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肺炎是由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的肺间质及实质性炎症,可由病毒直接侵犯引起,也可继发于细菌或真菌性肺炎。该病与普通感冒症状不同,以高热、头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为主,可合并支气管炎、脑炎、心肌炎等疾病。此病病死率较高,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凝血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产生新的亚种和变种,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变异少, 仅发生基因片段点突变,引起抗原漂移(drift),因抗原性变异较小,只形成变种,故常造成局部暴发和小流行。
丙型流感病毒无抗原变异,仅以散发形式出现。
流感病毒肺炎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少见,且表现轻微。流感病毒肺炎和流感流行相平行,即当年有流感流行时,流感病毒肺炎患病率急骤增多。流感流行又与流感病毒的变异有关,流感病毒可有大组变异,每30~40年发生1次;亚型变异,10年左右1次;小变异则经常发生。
在流感流行季节, 冬春季较多发。可有流感患者接触史,以城市、人口聚集区多发,患者多为老人、小儿、孕妇及有其他慢性心、肺、肾等疾病患者或为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会出现一个单位或地区发生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流感病毒是成人病毒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流感病毒主要为借助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或间接传播。直径小于10μm的小飞沫在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而同时感染许多人,并且可直接达到下呼吸道。此病毒也可通过手或手与物接触的方式传播。
免疫力低下者,如老人、小儿和孕妇。
有其他慢性心、肺、肾等疾病患者。
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或免疫缺陷者。
流感病毒肺炎患者一般会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憋、发绀等症状,继发细菌感染会出现脓性痰。
流感潜伏期约为1~3天,流感病毒肺炎常发生于急性流感尚未消退时,所以,起病急,可有流涕、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可出现持续不退的发热,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紫绀等,重者可有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如果病人度过危险期,病程可延长至3~4周。
主要表现为咳脓痰,再次发热,或者呼吸衰竭加重。
病人常有呼吸急促,重者多可见鼻翼扇动和三凹征,病情严重时,双肺可闻及弥散性水泡音及摩鸣音。
最常见的病原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常逐渐加重,或者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又加重,咳嗽、咳脓痰、发热,以及出现肺实变体征及X光表现者应考虑,原有慢性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的患者更应考虑本病。
Reye症候群是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时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最常见于2~16岁儿童,疾病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或谵妄、肝大,AST、ALT及LDH增高,但常无其它明显改变。
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并发心肌炎,但目前对其之间的关系尚不太清楚。
急性肌炎患者常表现为受累肌肉的明显触痛,严重时肌肉明显肿胀而无弹性,常见部位是下肢,可有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增高,除此外,还可见横纹肌溶解及肌红蛋白尿而导致肾功能衰竭。
流感病毒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对于有疑似流感病毒肺炎临床应及时明确诊断,尽早隔离。
流行性感冒大发生期间,有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以及发热、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流感患者有持续不退的发热,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紫绀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发热门诊、呼吸内科就诊。
流感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也可在儿科就诊;若为其他慢性心、肺、肾等疾病患者也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流涕、咽痛、干咳等局部症状以及等乏力、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咯血,严重者有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等症状)
是否有流感病毒肺炎接触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早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减少,也可正常,后期白细胞计数可略升高,当白细胞计数高于15.0×109/L时,常提示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存在。
显示明显的低氧血症。
急性期可从咽拭子、鼻咽洗液或痰中分离出病毒,接种后48~72h内,在组织培养中常可
检查出病毒,而在鸡胚羊膜囊中检出率较低,该检查耗时较长,临床实用性不强。
痰或气管吸出物直接检测或对接种的组织培养进行早期抗原检测。用时短、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取血标本检测抗体,<1:10者为阴性,≥1:10者为阳性,并可确定流感病毒的型别,用亚型特异性抗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可区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
测定急性期和发病后10~14天血中抗体滴度进行比较,呈4倍以上增高者为阳性。
滴度增高者为阳性,效价一般<1:16,如单价血清抗体在1:32以上时,结合临床可作为诊断的参考。
应用PCR技术可检测病毒,特别对流感病毒的检测,且可鉴定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
双肺自肺门向外放散的絮状阴影,呈小片状,边缘不清,少有胸腔积液。
流感流行期诊断较容易,对持续发热、伴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紫绀,胸片提示片状阴影或间质性改变,血象不高者应考虑本病可能。痰检及血清检查有助本病诊断,确诊则需病原学检查。
发热、咳嗽、肌痛与流感病毒肺炎相似,但症状常较轻,病原学检查,红细胞冷凝集试验及血清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有助于鉴别。
细菌性肺炎病人常与流行季节无关,除发热、咳嗽,病人常有脓痰,胸部X线常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痰涂片革兰染色及培养有助鉴别,但需注意病毒性肺炎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患者。
呼吸困难伴肺部哮鸣音的患儿应注意与支气管哮喘鉴别,后者多有过敏史,发病常有突起突止,反复发作的特点,胸部平片大多正常,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lgE增高等。此外尚应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细支气管炎鉴别,主要依赖痰涂片革兰染色或痰培养鉴别。
此病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对症处理。重症病例还需积极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流感病毒肺炎应选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确定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流感患者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对高热、中毒症状较重者及进食少的病人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进行物理降温。
并发症治疗,对于合并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患者,可根据痰革兰染色或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一时不能明确的,可先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他并发症以支持治疗为主。
代表药物是奥司他韦,在发病48h内应用有利于减轻发热及症状,缩短病程。肾功不全者慎用或减量。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不适以及轻度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停药后可消失。
金刚烷胺在发病48h内应用有利于减轻发热及症状,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紧张、焦虑不安,失眠和幻觉等。金刚乙胺是一种和金刚烷胺相似的抗病毒药物,但抗病毒活性强2~4倍,中枢神经副作用较少。
主要以气溶胶方式吸入给药,口服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具有广效抗RNA和DNA病毒作用。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均有效,可持续或间断给药,常用面罩气溶胶吸入,副作用主要为可逆性贫血。
早期应用α-干扰素有一定疗效,目前亦有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报道。
重者可有紫绀、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治疗,提高患者血氧分压,缓解缺氧。亦可使用高频射流呼吸机治疗,并发成年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者,则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流感病毒肺炎早期、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病程、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严重的流感病毒肺炎可能出现后遗症。
通常经正规治疗和科学护理可以治愈;但如果为重症患者则存在死亡风险。
经过积极的治疗流感病毒肺炎可以根治,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部分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能发生肺纤维化。
半月或一月后到医院复查血常规或胸片检查。
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宜清淡。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宜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鸡肉等食物,可以做成肉汤、鸡蛋汤等食物食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可以补充水分。
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等物质。
忌烟酒,少喝咖啡、浓茶等饮品。
忌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警惕病情恶化的症状,做好隔离工作,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受寒、劳累过度,提高机体抵抗力。
口服用药,患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抗病毒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应留意在使用药物后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患者的个人用具应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规律作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平时应注意病情恶化相关症状,如严重咳嗽、高热不退、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也要密切注意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肌痛、心悸等。一旦出现要尽快就诊,进行相应的治疗。
流感病毒肺炎应戒烟,避免受寒、劳累过度,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如有高热、寒战、咳嗽应及时就诊,半月或一月后回院复查。
由于流感病毒肺炎具有传染性,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此外,要增强免疫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或阻断传播途径对预防疾病发生有作用。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多开窗通风。
流感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尽量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对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药物预防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等。
4768点赞
[1]尹飞.儿科医生处方手册[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247-248.
[2]何权瀛.呼吸内科诊疗常规[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42-43.
[3]朱慧丽,贝政平.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标准[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120.
[4]施毅,朱勇.现代肺部感染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48-353.
[5]董火林,冯月娥,王少芳.现代胸部疾病急症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