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皮炎是由于接触油漆、带漆制品、漆原料或吸入漆的挥发性气体,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在接触部位皮肤出现红肿、丘疹、水疱及瘙痒等反应,多发生在躯体暴露部位,如面颈部、四肢等。经过及时、正规治疗症状能够完全好转,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并转变成慢性皮炎。
油漆炎皮炎大多为Ⅳ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油漆、闻到油漆气味刺激引起,长期从事与油漆有关工作的人群更易发生。油漆的主要作用成份为漆酚,极少量的漆酚就会导致过敏反应,研究表明在一些植物中也发现类似成份,接触该类植物后也会出现皮炎表现。油漆中除了漆酚外,一些添加剂也可以成为过敏原,同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引起刺激性皮炎。
长期与油漆及漆类相关物品直接接触,如带有油漆的家具、房屋等,可以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导致油漆皮炎。油漆中主要成分为漆酚,极少量的漆酚即可引起过敏反应。
油漆含有多种添加剂,含各种有害物质,常见有苯、松节油、松香水、煤焦溶剂等,其中苯类主要引起体内中毒,而松节油、松香水等可引起对皮肤的原发性刺激和过敏接触性皮炎导致油漆皮炎的发生。
从事与漆类有密切接触的工作者,因长期接触,暴露于致敏原下,易诱发油漆皮炎反应。
敏感体质者,近期有漆接触或者漆类挥发性气体吸入者,因体质敏感较容易出现油漆皮炎。
频繁接触带有油漆的家具、房屋或进入防置带油漆物品的密闭空间内,均易诱发油漆皮炎。
从事漆业相关职业人群中油漆皮炎比较常见,其中过敏体质者发病率较高。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有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油漆皮炎。
油漆皮炎好发于从事与漆类有密切接触的工作者,如油漆工。
油漆皮炎好发于对油漆过敏的人群。
油漆皮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接触部位潮红、肿胀,出现密集的丘疹。严重者局部可出现水疱,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接触后数小时或者长达2周后,在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出现潮红,肿胀,伴有瘙痒或者灼热感。随后出现粟粒大红色丘疹、小水疱,水疱可融合成大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呈浆液性渗出。
油漆皮炎未经治疗可迅速蔓延,皮疹泛发至全身,糜烂面伴有细菌感染时,可伴有发热、畏寒、恶心等全身症状。
初次发生油漆皮炎的患者,可能在接触21天后才出现皮炎症状。
当皮炎发生在眼睑、包皮等组织疏松部位时,可出现水肿。
大面积接触后可出现中毒症状,出现表皮剥脱,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等。
皮肤出现糜烂、渗出,屏障受到破坏,保护功能受损,增加细菌感染机会。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头痛、恶心等感染症状。
当患者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根据病史、皮肤症状、斑贴试验可确诊为油漆皮炎,此外应注意与湿疹、荨麻疹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接触部位出现皮疹泛发且加重、生殖器、眼睑部位肿胀、疼痛时,建议及时就诊。
当患者皮肤破损的部位发生感染、坏死、流脓,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感染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首选就诊皮肤科。
出现高热、乏力、头痛等感染症状时可到急诊科就诊。
是否有过接触史?
皮疹出现在哪些位置?(是否为有过接触史的暴露部位)
是否有以下症状?(发热、寒战等症状)
既往有无类似的病史?
斑贴试验是皮肤科常规试验,将可疑物配成浓度合适的制剂后,加在特制容器里,敷贴在背部两侧或前臂内侧。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与油漆皮炎类似症状,斑贴试验即呈阳性,此法适用于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
油漆皮炎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通过临床表现,接触史、斑贴试验结果可以诊断为油漆皮炎。
首先发病前有接触漆树或漆木、漆液、漆器等历史,既往有对油漆类过敏史。
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症状。
斑贴试验阳性。
如漆树以外的植物、首饰、杀虫剂等因素也可引起皮炎,但一般无油漆接触史,油漆皮炎主要是因为有油漆接触史引起。
多是由物理、化学刺激引起,常见肥皂、清洁剂等,接触后短期出现皮肤损伤。和过敏无关,油漆皮炎是接触油漆引起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可通过接触史、斑贴试验进行鉴别。
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通常没有明确的油漆接触史。湿疹表现为密集小丘疹且对称出现,可以反复出现。荨麻疹病因较广范,多表现为风团,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斑贴试验阴性,油漆皮炎有明确的油漆接触史且斑贴试验阳性。
接触或食用有光敏物质的植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出现毒性反应。常表现为照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常见的光敏性植物包括香菜、芹菜、木耳等。可通过有无油漆接触史与油漆皮炎进行鉴别。
油漆皮炎患者的治疗关键是及早诊断,尽快去除病因,避免搔抓,清理接触部位的皮肤。选择合理的外用药,必要时激素治疗,同时也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脱离过敏原,去除被污染的衣物。
清洁接触部位的皮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性。
轻度红肿、水疱可外涂炉甘石洗剂,适当加入有止痒效果的苯酚、樟脑等。
轻症患者给予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如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片口服。
出现水疱伴渗出时可用3%硼酸洗剂湿敷,有助于渗液尽快干燥。
皮疹泛发至全身,出现大片红斑、糜烂、渗出时,可以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
合并发热等感染征象时可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油漆皮炎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急性期出现红肿、水疱糜烂、渗液,可服用化斑解毒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皮炎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可服用消风散以清热祛风、养阴润燥。
油漆皮炎患者停止接触过敏原后,经过有效、规范治疗,可于数天至1~2周内治愈。如不能完全脱离接触或因不规范治疗及外界刺激等,可引起局部皮肤浸润肥厚,迁延形成慢性皮炎,治愈患者可留有色素沉着,但能够自行消退。
油漆皮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治愈,未及时处理可导致形成慢性皮炎。
油漆皮炎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油漆皮炎患者待水疱消退后可能会留有色素沉着,可持续数月后自行消退。
油漆皮炎患者经过治疗后,需每隔三个月到皮肤科,让医生观察皮肤恢复的情况。
油漆性皮炎患者的饮食要以减少刺激,促进皮疹消退为首要条件。因此要清淡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异种蛋白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方面尽量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黄瓜、胡萝ト等。
忌辛辣等刺激食物,少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
油漆皮炎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点在于避免直接接触油漆、漆树等。清洁接触部位皮肤,移除污染衣物,保护局部皮肤完整性,避免搔抓刺激以及热水烫洗。
清除接触部位残留致敏物质,清理时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皮肤完整性破坏。已污染的衣物及时脱离,可以用干净的纱布适当遮盖皮疹处,也要保证局部透气。
恢复期皮疹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剂,以免出现交叉过敏,导致症状反复。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破坏表皮完整性,增加细菌感染机会,延迟表皮组织的恢复再生。
按医嘱规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特别是激素类药,严格掌握外用药用法及剂量。
油漆皮炎患者要检测自身有无新发皮疹出现,原有皮疹消退,瘙痒等症状消失为治愈。
油漆皮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不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的照射。
油漆皮炎的预防方式主要在于加强对从事油漆类相关工作人群的宣传教育,普及对油漆皮炎的认知,做好工作中保护性措施的培训,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出现可疑症状者要详细询问接触史,确定是否为相关职业工作者,出现症状时可到医院由医生视诊。
避免直接接触漆液、漆树以及带漆器具。
保持作业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工作时应穿戴防护衣服、手套,并勤换洗,酌情涂保护剂,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致敏物质。
油漆皮炎病人应避免再接触油漆,如反复发作可考虑调换工作。
4062点赞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
[2]朱学俊,王宝玺,孙建.皮肤病学[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