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感染所产生的,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腹泻,可伴有痉挛性腹痛、腹胀、呕吐以及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人芽囊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内单细胞寄生原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多数为自限性,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人芽囊原虫,而且症状严重,治疗十分困难。
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芽囊原虫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是寄生在人类肠道内可致病的原虫。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肿瘤,人芽囊原虫感染率更高。
人芽囊原虫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水来源、卫生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气候等因素,都是影响人感染人芽囊原虫的重要因素。致病机制至今不明,大多认为人芽囊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及回盲部,以肠腔内容物为营养来源,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时,虫体可大量繁殖,导致患者黏膜损伤和肠道功能紊乱,所以临床症状的出现大多考虑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
人芽囊原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流行程度在不同地域间有很大差异,在发达国家能达到1.5%~20%,在发展中国家能达到30%~60%。人芽囊原虫在热带、亚热带国家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在菲律宾腹泻人群中人芽囊原虫的检出率高达13%。有研究表明人芽囊原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病原体,在免疫缺陷的腹泻人群中感染率可高达73.4%,同时在伴有腹泻症状的艾滋病人中,人芽囊原虫和其他肠道原虫的混合感染率高达8.6%,当前我国的感染率约为0.1%~32.6%。
粪便管理不当,使人芽囊原虫通过水源、食物及用具而传播,高患病率考虑与水污染、个人卫生差及卫生教育的缺乏相关。
本病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精神障碍者及热带地区旅游者,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肿瘤、艾滋病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较易感染人芽囊原虫病,且寄生于人体结肠及回盲部的虫体可大量繁殖,导致患者黏膜损伤和肠道功能紊乱,从而产生更严重的症状。
人芽囊原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人芽囊原虫病无症状,感染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厌食、恶心、呕吐,有时部分患者可有腹胀、关节痛、发热、寒战、消瘦等症状,儿童还有可能并发生长发育延迟等。
多为腹部隐痛。
患者常进食后感觉腹部不适,而后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由于恶心、呕吐,患者常不想吃东西。
粪便性状以水样便多见,有时也可见血便和黏液血便,腹泻症状与虫体数量有关,一般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可持续数日至数月,甚至几年,间歇时间为数天或数月。
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有腹胀、关节痛、发热、寒战、消瘦等症状。
儿童生长迟缓,无症状的人芽囊原虫病慢性感染,可能影响儿童身高、体重,导致生长延迟。
任何年龄人群,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或反复腹泻、腹痛、厌食、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感染内科就诊。通过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隐孢子虫病等疾病相鉴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肿瘤、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或反复腹泻症状等,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持续或反复腹泻、腹痛、厌食、恶心、呕吐、发热、寒战、消瘦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人芽囊原虫病的患者,若出现儿童生长发育延迟等,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优先考虑去感染内科就诊。
腹泻持续多久了?是持续发生还是间歇发生的?粪便具体是什么样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
近期有无猪或禽类密切接触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白细胞常增高,但常规粪检中,由于人芽囊原虫的形态与某些原虫包囊、白细胞等容易混淆,而导致漏检或误诊。
人芽囊原虫病患者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临床上常用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吉氏染色法和三色染色法,对人芽囊原虫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人芽囊原虫病症状,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持续或反复腹泻、消瘦、厌食、腹胀、便秘等。
在粪便中检获虫体即可确诊。
为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害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主要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粪便检查可检测到滋养体,有助于与人芽囊原虫病鉴别。
隐孢子虫病主要是由一种叫微小隐孢子虫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病原体检查检测出隐孢子虫卵囊即可确诊,从而与人芽囊原虫病鉴别。
人芽囊原虫病轻微症状者无需治疗,症状严重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数治疗周期为5~10天,有些患者经治疗后仍出现反复发作,需延长疗程,患者可重复2~3个疗程治疗。
为人芽囊原虫病的首选治疗药物,但甲硝唑应用日益普遍,可能出现因用药不当而致病程迁廷和对甲硝唑产生抗药性的情况,可延长用药时间。
甲硝唑不能耐受或疗效不好时,可改用替硝唑治疗,替硝唑副作用较甲硝唑小。
阿奇霉素:口服阿奇霉素与口服甲硝唑疗效相当,当甲硝唑不能耐受或疗效不好时,可改用阿奇霉素治疗。
该病无需手术治疗。
大部分人芽囊原虫病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且无后遗症。少部分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感染人芽囊原虫后预后较差,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诊,改善预后。
人芽囊原虫病能够治愈。
人芽囊原虫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人芽囊原虫病药物治疗5~10天后,即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人芽囊原虫病患者在生活上需进行相应的护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指导患者休息与锻炼相结合、严格遵医嘱用药以及定期复诊,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病人应正确服用抗菌药物,用药期间观察是否有体温异常、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注意休息,适度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复诊时行病原学检查,检查是否还有人芽囊原虫存在。
患者治疗期间,家属和患者自己应留意病情变化,记录每日腹泻的次数及大便性状以及监测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是否缓解,若出现儿童身高、体重长时间未发生改变,以及腹部绞痛、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皮疹、瘙痒等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措施。
人芽囊原虫病经过筛查可有效预防,特别是对饮食行业人员和免疫缺陷患者,要定期行病原学检查,同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切断人芽囊原虫病的传播途径。
对饮食行业人员,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等免疫缺陷患者,要定期行病原学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接触猪或禽类动物后,需勤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健康饮食。
4768点赞
[1]张顺先,田利光,卢艳等.我国西南城市地区人芽囊原虫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5):424-428.
[2]孙沁,严宜明.芽囊原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4):345-349,354.
[3]胡缨,李艳文,刘晓泉等.慢性病患者合并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7):2558-256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