过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出血倾向问题,尚有待研究,必须在严格监测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前提下谨慎进行。
为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耗氧量,防止癫痫的发生,可以给予降温及巴比妥药物疗法,以保护脑组织。
手术适应证包括颈内动脉闭塞完全或管腔直径小于2mm;临床症状虽然较轻,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动脉壁有硬化斑块和溃疡形成,提示血栓形成概率很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在抗血栓治疗的同时,建议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有助于早期确诊以及明确病因,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等。
对于急性颈内动脉闭塞者,可行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以重建循环改善脑供血,但在临床中急性期内完成该手术的难度很大。因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脑组织水肿,与颅脑创伤所致的脑水肿时间窗重叠。
可以迅速解除颅内高压,改善脑组织循环,缩小梗死范围,从而减少继发性脑损害的发生,使半暗带逐渐恢复部分功能,并且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可根据情况行内减压术。
其目的是进行血管移植,由于颈内动脉血管腔狭窄严重,血栓与血管附着紧密且不易剥脱,通常选用此方法进行颈内动脉闭塞的治疗,从而保持血管通畅。
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治疗目的是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和预防脑疝的发生,可应用20%甘露醇静脉点滴,对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改用呋塞米静脉注射,可酌情应用甘油果糖静脉点滴。
轻症患者可治愈且不会对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影响,无神经功能障碍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预后差,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复诊,如进行头颈CT、MRI等检查。
部分轻症患者早发现、早治疗能治愈。
本病死亡率为28%~75%,存活者致残率高达50%,无神经功能障碍者仅占15%,此类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大部分患者往往遗留严重的脑梗死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后应定期复诊,每3个月进行一次头颈CT、MRI检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可能。
对于外伤后颈内动脉梗塞的术后患者,应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保证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疾病的缓解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术后若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但不宜过热。
外伤后颈内静脉闭塞患者特别是术后患者在生活上需进行相应的护理,主要是通过日常护理结合锻炼和饮食护理,帮助患者恢复病情。日常保障的是患者病情的稳定,运动和饮食则保障患者的身体素质。
术后卧床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多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的发生。
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可进行散步等强度较弱的体育活动,术后两周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而非手术患者,可适量运动,休息与锻炼相结合,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术后患者应严格护理,且患者家属应对此病有初步认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工作,并给予患者适当安抚与鼓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积极锻炼,定期复查。
家属及陪护人员需要了解口服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服用,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
由于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且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早期应复查CT。对于颅脑外伤者,即使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需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尽量减少头颈部车祸伤、撞击伤等的发生,遵守交通规则,勿打架斗殴。
有颅脑外伤史者,即使无症状也需及时就医检查。
当头颈部发生外伤后应注意可能会发生颈内动脉闭塞,可遵医嘱是否预防性使用血液抗凝剂,尤其在外伤后1~2天密切观察。
4245点赞
[1]彭定伟,涂悦,赵明亮等.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治(附三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8,34(2):144-148.
[2]韩瑛,汤同健,许文杰等.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7,13(3):151-156.
[3]符锋,涂悦,彭定伟等.手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闭塞患者一例[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2):122-1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