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我国北方地区以冬春季多见,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吸入羊水或油类物质、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为主。
婴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为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当小儿存在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时,病原体更容易入侵人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气管管径小,因此空气阻力大。以空气力学而言,小儿远端的运气管占整个肺部空气阻力的比例较大,因此一有毛病,呼吸就显得格外费力,从而导致支气管肺炎。
气管的软骨及平滑肌发育仍不健全,一旦有问题,容易塌陷,造成呼吸阻力加大。
感染是儿童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在比较拥挤或者通风较差的室内,及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婴幼儿发生支气管肺炎。
出生时低体重的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或者患有免疫缺陷病、佝偻病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更容易在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发生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在儿童中,2岁以内小儿为好发人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地区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及气温骤变时多发,华南部分地区在夏季多发。在通风条件差、空气污浊,且致病菌较多的狭窄拥挤空间,也容易发病。
婴儿支气管肺炎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直接或间接接触等传播。
2岁以内小儿或存在基础疾病的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病原体更容易入侵人体。
婴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不同,症状会有所不同,有的患儿症状较轻微,有的患儿症状则较严重。患儿常出现的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佳等,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
一般患病早期体温多在38~39℃期间,但也有可能高达40℃左右。而类似新生儿或者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体温也可不升高甚至会低于正常。
一般早期就会发生很明显的咳嗽症状。弱小的婴幼儿咳嗽症状不是很明显。
多发生在发热、咳嗽的症状后,严重患者还可听见呻吟声或者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和手指末端发绀等症状。
患儿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有呕吐,烦躁及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天。新生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常见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呛奶有时很显著,每次喂奶时可由鼻孔溢出。
患儿呼吸时呻吟,可出现发绀,呼吸和脉搏的比例自1:4上升为1:2左右。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呼气时间延长等,有些患儿头向后仰,以便较顺利地呼吸。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睡眠差等。
主要表现为食量减少,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厌食的症状。
主要表现焦虑、紧张、有睡眠障碍等。
主要表现拉肚子、肠胃不适等。
肺炎患者发生支气管黏膜肿胀、平滑肌痉挛、呼吸道阻塞等导致肺的一部分结构塌陷,引起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可影响气体交换,称为肺不张。部分肺不张可伴随肺炎的治愈而消失。
由于肺内感染至病原菌侵袭胸膜腔内,导致发生化脓性感染,引起的胸膜腔积脓。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高烧不退、心率加快等症状,胸腔穿刺还可以抽出脓液。
当肺部边缘的脓肿破裂时,位于肺泡和支气管中的液体和空气进入胸膜腔,在胸膜腔内形成脓液和气体积聚,就形成了脓气胸。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加重、发绀、剧烈咳嗽、胸痛、面色青紫等。
当婴幼儿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婴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血常规、胸片等检查确诊。
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时,及时就医。
患儿优先考虑去小儿呼吸科、内科就诊。
患儿出现突发高热惊厥、精神萎靡等症状,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婴儿是否不吃食物和呕吐?
婴儿有呼吸困难吗?
婴儿是否发烧?
婴儿是否出现咳嗽?
婴儿有睡眠有障碍吗?
判断有无细菌感染,查看具体血液中的状况,明确致病因,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细菌学检查提供早期选用抗生素的依据;病毒学检查目前大多通过测定鼻咽部脱落细胞中病毒抗原、DNA或者RNA进行早期快速诊断。
主要用于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部位,病情较轻的门诊患儿可以不做胸片检查,当病情严重或疑似有并发症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应尽早做胸片检查。
当患儿出现如下症状可以确诊:
患儿急性发热,体温可以达到39℃以上的高热,也可以为中低度热,但是持续时间长,或者间断发热。咳嗽频繁,由刺激性的干咳到痰多,小婴儿可见到口吐泡沫。比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出现三凹征,呻吟样呼吸或者口鼻周围发绀。
肺部听诊的表现,可以听到典型的中细湿啰音,固定在两下肺野。
X线表现或者CT的表现,可以见到两下肺或者单侧的斑片状阴影,密度增高影。
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全身状况较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也可听到干湿啰音,但以不固定的中等水泡音为主,胸片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与本病鉴别困难时,按本病进行治疗。
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可出现肺不张或肺气肿,当合并感染时,与本病相似。
婴幼儿活动性结核病的症状及X线片改变与支气管肺炎相似,但呼吸道症状和肺部啰音不明显。根据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实验及相关病原学检查协助鉴别。
婴儿支气管肺炎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改善通气、控制炎症、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患儿一般治疗1~3周即可好转。
休息、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20℃左右的温度。
补液:将液体通过输液器具或口服进入人体内环境。
氧疗:各类缺氧的治疗,除了消除引起缺氧的原因外,均可给予氧疗。
针对确诊为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再次继发细菌感染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此外,由于感染的细菌不同,抗菌药物相应的也会有所不同。
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敏感菌)需要首选青霉素或阿莫西林。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首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备选第2、3代头孢菌素或新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目前,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很少,并且大多副作用会较大,因此,抗病毒治疗婴儿支气管肺炎的制约比较多,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此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此病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多出现发热、咳嗽、气急和咽红的症状。需要使用辛凉宣肺以及清热化痰的药物。
此病多见于重症患儿,多出现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黏稠、面赤口渴的症状。需要使用清热涤痰、开肺定喘的药物。
出现咳喘持久,体温时有低热,手足心热,干咳,痰量少或无痰,咯痰带血,面色潮红,小便黄少,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等症状。需要使用养阴清肺以及润肺止咳药物。
主要表现久咳、咳痰无力,痰稀白易咯,气短,喘促乏力、低热起伏,面白少华,口不渴,便溏,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无力或细弱,指纹淡等症状,需要使用补肺益气和健脾化痰药物。
婴儿支气管肺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儿的年龄、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如果患者是在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上并发的肺炎,预后会较差。如果存在严重并发症时,预后也较差。
婴儿支气管肺炎一般可以治愈,需要12~16天左右的时间。
婴儿支气管肺炎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是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本病,若没有及时治疗,死亡率越高。另外如果患儿并发其他并发症,也会危及生命。
婴儿支气管肺炎治愈一周左右后,需要复诊检查,主要是化验血常规、拍胸片。
不能进食辛辣的食物,不适用于太酸或太咸。有过敏史的患儿,应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
患儿需多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牛乳、鸡蛋羹等。
婴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所以,一旦确诊就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对于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而言,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住院治疗,与此同时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要保证小儿充足的休息。
室内要常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
患儿所处居室要温暖,通风和采光良好,并且空气中要有一定湿度,防止过分干燥。如果家中有吸烟者最好戒烟或去室外吸烟,防止烟尘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吃奶患儿短期应减少奶量,以免导致吐泻等症状。
预防婴儿支气管肺炎,户外活动时,注意适当增加衣服。有呼吸道病毒流行时,不要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去,还可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来进行预防。
防治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口密集的环境;避免被动吸烟;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
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病率,目前预防肺炎的疫苗有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4333点赞
[1]王巍.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J].中国实用药,2020,15(16):146-148.
[2]孔霞.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疾病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66.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3-25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