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创伤与涎瘘是唾液腺疾病中的常见病,损伤是主要的原因,最常发⽣于腮腺,而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由于下颌体的保护,较少受到创伤。涎瘘为涎液⾃唾液腺异常开口溢出,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流向⾯颊⽪肤表⾯。腺体及其导管均可发⽣瘘,前者为涎液直接⾃腺体外溢,称为腺瘘;后者为涎液⾃导管口溢出,称为管瘘。⼿术损伤腮腺或其导管,也可导致涎瘘的发⽣。化脓性感染或其它疾病也可能破坏腺体或导管⽽产⽣涎瘘,但少见。唾液由创口外流影响其愈合,上⽪细胞沿瘘道⽣长,复盖整个创面形成永久性瘘管。
根据瘘口所在的位置,可分为腺体瘘及导管瘘,具体分型如下:
腺体区⽪肤有⼩的点状瘘孔,其周围有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个或多个腺⼩叶的分泌管。从瘘口经常有少量的清亮唾液流出,少见混浊液体。在进⻝、咀嚼、嗅到或想到美味⻝品时,唾液的流出量显著增加。口腔内由导管口流出的唾液尚正常。
发⽣于腮腺导管段的涎瘘。根据导管断裂的情况,可分为完全瘘及不完全瘘。前者指唾液经瘘口全部流向⾯部,口腔内导管口⽆唾液分泌;后者指导管虽破裂,但未完全断离,仍有部分唾液流⼊口腔内。由瘘口流出的唾液清亮,并发感染者为混浊液体。完全性瘘流出的唾液量可多达2000ml以上,瘘口周围⽪肤被唾液激惹⽽表现为潮红、糜烂或伴发湿疹。
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引起面部外伤并且导致涎瘘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医源性,外科⼿术损伤腮腺或其导管,也可导致涎瘘的发⽣的因素;不当的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也是可以引起涎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化脓性感染或其它疾病也可能破坏腺体或导管⽽产⽣涎瘘,但较少。唾液腺损伤和涎瘘多发于颌面部意外受伤、感染及唾液腺手术患者。
腮腺是唾液腺中体积最大的腺体,面侧为暴露部位,又为腮腺的主要位置,而且解剖位置较浅,较容易受到挫裂伤,以及锐器所伤,例如刀、金属片以及玻璃等。车祸、砸伤、压伤以及爆炸伤也可以引起本病。
颌面部手术中,涉及颊面部、腮腺区、颞下颌关节手术以及面部整形美容手术等,若术者对解剖结构不是很了解,很容易损伤到腮腺及其导管,引发涎瘘。
腮腺区外伤后,未认真探查导管及面神经是否损伤,外加缝合不严密,唾液容易滞留并形成囊腔,进而造成涎瘘。
腮腺区手术后,腮腺被膜缝合不严密,并且创面局部加压包扎时间、力量及位置不够或不力,也容易造成涎瘘。
颌面部间隙感染破坏腺体或者导管可导致涎瘘,也可因感染形成脓肿,在口外行切开引流时,因纵行切开而损伤腺体及导管造成涎瘘。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建筑工人:建筑工人保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继而发生该病。
发生交通事故者:因交通事故可出现损伤面部的情况,引发该病。
接受整形等美容手术者:若医生操作不当很容易损伤面部神经,发生唾液腺创伤与涎瘘。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患者在进食、咀嚼、嗅到美味食品时,涎液⾃唾液腺异常开口溢出,不经导管系统排⼊口腔流出,⽽流向⾯颊⽪肤表⾯,严重者会造成瘘口周围皮肤湿疹、潮红。
唾液从面部腺瘘或管瘘向外渗透或流出,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唾液较正常状态下流速增快,需加速吞咽才能保证唾液不外流。
口腔内唾液分泌过多,容易出现外流的情况。
患者进食时因唾液流向面部苦不堪言,精神压力大。
严重时瘘口周围⽪肤被唾刺激⽽表现为潮红、皮肤糜烂或伴发湿疹。
在感染、外伤、腮腺区或者面部整形美容手术后如果患者发现面部有清凉液体不自主流出,并且在进食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做唾液腺造影,检查有⽆唾液腺腺体及导管损伤。
在进食、咀嚼时,发现唾液从面部流出,控制不住时需要及时就医。
皮肤因口腔内唾液外流导致皮肤潮红时立即就医。
如发现腮腺及颌下腺区出现明显肿胀甚至可触及囊腔需立即就医。
患者因出现唾液分泌过多的症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是否有面部外伤史?
是否有腮腺区手术史?
是否有面部整形史?
是否经常在进食或者咀嚼时面部有唾液流出?
是否有面部间隙感染史或者脓肿切开引流史?
通过唾液腺管导管开口注射造影剂,从而使唾液腺显影和腮腺导管显影的一项检查方法,属于诊断腺导管疾病最重要的标准方案。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状态,如面容、精神状态,可以直观、早期发现腮腺损伤和涎瘘的症状,如面部潮红等都可以通过此检查方法观察到。
该检查可明确受损伤部位以及瘘管的位置和具体情况。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涎瘘,特别是在饮⻝和咀嚼时较多唾液流出是其典型表现,其流出的液体中含有淀粉酶。唾液腺造影观察到有唾液腺创伤和涎瘘的存在即可明确诊断。
绝大多数是唾液腺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少。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常无意中发现;恶性肿瘤多有疼痛,生长较快,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黏连。B超、CT检查明确有肿瘤的存在即可和唾液腺创伤与涎瘘鉴别。
唾液腺损伤和涎瘘患者若行手术治疗短期即可恢复,非手术者需治疗1个月左右。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管端-端吻合术、腮腺切除术、瘘管封闭术、导管改道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碘酚、硝酸盐。
用碘酚或者硝酸盐灼烧瘘管,主要治疗早期损伤如腺体瘘,灼烧后需局部加压包扎1~2周,并配合抗生素治疗。
主要目的是缝合创口,用塑料管从口腔经过腮腺导管口插入,之后用丝线吻合断端,再分层缝合创口位置,加压包扎。
目的是切除病灶,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主要目的是缝合瘘管创口,主要将瘘管周围的皮肤、瘢痕组织和部分痿管切除再进行荷包式缝合结扎,起到封闭瘘管的效果。
通过导管将开口移植到口腔内,把外瘘变成内瘘,之后将瘘口周围缝合在黏膜切口的边缘。
本病预后良好,对患区适当治疗后可治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患者术后三个月、六个月需要来院做一次外科检查。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经临床治疗后可以治愈。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治愈后三个月、半年及一年门诊做一次外科检查,出现不适时随诊复查。
在唾液腺创伤与涎瘘的治疗过程中,因进食和咀嚼对创口的愈合影响较大,所以对饮食的要求较高,若饮食控制不佳,愈合期将延长。应进食清淡的流质、半流质及软食。
忌食酸性食物,同时还要忌咸、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伤口愈合需要一段时间,必须清淡饮食,口味尽量淡。
术后的患者以流质食物、软食为主,可以进食面条、粥等,注意少时多餐。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可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伴随每天的进食可出现明显症状,患者精神压力大,因此需要给予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同时医护人员、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足够情感支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配合好术后康复措施。
未手术者要按要求配合加压包扎及按时换药。
家人及朋友耐心陪伴患者,临床工作者向患者介绍该疾病,使患者对该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该疾病经短期治疗后可以治愈,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避免整形手术,手术切口处理不当易引发疾病。
爱美人士如果需要做医疗美容项目,要选择正规的医院,防止引发感染。
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人群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如配戴安全帽。
平时驾驶车辆时应注意交通安全,谨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
不可避免需做整形等手术者应选择正规医院,术后遵医嘱护理,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497点赞
[1]张志愿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5.
[2]卜令学,江瑾,贾暮云,尚伟,袁荣涛,冯元勇.腮腺浅叶切除术后单纯负压加压预防涎瘘的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6):759-762.
[3]柳静.腮腺肿瘤切除术后涎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2015,4:88-89.
[4]BrittCJ,SteinAP,GessertT,张凌.腮腺切除后发生囊肿或涎漏的影响因素[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6,14(5):478-48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