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系指某些药物通过氧化性对红细胞产生损伤,比如药物所致主要见于氧化性药物,其中以解热止痛类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黄疸、尿色改变、腹痛、肝大、脾大,可通过药物治疗或输血改善,本病治疗及时,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治疗不及时,可并发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有生命危险。
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应用氧化性药物引起。好发于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可由使用抗生素以及化疗诱发。
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某些药物对红细胞膜造成了过氧化损伤,使红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增速,超过造血补偿能力范围而发生贫血。主要见于应用氧化性药物,其中以解热止痛类多见,其次为磺胺、痢特灵、维生素K、氯霉素等。
部分患者在抗感染治疗时,由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诱发本病。
接受嘌呤类似物(如氟达拉滨等)化疗的患者。
我国缺乏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具体的流行病学资料。
应用解热止痛类氧化性药物可能诱发本病。
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的典型症状是精神不振、黄疸、尿色改变、腹痛、肝大、脾大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患者的合并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患者一般显得无精神,易疲劳,站立不稳等表现,长期的患者容易陷入抑郁。
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黄染等表现。
小便尿色加深。
患者出现腹痛,多为隐痛,部分患者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等。
患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体格检查发现脾大肝大。
部分患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临床上仅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并出现相应症状。
多部位出血常预示急性DIC,以皮肤紫癜、淤斑及穿刺部位或注射部位渗血多见。
对于有长期或者近期大量服用氧化性药物的患者,出现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应该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做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常规等检查确诊。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需要与自身免疫性溶血、地中海贫血进行鉴别。
对于长期服用药物(为主要见于氧化性药物,其中以解热止痛类多见,其次为磺胺、痢特灵、维生素K、氯霉素等药物)的患者,如果出现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尿色加深等,应及时就医。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服用抗生素及进行化疗的人),易诱发本病的发生,出现溶血性贫血的典型症状(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尿色加深等)时,应该就诊。
当长期服用解热镇痛类氧化性药物的患者,突然出现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尿色加深时,优先考虑去血液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先到急诊科就诊,待病情稳定后可转到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因为哪里不舒服来就诊的?
近期大量或者长期服用什么药物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尿色加深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全身乏力、大汗、四肢湿冷、少尿等症状)
近期是否在服用抗生素或者在进行化疗?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外,可见球形细胞,嗜酸细胞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总数增多。
血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以谷氨酸转氨酶升高。
尿色加深,尿胆原阳性。
怀疑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必须查凝血分析检查。
长期服用药物史,主要见于氧化性药物,如解热镇痛类药物等;
典型的症状:精神不振、腹痛、黄疸、恶心、呕吐、尿色加深等表现;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及尿常规等结果。可以诊断。
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患,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没有服用药物等,是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
是由于一种或几种正常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部分或全部缺乏)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异形、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周氏小体等;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
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是及时停用或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碱化尿液,防止出现急性肾衰竭。和治疗周期看个体化差异,一般数周到1月时间症状好转。
轻度贫血患者不用,但是重度贫血患者可考虑使用,减轻贫血症状。常用泼尼松等。
作用是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适用于急性溶血。
起利尿作用,加快体内液体代谢,帮助缓解病情。常用药物为呋塞米。
本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若贫血严重,可以通过输血来减轻贫血的症状,因此需谨慎进行配血。
本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但治疗不及时,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损耗时,有生命危险。本帮患者需要在治疗后1个月行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尿常规复查。
本病及时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本病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损害时可致死。
患者一般在服用药物1月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尿常规检查。
本病患者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均衡饮食即可。
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日常护理主要是避免药物滥用,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长期应用氧化性药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重症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如解热镇痛类药物。
本病重症患者,比如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注意观察尿量,如出现异常需要及时治疗。
由于药源性氧化性溶血性贫血是由氧化性药物引起的,除谨慎使用药物外,无特异性的预防方式。
避免药物滥用,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长期应用氧化性药物。
4015点赞
[1]王芳,张素才,孙云霞.中药复方制剂大鼠长期毒性试验中疑似溶血反应的原因浅析[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9.
[2]黄书然.利福平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J].华夏医学, 2014, 27(004):127-1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