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虽然是人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许多关键蛋白和酶类的组成成分或辅助因子,但当过量时可能导致铁中毒,铁过量或补充方式不正确均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纯铁基本上无毒,铁盐、亚铁盐过量进入体内可引起中毒,铁锅煮酸性水果也可引起,多见于婴幼儿。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昏睡、惊厥、昏迷、休克、肺水肿、水电解质失调等,吐泻物均可含血,可继发肝、肾损害。对误服者可用催吐、洗胃等治疗方法,严重中毒可用透析疗法,防治休克。
在误食铁剂30分钟后到2小时,由于铁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发生局部坏死和出血,导致出血性胃肠。
继后2~6小时为无症状期,在这一阶段胃肠道症状改善,此时应予以注意,避免误认为病情好转而延误治疗。
在内服大量铁剂约12小时以后出现,全身性中毒表现为低血容量休克临床症状,还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一些病例在2~3天后出现严重肝脏损害,并可发生肾脏损害。
可能发生于最初损伤后的2~8周,这些梗阻发生于原先受损的黏膜处,常需手术治疗。
铁是人体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而铁盐、亚铁盐过量进入体内则可引起中毒,铁剂进入人体内影响血管舒缩功能,可致循环衰竭。铁中毒大多是由于误服过量硫酸亚铁所致,注射铁剂过量亦可导致,也有因食铁锅里煮的酸性水果而引起铁中毒。
服用大量铁剂后,产生过多的铁蛋白,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暂时被抑制,可发生肝脏损害以至肝坏死,大量蛋白质被破坏,从肾脏排出,蛋白的合成减少,以至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氨基酸代谢的紊乱。
服用铁剂后,极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吸收,小部分在胃及空肠吸收,回肠吸收很少。铁被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所摄取,通过门静脉系统进人体循环,少量的铁由粪、尿及胆汁排泄,当排泄系统出现问题时,可导致铁在体内储存过多,引起中毒。
由于长期使用含有铁的锅做饭或者食用过多含有铁元素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铁中毒的现象。
长期服用硫酸亚铁或者氯化亚铁等药物或者服用过多剂量的时候,有可能会引起铁中毒。
铁中毒常见于儿童,因儿童经常会接触到含铁的物品并且无法自主辨别。用铁锅熬煮酸性水果生成铁化合物而致中毒,儿童和青少年大约占总暴露者的2%~4%。
儿童很容易接触到含铁的物品。
长时间将酸性食物存放在铁容器内,或用铁锅煮山楂等酸性食物者,易导致铁中毒。
铁中毒首先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进而导致全身中毒的发生,严重者可见黄疸、肝昏迷、抽搐、循环衰竭等表现。铁过量可引起内分泌器官功能损害,产生胃肠道出血、心脏并发症、糖尿病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血性粪便,并可发生严重低血压,休克和昏迷。此期约可持续4~6小时。
此阶段病人表面现象较好,此时铁聚集于线粒体和各器官中,在这一阶段胃肠道症状改善,但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可出现黄疸、肝昏迷、抽搐、循环衰竭等严重病情恶化表现。
由于铁剂导致细胞损伤因而发生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可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昏迷等,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表现为苍白、手足冰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
发生肝肾损害时可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以至肝衰竭、肾脏损害时可见血尿,尿中有蛋白及管型。
食入铁剂以后常因瘢痕形成而残存,形成瘢痕性狭窄,瘢痕挛缩所致幽门狭窄则无法缓解,且不断地加重。若长期内服大量铁剂,可能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并可导致栓塞性病变和纤维变性。
可见黄疸、肝昏迷、抽搐、循环衰竭等严重病情恶化表现。
胃肠道出血可导致呕血和血便,这主要是铁对胃肠黏膜表面直接的腐蚀作用引起的,通常在服用过量铁剂数小时内发生。出现于胃和十二指肠,远端小肠区也可受累。
铁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严重的铁中毒可以出现心肌功能障碍,可发生于数天内突然出现心力衰竭及(或)心律失常。
铁中毒可见血糖升高,尿糖过量,也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发病过程中出现,应积极的给予早期治疗。
由于铁质沉积造成肾上腺皮质损害,糖皮质激素分泌降低,垂体分泌过量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使黑素细胞分泌过多的黑素,导致皮肤、黏膜色素沉着。
当患者出现铁中毒时,应及时就诊于急诊科,做血糖测定、血清铁检测、X线等检查,有铁剂接触史,根据临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铁中毒,本病需要与继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肝豆状核变性进行鉴别。
表现为初起可见恶心、剧烈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或血样,腹痛、腹泻、便血、黑便、精神萎靡、乏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判断为何种疾病进行下一步治疗。
若见烦躁、皮肤黏膜瘀斑、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及肺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黄疸、肝昏迷、抽搐、循环衰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急诊科就诊。若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心脏并发症、糖尿病,可在消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就诊。
最近是否大量吃过含有铁元素的食物?(动物的内脏、血、大豆制品)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剧烈呕吐等)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烦躁、皮肤黏膜瘀斑等)
发病前是服用或注射过铁剂,或者其他接触病史?
使用铁剂的类型、数量及时间多久?
若血清铁大于4.50-5.00mg/L,即可发生毒性反应;血清铁大于8.0-10.0mg/L,可致重度中毒。在服铁剂后4~6小时测定血清铁,并于8~12小时重复测定一次,以排出延缓吸收的铁。
若腹部X线片显示有大量铁丸时,则可进一步证实接触了铁剂,并可以建议是否需要进行胃肠清除及治疗,但X线阴性并不能排除接触铁剂的可能。
包括血常规、电解质、糖、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凝血试验等。
发病前有相关接触史。
根据临床表现,出现见恶心、剧烈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或血样,腹痛、腹泻、便血、黑便、精神萎靡、乏力、烦躁、皮肤黏膜瘀斑、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及肺水肿等临床中毒症状。
血清铁超过10.0mg/L ,腹部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本病与由反复输血引起的继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虽该病也有类似的色素沉着,但无肝、胰的纤维化,临床糖尿病也罕见。
虽有与本病类似的症状,但该病在角膜缘可见金褐色色素沉着环,并有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随意运动减少、面容缺乏表情等系列神经症状,可加以区别。
铁中毒发病较快,治疗以排出毒素为主,予催吐、洗胃、导泻,并根据病情给予去铁胺治疗,严重者可采用透析减少血浆铁,通常治疗1~3天,病情严重者需长期治疗。
去铁胺用于治疗慢性铁负荷过重及急性铁中毒,老年患者从剂量范围的下限开始用药,肾病或无尿患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常见注射部位疼痛及生长速度缓慢等不良反应,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
本品能与多种二价和三价重金属离子络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从尿排出,用于解除重金属中毒,对无机铅中毒效果好(对四乙基铅中毒无效),对钻、铜、铬、镉、铁、锰及放射性元素(如镭、钚、铀、针等)均有解毒作用,对锶无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昏、前额痛、食欲不振、恶心、畏寒、发热、组胺样反应,少数有尿频、尿急、蛋白尿、低血压等症状。
此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立即给予大量生蛋清、牛奶等,促使形成铁蛋白复合物,可阻止吸收;然后催吐,酌情重复。
用2%碳酸氢钠液洗胃,可使硫酸亚铁变为腐蚀性较低的碳酸亚铁。如无以上液体,亦可暂用温水或盐水洗胃(如发现胃部正在出血时,可停止洗胃或用少量液体谨慎洗胃)。小儿洗胃效果较差可口服2%碳酸氢钠液,洗胃后服蛋清、牛奶、面糊等保护胃肠道黏膜。对于有大量铁片可用全肠灌洗有效。
常常用硫酸钠导泻。
支持组织灌注,纠正严重酸中毒和休克,防止肾衰,促铁排泄,严重中毒可用血液透析。
用手指或棉签刺激咽喉部使其产生呕吐。
铁中毒中毒如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本病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若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发生死亡,出现并发症时可视病情7~15天进行复诊。
铁中毒患者多数可以治愈,严重者需长期治疗。
铁中毒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复诊,如出现继发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则7~15天进行复诊。
在中毒后,饮食应促进体内铁元素溶解及排出,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摄入,避免摄入不利于毒素排出的食物。
宜多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酸性物质含量高的食物及氨基酸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西红柿、柠檬等。
忌吃含有铁元素高的食物,磷元素含量高的食物,碱性强的食物,如豆腐、菠菜等。
铁中毒病人应以促进毒素排出,加强病人安全管理为主,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加重损伤。
日常服用含有铁剂的维生素及其他治疗药物时,应按照治疗剂量和正确的方式服用,避免造成铁中毒造成进一步危害。晚期病变是胃肠道瘢痕形成,发生在摄入后约4~6周,因为胃肠道瘢痕形成和梗阻,患者会表现为早饱(进食后饱胀)或恶心,少量多次进食,必要时介入或者外科解除梗阻。
在出现中毒症状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症状缓解,造成好转的假象,此时需特别注意,避免耽误治疗出现病情恶化的表现。
铁中毒以误食过量铁剂为主,注射过量铁剂亦可引起,也有因食铁锅里煮的酸性水果而引起中毒的发生,平日应加强注意,普及铁剂正确使用方法,将铁剂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了解铁剂正确的使用方法及铁中毒所带来的危害,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平日含有铁剂的维生素及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而导致中毒。
避免给儿童服用成人铁剂,防止中毒。
避免直接静脉注射铁剂,容易出现药量过大,导致中毒。
4015点赞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13.
[2]许杰,杨剑峰,何杨 [J].临床心血管杂志.2020,36(6):506-509.
[3]廖清奎.临床儿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01:740.
[4]赵川.食品安全事故诊断与预防控制[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7:170.
[5]戴德银.新编实用急诊手册[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3:5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