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手段。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方法逐渐改进以及术后镇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了剖宫产。而剖宫产术后发生的腹部切口感染也随之成为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伤口感染,轻者会影响腹部切口的愈合,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费用;重者会造成患者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生命。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主要是术前、术后等一些潜在因素所造成的,好发于肥胖、患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急诊剖宫产、重度贫血的产妇,其诱发因素包括孕妇心理因素以及外界因素。
包括外源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外源性因素有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不当,有可能携带细菌手术前准备不够到位,提前住院等待手术。内源性因素有妊娠期年龄过高,营养不良,肥胖,术前有细菌性阴道病及一些微小感染,还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及急性重度疾病、免疫力低下等。胎膜早破以及产程过长,待产中多次进行肛查、阴道检查,导致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以及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也是感染的重要相关因素。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创面暴露时间长,大量繁殖的细菌增加了腹部切口的感染机会。手术中止血不良,血肿形成,直径小于3cm的患者机体可以自然吸收,直径大于3cm的不能自然吸收,大部分会变成脓肿,脓肿破溃,会有带异味的血性分泌物自腹部切口溢出,皮下脂肪层不能完全吸收,造成腹部切口不能愈合。术中或术后失血过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腹部切口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体形较为肥胖的产妇,要使暴露良好,有时会来回移动拉钩,就会有用力牵拉使组织压榨加重的现象,再加上因脂肪层厚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也是导致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多次剖宫产手术,瘢痕部位血液循环不良,影响切口愈合。
孕妇术前心理准备不够充分,有的因临时实施手术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恐惧,从而形成应激源,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失衡。手术后有的患者存在母亲角色转换欠佳的心理障碍,因担忧、紧张以及恐惧极其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和食欲差,这样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从而抵抗力下降,造成伤口感染。
受我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一部分产妇包裹严密。而夏季气温高大部分病室都开有空调,病室温度较高。产褥期代谢比较旺盛,产妇出汗较多,容易汗湿腹部伤口敷料,而术后6小时之内因麻醉因素,产妇感觉较为迟钝,所以产妇未能及时诉说。没有及时更换敷料,就给细菌极大的机会繁殖。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大约占剖宫产分娩产妇的3%~16%,平均为7%。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剖宫产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或更低。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好发于肥胖、患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胎膜早破、急诊剖宫产、重度贫血的产妇。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发热、腹壁切口疼痛、有时可扪及硬块,有波动感,局部组织红肿,切口流液、流脓等症状,有的患者也可表现为全身不适、苍白及出汗,其并发症包括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
剖宫产术后发热、常出现伤口疼痛,局部组织红肿、压痛,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或腹部伤口裂开,切口流液、流脓,恶露增多、有异味,下腹部特别是子宫下段部位疼痛。
有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在休克时患者可表现为体温不升,常在疼痛出现后不久即出现全身不适、苍白及出汗。进一步出现脉速、血压下降、休克、谵妄及昏迷。
腹部伤口发生感染的时候,伤口周围有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出现,由于部分女性免疫力较差,感染就会向组织的深度发展,表现为深筋膜的多层组织导致感染。
感染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高热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引起死亡。
剖宫产术后女性如果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或有脓液流出,应立即就医,进行体格检查、细菌培养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女性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面积较大,且伴有红肿热痛表现,或伴有恶臭味,阴道分泌物有异味,应立即就医。
剖宫产术后女性出现发热、寒战、谵妄、昏迷等全身表现,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产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什么时候做的手术?
伤口周围有无疼痛、红肿,切口有无流脓、浓液?有无自行服用止痛药物?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寒战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手术过程是否顺利?
腹部伤口局部有发红、肿胀、发热和子宫下段有压痛,可见脓液从缝线针孔渗出,有波动感提示已有脓肿形成。若将缝线拆除或伤口裂开,脓液随之排出。
腹部切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病原体。
典型的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出现发热、腹壁切口疼痛、肿胀。
体格检查见腹部伤口局部有发红、肿胀、发热和子宫下段有压痛,可见脓液从缝线针孔渗出,有波动感提示已有脓肿形成。若将缝线拆除或伤口裂开,脓液随之排出。
腹部切口分泌物培养找到感染病原菌可确诊。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应该注意化脓伤口的护理等,患者治疗周期一般为短期治疗。
积极治疗伴发疾病,改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等。根据实际情况,改善产妇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切实保障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剖宫术后第二天查切口情况,如有红肿现象,可用95%酒精冰敷,2-3次/日,密切观察切口情况,若发现脓性分泌物则表示已有感染,应及时拆除缝线,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生素。
及时拆除缝线,扩大创口,充分引流,同时注意有无窦道,可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切口,注意清除切口周围的糜烂组织,换药后切口填塞碘伏纱条,防止切口表面愈合。此外,特别注意清除扩创内的所有异物,包括线头,可吸收线,如果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后,必要时可行二期缝合。
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可以口服一些消炎、抗感染的抗生素药物,抗生素治疗,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甲硝唑等,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包括一联、二联和三联用药。二联用药以头孢类+甲硝唑为主,三联用药绝大多数为头孢类+甲硝唑+氨基糖甙类。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化脓的伤口应该注意脓液的清理,生理盐水及时清理干净脓液,同时坚持换药;如果伤口有坏死组织,应该注意清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排除脓液,防止炎症扩散,同时搭配抗生素药物消除炎症,长期不能愈合的炎症伤口可以搭配收口 方换药湿敷,拔毒生肌促进伤口愈合。注意:如果按压伤口有波动感,可能伤口内部由于感染产生了伤口化脓,此时需切开伤口,充分引流进行治疗。
本病预后良好,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患者在42天后需要进行复诊,不适随诊。
大部分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能治愈。
本病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治疗42天后进行复诊一次,若中途有不适症状,随时复诊。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宜吃有营养的食物,忌吃生冷、寒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发物,保证身体的良好恢复。
宜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猪瘦肉、猪肝、豆类等。
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忌食生冷寒凉的食品,如冻果汁、雪糕、冻西瓜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忌食发物,如羊肉,海鲜类等。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注意多翻身,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外阴及腹部伤口清洁干燥,保持良好心态,消除焦虑情绪,以免加重病情,并注意相关剖宫产后的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多翻身,适宜采取半卧位。
保持腹部伤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尽量早下床活动。
剖宫产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伤口,感染患者注意伤口敷料的卫生,避免加重感染。
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初作母亲心情往往是高兴又紧张,但也对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较为担心。护理人员在产妇应给予其安抚护理,稳定情绪,告知产妇关于剖宫产术后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以便其配合临床护理工作。用良好的语言和诚恳的态度开导、安慰产妇,鼓励其调整心态和情绪。
剖宫产后女性应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剖宫产术后42天随访,伤口或全身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产妇需要根据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避免对哺乳产生影响。
女性需要在孕前即做好保健工作,如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等,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孕妇术前需要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尽早下地活动,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对于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孕妇术前要做好保健工作,按照医师指导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注意营养均衡,改善全身状态,加强机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产前妊娠合并症。
如有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有手术指征,可及时或者择期剖宫产,避免因产程延长而造成感染。
无论是择期剖宫产还是临产后急诊剖宫产,都应该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以便减少术后发生感染。
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以缓解产妇紧张情绪。
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湿度的调节。
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
4649点赞
[1]龚俊.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的防治[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
[2]方胜英,杨晓琴.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6
[3]黄府清.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诊治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