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是由于急性外伤或脊柱骨折后遗症引起,也可因为长期持续性的腰背部异常体位、连续弯腰,导致劳损引起,该病患者发病前多无明显的外伤史。腰骶部位和骶髂关节的韧带或骨质出现慢性积累性劳损后,出现韧带磨损、水肿、破裂。甚至会出现关节突疲劳性骨折,从而引起腰腿疼痛,需要积极的治疗。
慢性单纯性外伤型腰腿疼多是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导致劳损,肌肉持续收缩,韧带、关节囊压力变大,引起的症状。也可因腰部退行性改变,而引起腰腿疼痛症状,好发于重体力劳动者和办公室职员。
长期的姿势不当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产生主要原因有积累性劳损、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未及时治疗、先天或后天的脊柱、腰椎畸形。腰背肌长时间持续收缩,局部产生和积存过多的乳酸,影响正常肌肉代谢,导致腰痛部疲劳、疼痛。腰肌继续收缩,乳酸浓度增高到一定浓度,肌肉收缩停止,韧带代为维持张力。如继续弯腰,则棘间、棘上、后纵韧带、黄韧带、关节突间关节及关节囊等。长时间在紧张状态下,出现劳损,引起腰痛。
腰部曲屈状态下,增加了腰椎间盘前部的压力,髓核被压向后方,维持脊柱稳定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承受的张力增加。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也会出现腰腿痛。如果不及时调整,张力持续增加,关节突间关节囊紧张,关节被磨损,相邻椎体前缘遭受压力,会加重腰腿痛。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目前暂无发病率统计。
重体力劳动者长期弯腰、负重过大,容易引起肌肉、韧带、关节囊劳损,出现腰腿痛。
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易出现劳损。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多出现自发性的腰部疼痛,轻微的放射性神经痛症状。若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出现腰背部肌力下降,出现腰背部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长期反复发作的自发性腰部酸痛或者胀痛,腿痛,疼痛不剧烈,呈间断性疼痛,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久坐、久站、活动过度又加重,需要经常调换姿势,弯腰过久则疼痛加重、直腰困难,挺直扶髋腰痛会有所减轻。腰痛部位不明确,局限性疼痛不明显。
轻微的放射性神经痛症状,可能是神经干受刺激、压迫引起,有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或关节突骨折的可能。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患者可能因为疼痛不适,长时间卧床休息,腰背部肌肉缺乏锻炼,引起肌力下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若患者没有明显外伤史,出现腰背部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出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要尽早治疗。大多数患者应该优先考虑就诊于骨科,医生查体后,完善腰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该病需要与致密性髂骨炎相鉴别。
没有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发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高度怀疑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疼痛明显,可就诊与疼痛科。
近期是否有腰背部外伤?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部疼痛、下肢疼痛等)
这些症状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缓解?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体格检查可见腰背部肌肉紧张、运动功能受限,局部按压痛,但痛点不明确,部分患者出现脊柱侧凸。
腰部X线检查显示多数患者无异常,部分患者出现脊柱侧凸、小关节突骨折等。
腰部CT、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
依据慢性单纯外伤性的腰腿痛症状,出现腰部位置不确定、不剧烈、不持续的疼痛。伴随或不伴下肢疼痛,不能久坐久站。结合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它病变,即可确诊。
致密性髂骨炎也会出现轻微的腰腿痛,多表现为慢性、间歇性酸痛,需要与本病鉴别。致密性髂骨炎有明确的骶髂关节部叩痛和压痛,骨盆分离挤压实验阳性。但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无明显压痛点,结合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在生活和工作中改善矫正不良姿势。可以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对症,也可给予骨盆牵引、蜡疗、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手术治疗。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弯腰搬抬重物,注意腰部保护,可以加强腰背肌力量锻炼。
不要久坐、久行、久站,纠正不良的姿势。
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最好是睡硬板床。卧床3周后,症状缓解,可佩戴腰围下床。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诺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等。
对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和粘连、水肿,缓解症状。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应选择手术治疗,可选用经皮髓核切吸术或髓核激光气化术。经皮髓核切吸术和髓核激光气化术都是通过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在X线监视下直接进入椎间隙,将部分髓核绞碎吸出。从而减轻了椎间盘内压力,以此缓解症状。
可以增加椎间隙,促进部分椎间盘突出物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缓解肌肉紧张。
通过温热性质的理疗,如腰背部蜡疗和红外线治疗,可缓解腰背部的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多可治愈,一般预后良好。能够减轻或消除腰背部疼痛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一般需要定期复诊腰背部CT。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一般能治愈。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治疗结束后第1、3、6月复诊,若手术治疗患者应第2周、1、3、6月复诊,复查腰背部CT,评估治疗效果。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不要吃肥甘厚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应给予患者高钙、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其中钙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等含量为多。蛋白质也是形成韧带、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B、维生素E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
不宜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因为便秘,腹内压增高,加重腰背部疼痛。不要吃辣椒、花椒等。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的护理,患者应正确使用各类止痛药物。家属应耐心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患者正确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如做五点支撑、三点支撑、飞燕式动作等。注意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可长期、大剂量服用。
病人需要正确服用镇痛类药物,如应饭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告知医生。
慢性单纯性腰腿疼病人可能会因为疼痛,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家人应关心、鼓励病人,积极向病人讲解病情,疏导病人情绪,减轻思想负担。
病人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为了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病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锻炼。整个过程应遵循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的原则。可以从飞燕式锻炼开始,然后改为五点支撑法锻炼,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锻炼,每日3~4次。若病人锻炼后病情加重,应该终止锻炼,咨询医生,改用它法。
非甾体类抗炎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但不可长期、大剂量服用。该药服用过量,使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组织和器官损害。若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建议在饭后用药。
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的发病跟姿势不良、长期劳损有关。预防应从改善姿势、避免劳损做起,对于高危人群要做到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对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或长期姿势不良的人,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体检。一旦发现慢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的症状、体征,应该及时纠正姿势、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注意避免长时间重体力劳动,在劳动中注意防护,避免腰部负重,避免腰椎受伤。拾物时采取下蹲屈膝姿势,避免弯腰。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腰肌的协调性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避免出现关节、韧带、肌肉劳损,引起损伤。
日常生活中应该采取正确的坐、卧、立、行和劳动姿势,以减少急、慢性损伤发生的机会。日常生活中应卧硬板床。
注意腰部及下肢的保暖,防寒、防潮。
4768点赞
[1]岳寿伟,刘庆.腰腿痛发病机制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012):1724-1728.
[2]刘成龙,靳安民,庄宁,等.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005):257-259.
[3]黄荔生,李斌.浅谈运动外伤性腰腿痛的防治[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Z1):47-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