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常继发于各类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中毒。患者发作时可产生心悸、胸闷、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及起搏器植入治疗,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可因出现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为中毒、药物应用和疾病因素,好发于患有引起心率失常疾病的人群、长期服用洋地黄的人群。心导管检查和心脏外科手术时机械性刺激可诱发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发生于洋地黄中毒(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调整心肌搏动的节律,过量使用洋地黄会造成心律的突变)、乌头碱中毒(对迷走神经具有强烈兴奋作用,而迷走神经对心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而乌头碱中毒时可出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尤其易发生于严重心肌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较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心脏扩大等情况下,此外,也见于患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钾离子、钙离子代谢出现紊乱,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钙离子通道病(钙离子在心脏正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代谢出现紊乱就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亚急性心内膜炎(常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疾病发生)的患者。
许多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氟卡胺、英卡胺等,均可导致室速、室颤,大剂量使用某些抗精神病药,如苯噻唑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时,亦可导致心律失常。
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可以表现为双相性室速,也可表现为多形性室速。
心导管检查和心脏外科手术时机械性刺激,可诱发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与检查仪器的机械性刺激有关。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属临床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尚无流行病学相关数据的具体分析。
如扩张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亚急性心内膜炎、钙离子通道病、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
可因出现心肌损伤或洋地黄中毒,而加大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风险。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发作时可产生心悸、胸闷、头晕、黑蒙、晕厥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重症患者可并发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心源性猝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双向性室速发作为阵发性,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一般会突感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等心前区不适,头部或颈部发胀及跳动感,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安、恐惧、全身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黑蒙、晕厥。
也有少数患者症状并不明显,若为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者,虽可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大多短暂,症状也较轻,可自行恢复或经治疗后室速终止。
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心脏功能射血障碍,出现急性的脑供血不足,可引发患者骤然晕厥。
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性发作,可进展为心室颤动,患者可因出现室颤而猝死。
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心脏射血量下降。引发周围循环血量的下降,形成周围循环的衰竭。
因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患者的心脏难以正常泵血,可有肺循环的淤血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急性的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常因出现心悸、胸闷而就诊于心内科,通过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为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与房颤鉴别。
普通人群出现心悸发作、胸闷、头晕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普通人群出现一过性的黑蒙、晕厥发作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有心悸、胸闷的发作而就诊于心内科。部分患者因为发生晕厥而就诊于急诊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胸闷、心悸、头晕)
症状持续多久?发作频率如何?
既往有无心脏病史?
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心率快,每分钟140~200次,大多心律整齐,少数可不齐。
通过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的心率,其波形可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患者是否仍为窦性心律。本病患者的心电图可有特征性的改变。
患者需要背一个动态心电图仪器盒在身上,可以记录患者在24小时内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作次数。
可通过本检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及患者有无心室壁、心内膜的增厚。
结合患者的病史(洋地黄中毒、心肌病病史等)及其各项检查的结果(心电图显示特征性交替出现的异常QRS波),可诊断为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房颤发作时也可有心悸、头晕等类似临床表现,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鉴别,房颤的心电图可见特征性的F波取代常规心房P波。
持续性双向性室速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需治疗,非持续性双向性室速,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明确病的患者应首先给予病因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等,患者常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室速,应立即停用该类药物,避免直流电复律,给予苯妥英钠静脉注射。镁离子可对抗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静脉注射镁剂。
无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先静脉注射,终止室速后根据情况以继续静滴维持)、普罗帕酮,无效时可选用胺碘酮。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可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药物。心功能不全者避免应用索他洛尔、氟卡尼。心肌梗死病人不宜用莫雷西嗪、氟卡尼、恩卡尼。
对各种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冠心病、心肌病和右心室发育不良等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射频消融成功率低,复发率高。
为近年来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
对持续性室速,无论是单形性或多形性,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不考虑药物终止,而应立即同步电复律。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难以彻底治愈,可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发展,有严重的原发性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可有室颤的后遗症,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难以彻底治愈,只能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但具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者,在心动过速发作后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休克等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可发展为心室颤动而致心源性猝死。
未经正规治疗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有心室颤动的后遗症。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有冠心病的患者,需要复查冠脉CT,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有条件者可每周都到社区医院复查一次心电图。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注意低脂、低糖饮食,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均应保持饮食清淡,但也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患者还需戒烟、限酒。
患者日常应注意低脂、低糖饮食,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
在保持饮食清淡的基础上,患者宜多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搭配,以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需要。
患者应注意戒烟、限酒。日常可多饮水,多吃纤维素含量丰富的蔬菜,以避免便秘。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日常生活应注意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还需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出现感染,同时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患者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行起搏器植入处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术后的随访。
患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患者日常和可选择相对和缓的身体锻炼,如打太极等。
日常应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外出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建议戴口罩。
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出现急性的心绞痛、呼吸困难,出现异常时及时带患者就医。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需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较大的情绪波动,患者应学会自我放松。家属也应多多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需要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应当注意术后复查。需要长期随访,并注意起搏器电池的更换。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性器质性的心脏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及时纠正机体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尚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有原发性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应积极治疗其原发病。
需要服用洋地黄等药物的患者,应注意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其水电解质紊乱。
4990点赞
[1]吕风华.新编心脏内科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271.
[2]郑伯仁,张统文.简明中西医结合心内科诊疗手册[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60.
[3]刘雪玲.新编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学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4):3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