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是布氏杆菌病的一部分。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寄生性感染。布氏杆菌为小的、革兰染色阴性的多形杆菌。人类感染途径多为接触受污染的动物制品,或饮用或食入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及其制品。病菌长期侵蚀关节,导致肿胀、疼痛,后期会导致关节功能的下降甚至丧失,长此以往影响正常生活,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布氏菌关节炎是感染布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性疾病。细菌进入人体后,侵蚀到关节、滑膜等处,从而导致出现关节的渗出液等炎症表现。
布氏菌关节炎主要病因是感染布氏菌属细菌,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在牛、羊等动物体内携带后,由人接触了携带细菌的动物或者食用了携带细菌的肉类,而导致细菌进入体内。细菌侵蚀全身各个关节或滑膜,出现关节的炎症性表现。发病前通常有牧区活动史,或接触牛羊等历史,病因一般较为明确。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是一些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我国主要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流行较多,以羊型为主,牛型散在感染,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季节主要集中于春末夏初,与羊产羔时间有关。
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受污染的动物制品,或饮用、食用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及其制品。
牧民、兽医、屠夫、肉类售卖和加工场所人员、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等,易接触到受污染的动物制品而发病。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包括发热、乏力、头疼等全身症状,关节处可出现疼痛、肿胀、积液及活动受限等表现。
大多数患者存在,以波浪状发热为特点,发热持续2~3周,继之1~2周为无热期,以后再发热。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全身症状消退后出现。
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椎及骶椎。出现持续性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伴有肌肉痉挛与行走困难。局部有压痛、叩击痛。少数患者于骼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若硬膜外出现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则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
常累及单个大关节或不对称的少数周围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为骶骼关节、腕、踝关节及肘关节。表现为肢体疼痛、关节红肿、皮温高、表面红斑。关节内有渗出,肿胀明显。
男性患者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怀孕者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
患者感染布氏杆菌后,细菌在血液中继续生长,可逐渐产生菌血症及毒血症,随全身的血液循环而散播到全身,造成全身中毒表现。
自觉发热、浑身无力、关节或肌肉酸痛,且有明确的牧区活动史或牛羊等动物接触史、食用史的患者,应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排除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可能或明确诊断。
出现轻微的发热、浑身无力,且有相关接触史等一类轻症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明确病情。
出现长时间的波状型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有关节腔渗出液的出现,特别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如工作在屠宰场、肉类销售等场所,需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骨科,因为本身该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性关节炎,属于骨科的诊疗范围。
如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就诊于急诊科。
从接触或食用相关肉类到就诊的时间有多长?
目前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有没有在家吃过一些药物?之前有没有得过相关疾病?
是否在畜牧区接触过牛羊?
观察患者体温,有无波状热,皮肤有无瘀点瘀斑,心脏听诊有无杂音,关节有没有红、肿、热、痛等相关疾病指征。
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较高,结合查体的相关症状表现,则考虑感染布氏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急性期,培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布氏杆菌需要复杂的生长条件,因此滑膜液培养的阳性率仅50%~65%。滑膜液中白细胞总数为10×10^9/L~50×10^9/L,单核细胞更多见。血清学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凝集试验。较新技术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能更精确。补体结合试验及2-巯基乙醇试验常用来诊断慢性布氏杆菌病。
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血培养一般是阳性。慢性病例的血培养阳性率却小于10%,而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高。
肱骨大结节、肩峰、喙突等肌腱韧带附着处,骨骼呈局限性表浅的小囊性骨质破坏和囊壁硬化。肌腱、滑囊处出现钙化。关节间隙正常。
关节间隙狭窄或模糊不清,关节面不规则硬化,邻近骨质疏松,小范围骨破坏,彼此融合,破坏区周围硬化。
韧带钙化或骨化或表现为椎间软骨炎,即病变局限于1~2个椎间盘,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明显骨质增生。或出现小关节炎性改变,表现为关节间隙不规则和关节腔狭窄。
典型的布氏杆菌性关节炎表现,自觉发热、浑身无力、关节红、肿、热、痛,有脓肿甚至渗出液,且有明确的牧区活动史或牛羊等动物接触史、食用史。
血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结果,对于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诊断也相当具有决定性意义,血液检测结果结合相关症状表现及医生的问诊情况,基本可以诊断本病。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等,经过正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较好。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足够液体。给予大量维生素B、B6和维生素C。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
在急性期,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宜联合给药,可用四环素加链霉素。为减少复发,疗程常需较长,一般3周为1疗程。也有人主张多疗程治疗,即连用2~3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5~7天。亦可用头孢三代药物加链霉素,或加利福平,疗程共6周。其他抗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如庆大霉霉素、卡那霉索、氨苄西林、红霉素、氯霉素等亦有相当疗效。
慢性期抗菌药物仍有效,但四环素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在较长期用药中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副反应。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在胞内浓度较高,对胞内寄生的布氏菌属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故目前认为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布氏菌病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应列为首选,并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进行免疫治疗,慢性的、对抗生素有抵抗力的布氏杆菌病性关节炎,需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四咪唑等,以增强免疫功能。
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与减压。根据病变情况,考虑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清除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髓减压术、脊椎融合术等。
病灶清除术是治疗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主要手术方式,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以采用切开引流术或者穿刺引流术。手术治疗能直达病灶处,使治疗更加彻底。
外周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关节的功能锻炼。骨关节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过恰当的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很少需要矫形治疗。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如果就医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可达到治愈效果,若未能及时治疗,则预后较差。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经过规范治疗能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到自然寿命。
治疗结束后的7~14天内,应及时复诊,观察康复情况,以及进行后续的检查和治疗,以便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患者需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保证日常需要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疾病痊愈,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宜清淡,以水果蔬菜为主,宜进食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注意不可以食用一些牛羊肉类、骨汤等脂肪含量较高的肥甘厚味之品。
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过油过肥的食物,否则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食用的肉类应是检疫合格的,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再次发病的可能性。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患者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用药和其他治疗,以促进康复。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保持卫生,接触动物后勤洗手、勤消毒。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术后患者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早期限制关节活动,逐渐开展关节的功能锻炼。
及时复查血常规及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特别是布氏杆菌的相关检查,判断病情有没有反复。
密切注意康复后是否还存在发热、浑身无力、关节肿痛等情况。近期内切不可大量食用牛羊肉,避免再次感染。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故避免接触布氏菌是防止病情发作的关键。
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合理饮食,切忌生冷、辛辣、油腻之品,切不可吃一些来源不明的,或者无检疫合格证明肉类。
注意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
密切接触畜肉或者奶制品时,做好消毒等预防工作。
4792点赞
[1]江松峰,刘晋新,梁艺.布鲁氏菌性关节炎的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
[2]贾微,陶元勇.布鲁菌感染临床实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