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遗传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染色体或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上下代之间按一定方式垂直传递,分为基因病和染色体病两大类。神经系统遗传病是遗传病中的一部分,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一般根据情况对症治疗。
神经系统遗传病现有疾病200多种,根据病变的部位分为遗传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脊髓-脑干-小脑系统疾病、遗传性锥体外系疾病、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病、遗传性肌肉疾病、线粒体疾病等,而根据疾病的遗传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等,如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肝豆状核变性、苯丙酮尿症、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腓骨肌萎缩症等。
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癫痫。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如先天愚型等。
主要是线粒体DNA突变所致,如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病等。
神经系统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所致,常见的遗传物质有基因、染色体、线粒体,但目前为止不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基因发生重复、缺失或突变,可能有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有多个基因受累。
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导致的疾病。
线粒体传递、线粒体DNA发生突变。
若出现酶或蛋白质的异常或缺失,可影响体内正常代谢,导致此病的发生。
在怀孕过程中可能感染病毒、药物、X线照射以及内环境、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神经系统遗传病。
神经系统遗传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0.93/万,可于任何年龄发生,有时出生后即可出现异常,有些在中老年时才发病,多数在中年以前就出现症状。
因为此病为遗传病,故此类患者更易患此病。
近亲结婚的家庭中,夫妻双方的相同基因较多,患此病的几率较高。
女性在不适当的年龄生育的小儿,可增加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导致其易患神经系统遗传病。
神经系统遗传病的症状有多种多样,多数疾病都具有遗传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某些神经系统遗传病也具有特征性症状。
智商发育情况分为四类,分别是轻度智力低下、中度智力低下、重度智力低下、极度智力低下。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背诵片断的诗歌,但想象及综合分析能力差,一般入学后才能发现,这部分儿童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正常,在加强辅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小学1~2年级的水平,通过训练跟教育可以从事简单的劳动,适应社会生活,经济上能供养自己。
从小语言、动作发育以及大小便的习惯的控制都明显的落后于正常儿,只能用一些简单的词句来表达意思,但发音不够清楚,词汇量很少,一般能在10以内进行计数,理解、判断能力差,缺乏想象力,跟别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交往,经训练及教育以后,在生活上可以自我照顾,但必须有成人的监护。
从小动作语言的发育非常明显的落后于正常儿,动作笨拙,只能发出简单的含糊的单音或单词,对别人的语言稍微能领会,但较差,缺乏数的概念,不会计数。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往,经训练能培养一些必要的生活习惯(大小便)。
不能坐、站、走或能走不知方向,大小便饮食都要别人照顾,对外来的危险完全缺乏防卫的能力,不会说话,只会乱喊、乱叫。
易激惹、烦躁不安、攻击行为、冲动、容易兴奋等。
迟缓性发音障碍、运动失调性发音困难、发音障碍、痉挛性发音障碍等。
舞蹈动作、手足徐动、痉挛、肌痉挛、震颤等。
不同的神经系统损伤部位表现出不同的运动障碍,如不同程度的偏瘫、截瘫等等。
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甚至无法语言。
患者可表现出肌无力、肌肉痛、肌肉萎缩、肌肉震颤症状。
如头面部五官畸形、脊柱、四肢及指、趾畸形、皮肤及毛发异常、肝脾肿大等,某些体征具有特异性,如面部血管纤维瘤提示结节性硬化症等。
随病情发展,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心力衰竭,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某些神经系统遗传病合并糖尿病,内分泌失调。
神经系统遗传病患者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认知发育、行为异常等等,同时大多数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畸形,需要就医。
若出现身体各部位的畸形,包括头颅畸形、脊柱裂、骨关节畸形等,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需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出现抽搐症状或瘫痪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到神经内科就诊。
发病多长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语言障碍、智力问题、行为异常、五官畸形等)
做过什么检查及治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同一类型疾病患者?
如血肌酶谱、血清铜蓝蛋白以及有机酸、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的代谢筛查。
可以发现特定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如结节性硬化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对某些神经遗传病具有确诊价值,如腓骨肌萎缩症。
检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可以确定性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等。
可以达到确诊和预测疾病的目的。
根据特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认患者的受累范围。
多数遗传性代谢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皮肤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中某些特殊酶的缺乏予以诊断,进行此项检查前应注意禁食、禁水。
神经系统遗传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辅助检查可以诊断,如家族中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根据系谱分析、染色体检查、DNA和基因产物分析等检查,符合遗传病的诊断,则可以做出诊断。同时患者有兴奋、易激惹、烦躁、人格改变等行为异常,语言障碍、不自主运动、抽搐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结合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有神经系统受累的定位诊断,则可以进一步提供确诊依据。
目前为止神经系统遗传病没有有效的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部分患者还可以进行营养饮食疗法、手术矫正、康复治疗等,有一定疗效。不同种类的遗传病治疗方案不同,建议制定个性化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可以用铜络合剂青霉胺治疗促进铜排泄。
可以改善心肌和骨骼肌。
如多奈哌齐、美金刚等等,能够延缓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痴呆的加重。
第一代药物如卡马西平,第二代药物如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唑尼沙胺等等,可以治疗伴发的癫痫。
主要针对抽搐、手足徐动症的患者,具有抗癫痫的作用。
即使用正常酶替代患者体内出现异常或缺陷的酶,纠正患者代谢异常的情况,进而治疗本病。
患者肢体畸形的可采取手术纠正、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神经系统遗传病中的神经纤维瘤患者,常累及全身出现无痛性皮下肿物的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实施神经纤维瘤切除手术来治疗。
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病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体内细胞,另一种是将转化后的细胞重新输回体内。此病适用于第一种方法,但基因治疗处于试验阶段。
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导致残疾、畸形、智障的几率很高,危害比较严重。部分患者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去世,平均年龄35岁,中老年期发病者寿命可能会长一些。
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情比较复杂,预后不良,出生即发病者存活率较低。
根据患者病情3~4周复查一次。
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病种较多,饮食需要根据科学合理膳食。不同病症的饮食是存在差异,特殊病症采取特殊饮食,如苯丙酮尿症患儿用低苯丙氨酸奶粉。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戒烟、戒酒。
不吃油腻、太咸、太甜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少食多餐可以减轻患者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术后恢复。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多吃营养高、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猪瘦肉、牛肉、羊肉等。
神经系统遗传病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避免外伤及剧烈活动后的出血,避免接触各类危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
定期到医院随诊检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心态应对压力,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个人身体素质,如慢跑、做广播体操等。
如果允许生育,建议患者于合适的年龄生育,怀孕期间注意远离环境污染和辐射。
谨遵医嘱使用药物,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如关节疼痛、情绪抑郁、昏迷以及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等,要及时去医院。
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血肿块,防止感染,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因神经系统遗传病是遗传性疾病,预防的关键是孕前的检查评估,对于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围产儿死亡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有该病基因,但未发病的人称携带者。携带者检查是指针对携带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婚育指导,检查是否存在该病以及该病的遗传方式,家族中有该病病史的人应进行相应的检查。
女性要优生优育,孕前进行体检或基因检测,孕期定期体检,出现异常者可选择流产。
35岁以上高龄孕妇做好产前诊断,产期检查异常者选择性流产。
已经生育过染色体异常的夫妇需要检查染色体。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近亲结婚,也不可年纪过小或过大生育,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有些化学和物理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病变,可造成多种神经系统遗传病。备孕和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这类有害物质,如铅、苯、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等。
4087点赞
[1]贾建平,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