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是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性疾病,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起病常较急,患者突然自觉皮肤瘙痒,很快于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迁延数天至数月,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的起病原因较复杂,多数患者不能找到明确原因,常见病因包括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和遗传因素等。
动物性蛋白和植物蛋白,某些食品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
常见吸入物有花粉、动物皮屑、粉尘、真菌的孢子、尘螨及一些挥发性化学品等。皮肤接触物有唾液或精液、昆虫叮咬、毒毛虫刺激、某些植物和动物毛发。
各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药,如筒箭毒碱,还有的致敏原是药物添加剂中的赋形剂、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等及抗氧化剂,如尿酸、谷胱甘肽等。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抑郁等。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
会刺激皮肤,导致急性荨麻疹的发生。
粗糙衣物会摩擦皮肤,刺激皮肤。
如刺激性肥皂、刺激性洗发水、沐浴露等。
周围环境过热或者过冷,导致皮肤不适。
急性荨麻疹易发生于儿童,风团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在24小时内同一部位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
急性荨麻疹多见于过敏体质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作,发作于皮肤黏膜表面。
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
风团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任何部位的皮肤,出现于唇部、眼睑可使患处显著肿胀。
风团的病程不定,有的患者经过几天或1~2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
急性荨麻疹好发于过敏体质者。
急性荨麻疹多为急性发作,常先有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少数病例亦可仅有水肿性红斑,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
急性发作,常先有瘙痒,剧烈难忍。
急性荨麻疹发作后随即出现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留痕迹。风团可泛发,亦可局限。
部分患者有时合并发作,为急性局限性水肿,多发生于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口唇、包皮和肢端、头皮、耳廓、口腔黏膜、舌、喉亦可发生。皮损皮肤处紧张、发亮,境界不明显,呈淡红色或苍白色,质地柔软,为不可凹性水肿。
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即大疱性荨麻疹。
荨麻疹表面会有出血症状。
荨麻疹发作涉及到内脏,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
因过敏导致全身血管扩张,造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全身症状。
25%~45%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的风团数量多,分布广,并可有系统性症状,且可造成喉头水肿,引起严重呼吸困难。
急性荨麻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等,要进行过敏原检测。对于有疑似急性荨麻疹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皮肤划痕实验。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升高,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出现急性发作,并出现瘙痒、风团,高度怀疑急性荨麻疹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急性的患者,若出现腹泻、高热,甚至昏迷,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可到急诊科。
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应考虑去消化内科。
瘙痒风团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急性发作瘙痒、风团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血压下降、手脚冰凉、呼吸困难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症状出现了多长时间?
可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有无风团、周围水肿等,并通过风团大小及瘙痒程度、质地、活动度等判断是否为急性荨麻疹。
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反应。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出现这种反应。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血常规可有改变,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或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下降,亦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肝、肾功能异常,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
急性荨麻疹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如急性发作、瘙痒、风团。
在急性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三联反应,即为皮肤划痕反应阳性。
丘疹性荨麻疹为突然发生的豌豆到指头大小的风团性红斑,中央有针头到豆大的丘疹。后风团性红斑逐渐消退,而丘疹可继续存在1~2周。皮损的数目不定,一般是10个左右,三五成群或零星散布。丘疹顶端可有水疱、脓疱或结痂。
风团或多形红斑样皮疹显著的皮肤-系统性血管炎,可伴有紫癜及水疱,偶然有大疱,常有关节痛及腹痛,偶有肾小球肾炎,而其他器官一般不被波及。皮损有灼热感或无自觉症状,风团经1~3天后即可消失,皮损消退后常有含铁血黄素沉着或脱屑。
有不洁进食史或刺激性食物进食时,皮肤黏膜无风团样皮疹出现。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应遵循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的原则,尽量避免诱发物质的吸入、接触和食入,寻找可能的过敏原并替代。如出现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等急症,应立即抢救。
消除刺激因素或可疑因素在荨麻疹治疗中最为重要,具体如下:
查清具体哪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禁止再进食。
查清具体哪种吸入物或皮肤接触物,应该避免再次吸入或再次接触。
如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应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若为药物过敏,服用时应该注意使用该药的替代物。
查清具体哪种物理因素过敏,避免再次接触。
对于内科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慢性发作,至诱发急性荨麻疹。
如特非那定及阿司咪唑,属于第二代非镇静作用或镇静作用较弱的抗组胺药对组胺H1受体的亲和力有较大的提高,分子量增大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可减少每天的用药次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较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治疗荨麻疹的一线用药。
如地塞米松,属于二线药物,一般用于严重的荨麻疹或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者,静脉滴注或口服,但应避免长期应用。
具有抗过敏和抗休克的作用,可在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用。
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仅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常与特非那定或阿司咪唑同用。
可减轻患者瘙痒不适感。
急性荨麻疹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急性荨麻疹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可有效降低疾病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正常生活质量。
急性荨麻疹能治愈,但是若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导致再次发作。
急性荨麻疹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患者的急性荨麻疹症状发生迅速,消退也迅速,一般持续不超过24小时,故不需要复诊。
急性荨麻疹患者的饮食注意合理膳食,适量热量摄入,清淡饮食,明确过敏原之后应避免摄入相关食物。
少食煎烤、油炸物,忌鱼、腥虾、蟹、羊肉、牛肉等易过敏性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食物。
进食搭配合理,热量摄入适宜。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皮肤卫生、保暖以及身体调养,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末梢循环较差,遇冷末梢循环情况越差,这些部位包括手指、脚趾、鼻、耳朵等。
中医学认为急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
急性荨麻疹发作时可危及生命,若出现血压下降、手脚冰凉或者面部发绀、呼吸困难应立即拨打120,迅速前往医院诊治。
在治疗时应注意使患者保持冷静乐观心态,不必过于紧张,转移患者注意力。治疗结束应叮嘱患者不可忽视日常护理,日常护理做的好,恢复才能更快。
急性荨麻疹发作时,若发生严重喉头水肿,会导致呼吸困难,务必使患者重视。
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不得有片刻耽搁,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
急性荨麻疹的预防在于避免接触过敏原,应积极寻找过敏原,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再次接触已知的过敏原,防止急性荨麻疹的再次发生。
有过相关过敏症状,如哮喘发作史。
去医院做皮肤划痕试验,可提前确诊,并确定过敏原。
积极寻找过敏原,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再次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温水洗漱,使用温和不刺激的沐浴产品。
穿宽松棉质衣物,有助于避免刺激皮肤。
在舒适温度下工作学习。
及时到医院明确过敏原,避免生活中再次接触。
4373点赞
[1]张学军.皮肤与性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7.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786.
[3]张建中,高兴华,郑敏.临床医学专业皮肤与性病学八年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