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是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发生在颅内常见,在眶内相对少见。发生在眶内的肿瘤起源于视神经鞘脑膜者,称视神经鞘脑膜瘤,发生在蝶骨或额骨骨壁骨膜者,称蝶骨或额骨脑膜瘤,还有极少数患者发生在眶内的异位脑膜细胞。眼眶脑膜瘤以手术治疗为主,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有较大的改善,但眼眶脑膜瘤较易复发。
眼眶脑膜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呈多样性,可分为砂粒型、纤维型、混合型、血管型、内皮细胞型等。后两者的病情发展较快,恶性程度较高。
含有大量的砂粒体,细胞排列呈漩涡型,血管内皮肿胀,玻璃样变后钙化。
由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呈纵行排列,偶成栅栏状。细胞之间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常见砂砾小体。
最常见,瘤细胞呈向心性排列或条索状,瘤细胞之间血管很少,无胶原纤维。
瘤内含丰富的血管及许多血窦,蛛网膜上皮细胞呈条索状排列,胶原纤维很少。
含有上述四种成分。
由蛛网膜或硬脑膜发展而来的中胚叶肿瘤。该瘤可原发于眼眶,也可与颅内脑膜瘤互相蔓延,较常见者为嗅叶沟或眶顶处的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妇女。
原发性眼眶脑膜瘤,多来自视神经外的蛛网膜及眶内异位脑膜细胞,主要见于成人,很少见于儿童。
颅内脑膜瘤蔓延,多由颅内蝶骨嵴脑膜瘤蔓延而来。通常起源于蝶骨嵴,伴有眶内、颅内和腔内侵犯。
遭受颅脑外伤、病毒感染容易患此疾病。
工作劳累、压力大、过分紧张、心情低落容易患此疾病。
眼眶脑膜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30~40岁,女性好发。
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好发眼眶脑膜瘤:
家族遗传史,容易患该疾病。
基因异常,内分泌紊乱。
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视神经水肿或萎缩是眼眶脑膜瘤主要的临床表现。眼眶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进展缓慢。早期即可见眼球突出,眼球多向下内方移位,眼球突出可不明显。晚期出现视力减退,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需要注意。
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沿视神经浸润蔓延,导致视神经弥散性增粗,前至眼球,后至视神经管孔,眶尖处膨大,并向颅内鞍上区发展。
眼球突出呈缓慢进展。肿瘤可导致一侧或者两侧眼球前移、向眼眶外突出。
视力高度减退甚至丧失。
肿瘤发生在视神经前端者,早期可表现为视盘隆起、边界不清、色灰白。
发生在蝶骨骨膜的脑膜瘤常使眼球向内、向下移位,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出现颞侧弥漫性隆起。
蝶骨嵴脑膜瘤眶内蔓延还可引起眶骨壁增生、颞部隆起等改变。
瘤经视神经管或眶上裂入眶,肿瘤压迫视神经可致同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当肿瘤生长,体积增大,颅压增高时,可引起对侧视乳头水肿,表现一侧视神经萎缩,另一侧视神经水肿,称为额叶基底部综合征。
肿瘤累及第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眼支,可引起眶尖综合征。
眼眶脑膜瘤的四联症表现之一。
指睑裂闭合不全的各种病变,导致角膜暴露及瞬目运动障碍,泪液不能正常湿润角膜所发生的角膜上皮损伤。
当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眼眶脑膜瘤可通过X线、CT扫描等检查可以确诊,还需注意与神经胶质瘤相鉴别。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视力突然下降、眼球突出。
眼睛肿胀、眼底改变、眼球转动有障碍。
视力丧失或者嗅觉丧失。
建议患者去神经外科、眼科、肿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睛肿胀、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
出现以上症状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其他的特殊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有没有过敏史?是否有慢性疾病?
家中是否有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
X线检查可显示是否出现视神经孔扩大、管壁硬化、眶壁增生和破坏同时存在。
CT对诊断眼眶脑膜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典型的眶脑膜瘤CT扫描可见是否出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其密度均均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
尤其适合肿瘤颅内蔓延的观察,可在鞍上区发现明显强化的异常信号。
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病理诊断是肿瘤诊断的关键点。
X线检查可显示视神经孔扩大、管壁硬化、眶壁增生和破坏同时存在。
CT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可见发生于骨膜的脑膜瘤,骨增生,局部肥厚及软组织肿物。可显示肿瘤部位、形状、边界及范围。
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结果阳性。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广义是指所有神经上皮来源的肿瘤,狭义是指源于各类胶质细胞的肿瘤。胶质瘤多发生于儿童,沿视神经蔓延。眼眶脑膜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CT扫描可呈现孤立的等密度或高密度占位病变,可以此与神经胶质瘤相鉴别。
蝶骨大翼骨质是全身恶性肿瘤转移至眼眶的好发部位,骨破坏严重,常伴软组织肿物。患者全身状况差,恶病质面容,病情进展迅速。眼眶脑膜瘤以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为典型表现,属于良性肿瘤,通过实验室、病理学检查不难相互鉴别。
眼眶脑膜瘤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多采取外侧开眶或经颅开眶,对视神经管及颅内残留病变可行放射治疗。儿童脑膜瘤与成人相比,更具侵犯性,预后更差。必要时,可行改良型眶内容摘除术治疗。
本病暂无特效药物。
发生于眶骨膜或视神经的脑膜瘤,如具有向颅内蔓延的趋势,应尽早行开眶手术切除肿瘤。虽属良性但复发率较高,术后应补充放射治疗。
蔓延至颅内的脑膜瘤,体积巨大的肿瘤可压迫颅内重要结构,严重时危及生命,应开颅切除肿瘤。如肿瘤侵犯脑膜范围较大,应切除病变脑膜,并行人工脑膜修补。为防止复发,术后应补充放射治疗。
视力良好、发生部位靠近视神经前端的视神经鞘脑膜瘤,可保守观察或放射治疗,定期复查核磁共振检查。
眼眶脑膜瘤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有较大的改善,在保证美观的条件下,最大程度使患者回归普通生活。眼眶脑膜瘤较容易复发,需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根据医嘱定期复检。
眼眶脑膜瘤一般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
眼眶脑膜瘤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经手术治疗一个月内定期复诊,主要复查脑膜瘤是否清除干净。
眼眶脑膜瘤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术后患者宜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宜吃含铁、钙的蔬菜,宜吃软坚散结的杂粮粥。
非手术患者忌吃油炸的肉食,忌吃海鲜和辛辣食物。
家属应加强与眼眶脑膜瘤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生活护理应提供安静、舒适、整齐的休养环境。患者应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增强免疫力。
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用脑;合并神经功能缺损者坚持功能训练。
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应注意多喝水,补充维生素,充分休息,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颅内压增高。拆线后,伤口愈合2~3周后可以洗头,但动作应轻柔。
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筛查是否有家人患有眼眶脑膜瘤,进行脑电波的检查,眼底检查能够观察到视神经乳头水肿情况,头颅X线摄片或者脑部CT的检查,尽早发现疾病。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避免有害物质侵袭,尽量远离有辐射危害场所,减少病发风险。
对于家族患病史,应进行定期检查,尽早治疗。
加强营养,保持充足失眠,规律饮食。
4770点赞
[1]唐东润,张楠.眼眶肿瘤的综合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01):12-17.
[2]刘静,廖洪斐.原发性眼眶肿瘤120例临床病理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02):447-449.
[3]孙丰源,潘叶,赵红,宋国祥,田文芳.眼眶手术130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0):758-760.
[4]王亚楼.眼眶脑膜瘤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7,7(004):1175-117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