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性内耳损伤是指在潜水高压环境中迅速变换压力出现的内耳损伤,由于潜水超过十公尺深度以上,潜水时间过长或休闲潜水运动者在潜水过程中,因压力的急速改变,造成溶解在机体组织或血液内的惰性气体由于减压而形成气泡,造成内耳的不良反应或急性功能障碍。
主要是惰性气体气泡堵塞、淤集皮下组织或肌肉或关节之间,造成关节剧烈疼痛,影响运动能力。其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刺痛、蚁走感、红疹、大理石样斑纹、关节肌肉疼痛。
主要是因为气体气泡充塞于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造成身体机能的严重障碍,引起休克与死亡。其主要症状有头昏、眼花、呕吐、耳鸣、晕眩、视觉模糊、语言不清、四肢麻木、胸闷胸痛、失明、休克,甚至死亡。
是长期在异常气压下工作的人员,因减压不当导致中枢神经或身体组织产生慢性伤害,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减退、记忆力丧失、行动障碍、行为异常。此外,异压性骨坏死、减压性骨坏死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缺血性骨坏死,一般发生在职业潜水员或高压室内工作人员的长骨头,尤其是股骨及肱骨头。
潜水性内耳损伤又名减压病、沉箱病,主要是在潜水高压环境中迅速变换压力出现的内耳损伤。
一般潜入水下每下沉10m即增加一个大气压的水压,相当于施加人体17~18Mg的压力。因此潜水时必须吸入压缩性空气或惰气和氧的混合气体,以调节鼓室和鼻腔的内外压力。如果变换压力过快,鼓室和鼻腔存在的内外压力差超过负荷,便可发病。
咽鼓管处于开放状态时,通过气泡的通过使得中耳腔和外界气压达到平衡。潜水时,如咽鼓管功能失调,会导致中耳处于负压状态,引起内耳损伤。
潜水者未遵守减压规定或操作不当。
反复潜水,如先后两次潜水之间的间隔不到12小时。
潜水后在高海拔潜水或飞行前未在地面度过24小时。
潜水性内耳损伤相对较少,发病率大约0.15%,主要为圆窗膜破裂,外淋巴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随着参加潜水运动人数的增加,因潜水引起的内耳减压病也随之增加。
潜水作业的人群好发本病。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
多数患者呈现突发性的旋转型头晕,睁开眼睛时感觉周围的所有物体沿着一定方向与地面旋转,或左右摇晃。闭目时上述症状可减轻。尽管有时因为惊恐而倒地,但神志完全清楚。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
患者耳朵最初发病时感觉耳边伴有低调吹风样的耳鸣,久而久之则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时患者多突然耳鸣加剧,间歇期耳鸣症状自然减轻或消失。
一般为单侧,偶而呈双侧性。耳聋在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好转,对听力的损害常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加剧。在眩晕急性发作期间,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
当潜水后内耳系统处(淋巴管或螺旋器)、前庭蜗神经处或是大脑主管听觉的部位受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耳聋,就会形成永久性耳聋。
由于减压时会产生多量气泡,直接压迫骨骼内的血管,骨骼营养血管内也有气栓与血栓,容易造成局部梗塞,最终缓慢地引起无菌性的缺血性骨坏死。
即内耳炎,为耳部感染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所致,是潜水性内耳损伤较常见的并发症。
潜水时造成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如脑组织体积增大(脑水肿)、脑脊液增多(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
严重的减压症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甚至死亡,是因大气泡进入带氧的血液流进脑部、中央神经系统及其他主要器官。
潜水性内耳损伤容易有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于耳鼻喉科进行治疗,以免出现恶化而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潜水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般建议患者就诊耳鼻喉科。
有什么不舒服?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因素引起?
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
有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无药物过敏史?
耳镜形如漏斗,口径大小不等,耳镜放在外耳道以便观察耳道各部及鼓膜之全貌。检查鼓膜处有无穿孔或者脓液吸出,通过检查鼓膜色泽,活动度,形态位置,穿孔来判读鼓膜情况。
耳部一般检查临床主要包括外耳检查法和鼓膜检查法,为一般体格检查,按照先右后左顺序检查,观察耳无任何异状。
过指试验是用来检查前庭系统是否病变的一种方法。患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两人上肢向前平伸,食指相互接触。患者抬高伸直的上肢,然后再恢复水平位,以食指再接触检查者的食指,上下臂均应在肩关节矢状面上运动,避免内收和外展,连续3次偏斜为异常。
通过CT对颅脑进行检查,检查是否脑出血、脑梗塞等,对于颅内、颅骨、头皮的大部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对中枢神经、肌肉骨骼系统、五官、胸、腹部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发生病变,各项检查数据是否正常。
潜水者检查发现鼓膜异常,出现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可诊断为潜水性内耳损伤。
本病由于具有明确的潜水史,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对于潜水性内耳损伤,需要立刻调节压力并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耳聋。
出现症状后,应立即进行再加压或回到原来水位压力,待症状消失后再缓慢减压。
头晕、耳鸣时应取头高位,进行加压氧气吸入,亦可用安定以减轻症状。
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供氧量、加快内耳内气泡的溶解和排出,促进内耳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可根据情况给予扩血管药、营养神经药、细胞活性药、维生素等,如注射用盐酸溴己新、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药物。
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症状,可给予氯丙嗪、异丙嗪等止晕药物、止吐药物。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重症潜水性内耳损伤患者,其手术主要包括破坏性、半破坏性、保守性三种,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选用针对性手术措施,根据病因,手术主要分为鼓膜修补手术、中耳炎手术、选择性前庭神经切断术等,积极手术才能恢复患者的听力,减轻危害性。手术过后多注意休息,注意个人卫生,以免产生感染的情况。
高压氧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高压的环境,让因为缺氧而引起疾病的患者呼吸高浓度氧或者是纯氧的方法来治疗,其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作用缩小体内血液气泡,可以治疗减压病和空气栓塞病。
本病的预后与损伤程度有关,部分患者为暂时性前庭功能障碍,经及时积极治疗,前庭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严重者可致永久性损伤。
本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潜水性内耳损伤如果没有做好预后,容易造成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道流水,容易导致继发感染,损害耳朵健康。
是潜水性内耳损伤较常见的后遗症,给生活造成不便,也可能引起生理病变。
根据医嘱定期复诊,通过鼓膜检查、听力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在饮食上需要均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饮食,需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过于油腻的食物。
饮食以米粥、鸡蛋羹等易于消化的主食为主,在治疗期间配合良好的饮食,患者恢复较快。宜吃高热量食物以及高蛋白质食物。
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吃油腻性食物。
患者可以保证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潜水性内耳损伤的恢复。部分患者的潜水性内耳损伤较重,在治愈后需要避免再次进行潜水。
保持环境安静。
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
鼓膜穿孔或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勿做潜水作业。
在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不要去游泳,注意保持耳内的清洁卫生,保持耳内的干燥,不要让异物和水流入耳内。
患者要做好预防工作,潜水时严格遵守规定,鼓膜穿孔或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忌做潜水作业,平时注意保持耳内的清洁卫生,保持耳内的干燥,不要让异物和水流入。
4211点赞
[1]练庆林,陶恒沂,郭明珠,蒋春雷,孙学军,钱炳龙;140m氦氧饱和-166m巡回潜水对潜水员骨关节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2]萧欣,姚斐,许明月等.高压氧治疗反复潜水致内耳减压病1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10).900.
[3]内耳损伤的修复与再生[J].周琦,尹时华.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06)
[3]鼻咽癌放疗后所致内耳损伤机制及防治[J].杨衬,梁勇.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