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坐骨神经痛是椎间孔以外的坐骨神经干段受到各种病变的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处最多见。常见病因如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等使局部粘连形成狭窄所致,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病程长的患者容易导致肌萎缩的并发症。目前主要有药物、物理、手术等治疗方式,预后尚可。
干性坐骨神经痛可由脊柱原因和非脊柱原因造成,使局部粘连形成狭窄所致,常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妊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糖尿病等可能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
最多的是椎间盘脱位,约占80%。此外,腰椎退行性改变、脊椎变形症、腰椎结核等疾病也会压迫上行神经根导致干性坐骨神经痛。
主要见于本身存在有坐骨神经的异常或者创伤、压迫也可导致干性坐骨神经痛,比如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妇科疾病,使坐骨神经干受到压迫或发生炎症或坐骨神经鞘的肌膜与肌肉发生炎症。因挫伤或剧烈运动以使坐骨神经发生障碍,也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女性妊娠时子宫压迫坐骨神经,可能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
长时间坐着工作或坐姿不良,都可能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
肥胖导致腰腿部承受压力变大,脂肪挤压或活动时容易导致坐骨神经干受到压迫。
糖尿病病程长者可累及血管和神经病变,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
如司机、办公室文员、售票员等,因长期坐位工作,对坐骨神经干长期压迫诱发干性坐骨神经痛。
局部组织长时间遭受寒冷刺激的持续作用,可引起臀深部组织的纤维组织炎,继而诱发本病。
干性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在全国范围内发病率在15%左右。人群中超过40%都患过此病,40~60岁女性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长期腰痛者、孕妇。
干性坐骨神经痛发病可急可缓,慢性者多有间歇性。疼痛以单侧多发,一般无腰痛症状,疼痛常从臀部向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外侧放射,可呈持续性钝痛、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弯腰或活动下肢时可诱发和加重疼痛,咳嗽、排便等增加腹压动作对症状无明显影响。
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沿着坐骨神经走向出现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呈烧灼痛或刀割痛,夜间或活动后疼痛加重,咳嗽或打喷嚏后不引起疼痛。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而腰椎部无压痛。当直腿抬高时阳性,但是做加强试验阴性。
患者因疼痛出现腰部不能直立,膝盖不敢弯曲,脚趾不敢着地,脚不敢踩实,肌肉无力。
部分患者出现坐骨切迹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腱反射消失或消失,刺激会导致膝盖反射增加,外踝的振动感觉减弱,小腿或下肢皮肤麻木。
部分患者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肢体感觉异常、皮肤发凉或者干燥少汗、跛行等症状。
病程长的患者出现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逐渐出现患侧臀部变小、腿变细,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肌无力。
股后、小腿前后及足部诸肌群可出现运动障碍,小腿外侧、足底,足前部的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可表现为感觉迟钝或过敏。同时还可出现跟腱和跖反射的减弱或消失等异常。
当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沿着坐骨神经走向出现疼痛,应及时就诊,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明确诊断干性坐骨神经痛。注意与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肌无力相鉴别。
如出现从臀部向大腿外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外侧放射的持续性钝痛、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可急可缓,以单侧多发,应及时就医。
建议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疼痛、麻木)
疼痛的具体部位?
疼痛出现多久了,是什么性质的疼痛?
疼痛有无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环跳穴处)压痛最剧,且疼痛沿神经干走行向下放射。部分患者还伴有腘窝、腓骨头后方等处压痛。
下肢内旋使梨状肌及上子肌、闭孔肌和下存肌等处于紧张状态,以致加重出口处狭窄,可诱发坐骨神经症状。其中半数内旋小于30°时,即开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并随着内旋程度的增加而症状加重,除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外,还有小腿外侧达足底部的麻木感。
一般为阳性,其疼痛程度介于根性痛和丛性痛之间。
脊柱过伸时压痛减轻而屈曲时压痛加重。
前屈时下肢疼痛加重,后伸时减轻或消失。
用于初步筛查有无腰椎退行性病变或下肢骨骼破坏性改变。
对于有下肢感觉异常的患者,可以明确有无神经和血管受压及其病变程度。明确有无椎体突出、肿瘤、炎症等疾病,明确压迫症状出现的原因。
肌电图可呈现震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判断神经受损的程度。
患者大多既往有外伤史。
主诉臀痛及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
臀部“环跳穴”处明显压痛及放射痛,并伴有大、小腿肌菱缩及大腿后群、小腿诸肌群的肌力减弱及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皮肤感觉障碍,跟腱反射及跖反射减弱。
下肢内旋试验阳性。
腰肌劳损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直腿抬高检查阴性和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可与干性坐骨神经痛鉴别。
腰椎管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神经根和(或)马尾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炎性刺激,出现行走或站立时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休息或弯腰时症状可缓解或消失的间歇性跛行症状。结合CT、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多可以及时明确诊断。
四肢型肌无力颈髓皮质脊髓束受影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二肢无力可表现为双上肢、双下肢、一侧上下肢,常见为双下肢比双上肢重。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肌电图可与干性坐骨神经痛鉴别。
干性坐骨神经痛需要查明病因,对因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阿司匹林、维生素B12等,并通过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等手术方法治疗。也可采取物理治疗,如电疗、手法按摩等,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止疼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常见胃肠道症状、肝功能轻度损害、头痛等。
维生素B12主要用于营养神经,对于肢体麻木症状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临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甲泼尼松、倍他米松等,缓解急性的疼痛有较好作用,但不能大量长期应用。常见副作用有高血压、骨质疏松、满月脸、伤口不愈合等。
利多卡因属于局部麻醉药,通常用于局部注射封闭治疗,通过抑制神经功能阻碍疼痛传导,有显著的缓解疼痛作用,但效果短暂,不宜长期使用。
甘露醇属于脱水剂,可以缓解神经水肿导致的疼痛。需要在医生的监护下使用,每天监测水电解质和离子,避免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半椎板切除术适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干性坐骨神经痛,该手术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能充分给神经根减压缓解腰腿部疼痛,但有腰椎不稳的后遗症。
全椎板切除术适于腰椎间盘突出粘连导致的干性坐骨神经痛,该手术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能充分给神经根减压缓解腰腿部疼痛,但有腰椎不稳、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后遗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经过椎板开窗切断一侧的椎版,将椎版向后掀起,扩大椎管,使受压的脊髓向后方漂移,解除脊髓压迫。椎管扩大成形术解压完全,能够很好的缓解神经压迫出现的腰腿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区血肿、感染、神经根麻痹等。
目前常用的物理疗法有超短波、微波、低频脉冲电疗、电脑中频电疗等。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其作用可改善深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炎症代谢产物消除、缓解血管痉挛,对于急性炎症期患者改善压迫症状较好。
手法按摩主要通过脊柱、下肢的推拿和按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但需要在正规机构进行,避免因手法问题导致二次损伤。
属于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在坐骨神经干处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
干性坐骨神经痛多数患者不易治愈,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治疗结束后患者应注意每年复查。
干性坐骨神经痛多数患者不易治愈,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干性坐骨神经痛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治疗结束后注意每年复查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日常注意科学饮食,适当控制饮食的量,尽量减少饮酒,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
科学饮食,适当控制饮食的量,合理搭配杂粮,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严禁暴饮暴食,适当控制体重。
尽量减少饮酒,多者不宜超过50ml,因为酒量过多,对肝脏损害较重,降低机体免疫力,对疾病恢复有严重影响。
注意补充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它是神经代谢非常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D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坐骨神经痛的饮食应适当吃些牛奶、粗米、粗面、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白果、松子等,它们含丰富的神经代谢营养物质。
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术后应严格卧床一周,注意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日常注意锻炼身体,避免劳累,不要长时间坐位工作或坐姿不良。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患肢疼痛、感觉异常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注意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家属日常多关心患者心理状态。
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术后应严格卧床一周,注意对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帮助其整理床褥,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床上用品的卫生。为防止长褥疮,应当经常帮患者擦拭身体,按时变换体位。患者每次进食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去除口中残留的食物。认真做好大小便的护理,避免出现术后尿路感染。
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日常注意锻炼身体,但不宜剧烈运动,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以防受凉、受风。平时避免劳累,不要长时间坐位工作或坐姿不良。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更改药量,配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及家属通过观察患肢疼痛、感觉异常有无缓解进行病情监测,注意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干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发病时,常常因为疼痛难忍,而不能安心工作或学习,更有甚者夜间疼痛不能入睡。此时患者常常容易烦躁易怒、焦虑多疑、求愈心切。为了能够使坐骨神经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家属应关心患者并及时沟通,以期达到消除患者烦躁易怒、焦虑多疑等心理,争取早日康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注意定期采血,避免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并发症。
坐骨神经干术后患者注意按医嘱卧床休息和复健,避免提前活动导致未恢复的脊柱再次压迫神经。部分病情长、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容易出现废用性的肌肉萎缩,出现瘫痪。如果压迫的情况比较严重,还会部分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便失禁、尿失禁等。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及早进行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患有腰间盘突出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注意早期筛查。
对于患有腰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高危人群,注意每年做影像学检查早期筛查。
患有腰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症等疾病一定早期治疗,避免进展导致干性坐骨神经痛。
平时避免久坐或坐姿不良,进行适度的运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平时避免过度劳累,每年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4216点赞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下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22-2124.
[2]葛宝丰,卢世璧.骨科手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698-699.
[3]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95-89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