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瘤是指好发于鼻剂鼻窦部位的脉管组织良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占80%,好发于鼻中隔,后者占20%,好发于下鼻甲和上颌窦内。多表现为鼻出血、进行性鼻塞、嗅觉障碍、耳鸣等症状。此病治疗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可治愈。
由毛细血管增生组成的良性血管瘤。
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
目前多认为鼻血瘤的形成与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胚胎组织残余、外伤等有关。好发于青中年人群,内分泌功能紊乱也可诱发此病。
异常胚胎组织残余,具有很强的组织增殖能力,分化成结构紊乱的毛细血管组织,质软、有弹性,易出血,鼻血瘤形成。
鼻黏膜在外伤后进行组织修复,若刺激因素过重或黏膜组织反应性过强,可以导致过度修复,最终导致鼻血瘤的形成。
机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刺激血管组织异常增殖,最终形成鼻血瘤。
鼻血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研究表明,青、中年人群发生率最高,近年来,儿童鼻血瘤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青中年人群的组织增殖能力强有关。
鼻血瘤的主要表现为鼻出血、进行性鼻塞、嗅觉障碍、耳鸣等症状,鼻窦海绵状血管瘤长大后,可压迫窦壁,破坏骨质,侵及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症状。
反复鼻出血,每次出血量不等,轻者涕中带血或数滴血,重者出血量大,可致出血性休克。
单侧持续性鼻塞并渐进性加重,体积增大后可完全阻塞鼻腔通气。症状严重者表现为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
常伴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传导性嗅觉障碍,系由增大的血管瘤阻塞鼻道所导致。
增大的鼻血管瘤分泌物阻塞咽鼓管口时,可引起耳鸣或听力减退。
肿瘤组织阻塞窦口时,阻塞鼻窦引流,可继发鼻窦炎,表现为流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鼻腔检查发现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积脓。鼻内镜检查可见多较小而有蒂、色鲜红或暗红的、质软、易出血的瘤样物质,可诊断。
当瘤体体积增大压迫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口黏膜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继发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闷、听力减退,轻微耳痛等症状。耳部检查发现鼓膜内陷,鼓室内可有积液或气泡。听力检测显示传导性耳聋。CT检查显示中耳乳突内有软组织密度影,可诊断。
鼻血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若患者出现鼻出血,渐进性加重的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甚至鼻腔通气完全阻塞,嗅觉障碍,耳鸣等症状,则应高度怀疑存在鼻血瘤,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鼻血流的好发人群,出现鼻出血、渐进性鼻塞等症状,体检中应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患者存在鼻出血、鼻腔通气障碍,高度怀疑存在鼻血瘤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鼻血瘤的患者,若出现持续性鼻腔出血,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鼻腔黏膜持续性大量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有没有过鼻炎、鼻窦炎等病史?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面部畸形、眼球移位、复试等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服用过什么药物?
服药后症状有什么缓解吗?
既往有血小板减少症等病史吗?
检查时注意观察鼻有无颜色及外形的变化。鼻腔是否通畅、鼻中隔有无偏曲、鼻腔有无脓性或血性分泌物及新生物,鼻窦部有无引流不畅。
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与临近器官关系等,增强CT扫描可显示肿块显影明显加强。
MRI检查可充分显示单侧鼻腔或鼻窦软组织肿块,伴局部骨质吸收,鼻腔外侧壁内移。对于明确组织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较CT更准确。
鼻内镜检查可深入鼻腔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可见鼻腔内或鼻窦内有血管样肿物,鼻黏膜红肿。可早期镜下取部分组织进行活检,可明确诊断疾病。
典型鼻血瘤症状(鼻出血、进行性鼻塞、嗅觉障碍、耳鸣)
鼻内镜检查及病理组织活检可确诊。
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鼻出血或有血性脓涕且有臭味,同侧上牙齿或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局部检查鼻腔内有新生物时,需考虑本病,应在鼻内镜下取部分病理组织活检,即可确诊。
鼻痔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障碍、耳鸣等症状,鼻痔体积增大,阻塞并妨碍鼻窦引流后可导致患者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不适感。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或鼻窦内有脓液聚集,鼻黏膜红肿。可早期镜下取部分组织进行活检,可明确诊断。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常表现为单侧鼻塞,有时可感内有异物随呼吸活动,渐觉吸气尚可,呼气不畅脱垂至鼻咽部且较大的鼻息肉可致双侧鼻塞,巨大者可影响软腭运动,致发声变化。前鼻镜检查可见半透明、灰白色、光滑、蒂部位于中鼻道的息肉样新生物,触之柔软可移动,可确诊。
不同类型的鼻血瘤具有不同的治疗原则,以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去除致病因素,直接缓解患者症状。
此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鼻内镜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鼻血瘤患者。手术中将血管瘤基底核根部黏膜一并切除,直接消除致病因素,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见,但一旦发生鼻瘘等,后果严重。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或毛细血管瘤的术前准备,通过对肿瘤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鼻血瘤的预后与患病的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若经过及时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以完全改善症状,恢复鼻功能。
通过及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若有并发症者,预后差。
手术治疗后一个月应复查一次外鼻检查。
鼻血瘤患者的护理以消除症状,维持血压稳定为主。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食物。
禁辛、辣、烧烤食物,以免刺激鼻黏膜充血,阻碍黏膜修复。
避免大量饮酒,以防刺激黏膜和降低机体抵抗力。
忌食鱼、虾等荤腥物。
鼻血瘤患者的护理以促进鼻黏膜组织修复为主,改善患者症状,避免合并其他感染。注意多喝水,保持咽喉部湿润,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需观察是否存在鼻出血、鼻塞等症状。
注意多喝水,保持咽喉部湿润,有助于黏膜组织修复。
注意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应避免过度活动加重黏膜充血。
术后需自行观察是否存在鼻出血、鼻塞、嗅觉障碍等症状,如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由于鼻血瘤的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无法进行早期筛查。可通过规律的生活方式、保持睡眠充足等方式进行预防。
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
保证睡眠充足和情绪稳定。
外出时,戴好口罩,减少空气污染或粉尘对鼻咽部的刺激。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及时清洁鼻腔,改变抠鼻的不良习惯。
保持情绪稳定和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激素类药物,有助于预防疾病。
4211点赞
[1]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6-181
[2]曹克将.临床诊断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3-134
[3]郑亿庆.耳鼻咽喉疾病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1-2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