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是日本学者根据消化内镜所见提出的一个新的疾病概念,是指在内镜下见到十二指肠黏膜有散在的、数目不等的、粟粒样大小的白点或白斑。本病较为罕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以青壮年居多。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与H2受体功能过度活跃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消化道炎症患者等人群。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是由H2受体功能活跃导致,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有研究发现,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常同时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尤其在胃酸分泌减低的上消化道疾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常见。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分泌降低,胰液分泌减少,胰脂肪酶(是一种可以促进脂肪消化的酶)不足,导致脂肪吸收、运输障碍,引起脂肪泻。
有研究发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使本病患者症状缓解,提示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好发于男性,以青壮年居多,30岁以下青壮年男性占76.5%。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好发于男性。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更容易患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腹泻,尤其是大便呈油腻状的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腹部饱胀或不适、疼痛、嗳气、反酸、脂肪泻等,但本病常伴有其他上消化道疾病,故上述症状均不是特征性表现。可能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并发症。
腹部饱胀或不适
出现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规律疼痛。
是指胃里的气体从食管和口腔排出的过程。
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觉到酸性物质。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导致胃酸、胰液和胰脂肪酶分泌不足,引起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以致脂肪不能完全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典型的脂肪泻粪便量较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粪便色淡,大多有恶臭。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以是饥饿痛、钝痛、灼痛或剧痛,进食可以缓解。
胃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常呈隐痛、钝痛、胀痛或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
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痛,还可伴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嗳气、食欲不振、消瘦等,均无特异性。本病是一种癌前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发展成癌症。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没有特殊的症状表现,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在发生腹部饱胀或不适、疼痛、反酸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胃镜、钡餐、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需要与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相鉴别。
腹部饱胀或不适、疼痛、反酸、嗳气、脂肪便等都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但这些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无法直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本病患者应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腹部疼痛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部饱胀、反酸、嗳气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没有做过治疗,效果如何?
有没有做过手术,是什么时间做的,为什么做手术?
是否对某些药物或食物过敏?
胃镜是一种内镜检查方法,也是本病的主要确诊方法。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内镜下本病的斑点呈白色或灰白色,有些被胆汁染成黄白色。斑点直径约1~3毫米,表面平坦,少数微微隆起,边界清楚,质地稍硬,用水冲洗后病灶的形态和色泽无改变。
胃部钡餐透视可以确定患者胃部是否存在胃炎等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本病的病因。
目的是明确斑点病变的类型。组织病理学检查,一般需要从患者体内取出病变组织,通过观察细胞的组成、排列情况、分化程度,来判断其良恶性和病变类型。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有助于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本病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病变处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
目的是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常合并其他疾病,症状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确诊。
胃镜检查时需要详细观察十二指肠,排除其他十二指肠疾病。当发现特征性的黏膜白点或白斑样病变,而且用水冲洗后病灶形态及色泽无改变,即诊断为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
对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且同意进行病理活检的患者,可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结果为炎性病变即表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主要靠胃镜确诊,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点。胃镜检查时需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本病息肉多为扁平、广基底的隆起,表面充血,周围十二指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
本病为广泛的、结节状、多发隆起,表面色泽正常。
本病是内镜下的一种表现,在内镜下可以看到十二指肠有表浅的、像霜斑一样的溃疡,这种溃疡相对来说比较浅、比较轻,一般无凹陷。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需要进行短期治疗,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氢氧化铝凝胶等,目前无手术治疗方法。
目前普遍认为本病与H2受体过度活跃有关,且有研究显示此类药物疗效较好。另外,H2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缓解腹痛。常用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甲氰咪胍等。
目的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腹痛,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作用是中和胃酸,缓解腹痛,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凝胶等。
作用是选择性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或者杀灭病原体。适用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此病目前无手术治疗。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留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后遗症,一般半年时间复查一次胃镜等项目。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可以治愈。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十二指肠内白点容易扩散,损伤胃肠黏膜,发生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一般半年时间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胃镜等项目,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或及早发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并发症。以上仅为一般建议,具体复查周期及复查项目应严格遵守医嘱。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无特殊饮食要求。但本病常伴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并发症,应注意健康饮食,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伴有并发症的患者,饮食应做到少吃多餐,以稀饭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宜进食鸡蛋、瘦肉、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和西红柿、猕猴桃等高维生素食物。少吃豆制品和牛奶等产气食物,不饮酒,不吃油炸食品、肥肉、辣椒、火锅等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患者在使用胃炎药物时要根据医嘱服药,生活中多加注意症状变化,如出现加重应及时复诊。此病易引起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要彻底及时治疗。
治疗胃炎的药物容易刺激肠胃,要严格按照说明服用,不能擅自地增减药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熬夜。平时少看手机、电脑,尤其在吃饭的时候不要看电视,以免影响消化。
日常要多注意症状变化,如出现腹部饱胀或不适、疼痛、反酸、嗳气、脂肪便等症状加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无特殊治疗方法,但常伴有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患者应积极治疗。
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有腹部饱胀或不适、疼痛、嗳气、反酸、脂肪泻等典型症状,一旦出现应早期进行筛查。胃病患者要积极治疗胃病,长期腹泻的患者也要及时彻底治疗。
积极治疗胃肠炎症,不吃生、冷、硬、辣食物,作息规律,平时要注意不要吃完饭就坐下,饭后最好散步半小时,促进食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平时做好保暖,避免受凉,引起肠胃不适。
长期腹泻的人要及时就医,彻底治疗。平时吃饭不要吃得太饱,饭后不要马上坐下或躺下,最好能散散步,能促进消化。
4528点赞
[1]冯沙,赵茜,黄莉.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38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 7(10):391.
[2]陈芝兰,杨叶,楼焕进.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内镜下特点分析[J].浙江医学,2005,27(5):380-381.
[3]笃源,林鸿,刘燕等.十二指肠白点症85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4):215.
[4]李保会,田京灵,余睿.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内镜诊断[J].实用医学杂志,2007,30(14):2270-227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