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多种原因导致臂丛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一般表现为上肢活动异常、肘关节弯曲、肌肉麻痹、臀部障碍等,严重时可能会产生全身麻痹的现象。足月、大于胎龄儿多见。一般可通过药物及手术进行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由于第五、六颈神经根最容易受损,故此型临床最多见,患侧整个上肢下垂,内收不能外展及外转。肘关节表现为前臂内收,甚至不能旋后或弯曲,受累侧拥抱反射不能引出。
颈7神经根损伤,桡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麻痹,前臂、腕、手的伸展动作丧失或减弱,而肱三头肌、拇指伸肌为不完全麻痹。
颈8至胸1神经根受累,腕部屈肌及手机无力,握持反射弱,临床上较少见。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大部分是由于分娩时胎位不正,或者是胎方位判断错误,臀位分娩时由于手法不正、肩娩处困难、难产、臀位不正等诱发,多发生于足月、大于胎龄儿患者。
新生儿胎儿臂丛神经的拉伸或压迫。
分娩时胎位不正,或者是胎方位判断错误。
臀位分娩时由于手法不正,或者在出生时强力的牵拉了胎儿的肩颈部。
难产,产出困难。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诱发因素为难产、臀位不正、肩娩出困难等。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一般多发生于足月、大于胎龄儿的患者,男女均可患病。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好发人群为足月儿、大于胎龄儿。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包括上臂型、前臂型、全臂型,以上肢损伤最为常见,症状包括患肢下垂、肩不能外展,肘部微屈和前臂旋前。患侧手大小鱼际肌萎缩,屈指深肌肌力减弱,常有臂部感觉障碍,可导致神经撕裂以及永久麻痹等并发症。
患侧上肢下垂、内收,不能外展及外转,肘关节表现为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后或弯曲,腕、指关节屈曲,拥抱反射不对称。
前臂、腕、手的伸展动作丧失或减弱,而肱三头肌、拇指伸肌为不完全麻痹。
腕部屈肌及手肌无力,握持反射弱,可引起Horner综合征(霍纳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上睑下垂、眼裂狭小等。
患儿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问题,还有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的问题。
表现为不能运动、肌肉萎缩等。
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肢损伤、患肢下垂、肩不能外展、肘部微屈以及前臂旋前等症状时,应提高警惕,优先就诊于新生儿科,建议做体格检查、核磁共振、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应与臂丛神经炎等相鉴别。
出现上肢损伤、肢体下垂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伴有肌萎缩、屈指深肌肌力减弱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
出现上肢损伤、肢体下垂,伴有肌萎缩、屈指深肌肌力减弱等症状可去小儿外科就诊。
分娩时是否有难产现象?
是否存在上肢运动障碍?
是否就医过,是否做过相关检查?
有无药物过敏史?
患儿出现症状多久了?
检查患儿体格是否存在异常,通常患儿形态指标会出现问题,可对其形态机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对新生儿及小婴儿臂丛神经损伤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帮助临床早期干预,以利于康复科及外科进行针对性治疗。
肌松弛状态可有自发性及诱发性失神经电位,呈丛性分布。肌收缩时,按丛性分部,多相电位增多,时限宽,波幅降低,还可出现初步再生电位,最大收缩时放电频率减少,严重者亦可无随意活动。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主要依据生产史,多见于母亲难产时,巨大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如肌电图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肌松弛状态可有自发性及诱发性失神经电位,呈丛性分布可确诊。
臂丛神经炎是一种以单侧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与感染、过敏、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上肢外展、上举、下垂时可使疼痛加剧,并呈放射性疼痛。本病上臂型患侧上肢下垂,内收,不能外展及外转,可以此鉴别。
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血钾降低,导致低血钾所形成,症状主要是在运动或者情绪波动之后,出现肢体的无力,肢体无力一般比较对称。本病主要为难产、臀位不正、肩娩出困难等引起,可以此鉴别。
多发生于手术后,一般会出现红、肿、热、痛,并且影响病人局部正常活动。本病则以上肢损伤最为常见。
小儿患者因高热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常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囊松弛,以减轻张力。本病肌收缩时按丛性分部,多相电位增多,时限宽,波幅降低,可明确鉴别。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通过药物、固定、按摩等进行患肢纠正,必要时可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治疗周期通常为2~3个月。
主要用于调节神经,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对于病情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口干、皮疹等副作用,建议立即停药。
能够增强人的黏膜修复能力,促进血液流动,起到帮助血液循环的作用。
对人体的血液、肌肉、神经皮肤等方面有作用,功能有抗体的合成、消化系统中胃酸的制造、脂肪与蛋白质利用,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从而保持神经系统的稳定。
经久不愈伴肌肉痉挛者可考虑手术矫正畸形。如果出现胎儿手臂挤压,错位严重,建议进行手臂的手术治疗来缓解上肢运动,防止造成上肢障碍的现象。
根据神经损伤的部位,将患肢进行相应的固定,使麻痹的肌纤维处于松弛状态而得到休息。生后第一周开始作按摩及被动运动,大部分病例可于治疗后2~3个月内获得改善和治愈。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一般可以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但治疗后容易复发,所以要定期复诊。
本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影响寿命。
本病治愈后容易复发,需复诊,复诊时查体格检查、核磁共振、肌电图等检查,观察治疗效果,以防症状反复发作。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在母婴情况允许时,提倡母乳喂养,鼓励患儿早吸吮,按需哺乳,需要供给患儿足够能量。
对于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患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观察患肢的末梢血流情况,注意母乳喂养,要进行心电监护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用药,不要随便停药。
要让患儿处于屈肘贴胸位,将毛巾置于内侧,腋部置纱布,石膏松紧以一指为宜。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需要定量,不要喂养过多,保持饮食温度。
要观察患肢的末梢血流情况,观察患肢末梢的颜色、温度、肿胀情况,以及伤口敷料外观等,还要进行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的损伤。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帮助患儿经常活动患肢手指,防止出现关节僵硬,注意帮助患儿进行伸直锻炼。
注意遵医嘱长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再生。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建议及时进行停药处理。同时还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服药剂量,防止造成其他影响。
若要预防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式,减少剧烈牵拉。同时正确估计胎儿体重,严密的观察产程,正确处理肩难产,定期筛查,减少症状的发生。
足月儿、大于胎龄儿早期可以去做体格检查、核磁共振、肌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治疗。
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孕期避免饮食过度,导致胎儿过大。
定期孕检,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避免胎位不正。
4883点赞
[1]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148.
[2]潘少川.实用小儿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44-246.
[3]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56-206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