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门静脉炎系指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分支的化脓性炎症,通常继发于门静脉流域内或其邻近结构的感染,是腹腔感染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典型者较少见,容易被忽略而延误病情。
化脓性门静脉炎是一种继发于腹腔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因而其发生与原发病有关。通常认为手术因素所致,也可为细菌感染引起,其发好于抽烟酗酒、饮食不规律、抵抗力差、贫血等人群。
一般认为造成门静脉炎最常见的原因是阑尾炎及其它的原发病灶,包括盆腔脓肿、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结肠憩室炎、慢性前列腺炎、感染的痔、溃疡病穿孔、胰腺感染或胰腺脓肿形成、胆道感染或胆管炎等。
术中操作粗暴,挤压阑尾,也是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可能的因素。
化脓性门静脉炎在无抗菌药物时期多见,死亡率极高,抗生素应用后该病已罕见。化脓性门静脉炎多继发于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也可继发肠炎、肠憩室炎、胃肠道肿瘤及肝胆化脓性疾病、胰腺炎、前列腺脓肿、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感染、肛管和痔手术后感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疾病。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族)进人门静脉内,后下腹引起门静脉的化脓性病变和血栓形周围成。
有抽烟、酗酒不良习惯的人群,肝脏、肺等内脏器官有极大的损伤,一旦腹腔内感染容易引起化脓性门静脉炎。
饮食三餐不规律、不均衡,不能提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久而久之容易引发各种肠胃疾病,从而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抵抗力低的人群容易患阑尾炎等各种疾病,容易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门静脉炎。
对于严重贫血的人群,各个器官受到影响,抵抗力降低。
胎儿出生之后,在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容易引起门静脉血压高,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
患阑尾炎、盆腔脓肿、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溃疡病穿孔等疾病的人群,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
化脓性门静脉炎临床上表现脓毒血症,发热、畏寒、厌食、寒战、腹痛或有肝区痛,病程数日至数月不等。若病情严重,还可并发脓毒血症、消化道出血、腹膜炎。
体温38.6~39.6℃,伴寒战,门静脉炎者表现为高热。
肝区疼痛可伴有压痛。化脓性感染的腹部原发病灶的表现,如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肝胆化脓性疾病时肝区疼痛,出现黄疸等。
常见症状有寒战、高热,严重低体温,体温<36℃时也应考虑有脓毒症存在。患者还可出现感染部位的相应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头痛、腹痛、腹泻、尿频、尿痛、腰痛、皮疹、关节疼痛等。
小量、慢性出血,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急性、大量出血时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甚至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也可由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的原发疾病引起。
化脓性门静脉炎的感染波及腹腔会继发腹膜炎,腹痛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但一般都很剧烈,且呈持续性。恶心、呕吐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应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
当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腹部肝区压痛等症状,高度怀疑化脓性门静脉炎时,需要及时到普外科就诊,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胆管梗阻、胆囊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体格检查,如发现化脓性门静脉炎的体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高热、畏寒、腹部肝区压痛等症状,高度怀疑化脓性门静脉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化脓性门静脉炎的患者,若见持续高热、血便、皮肤、眼睛以及尿液黄染、腹水、下肢浮肿、腰围增大、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普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持续高热、血便、腹水、下肢浮肿、腰围增大、呼吸困难等,应立即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持续发热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高热、畏寒、腹部肝区压痛等)
一日三餐正常吗?
有没有得过像阑尾炎这样的疾病?有没有其他疾的病史?
白细胞(3.5~21.2)×10^9/L,中性粒细胞分数升高,出现中毒颗粒等严重感染表现,为化脓性门静脉炎的诊断提供依据。可伴有贫血和低血小板血症。
肝功能检查一般轻度异常,主要用于肝肿大或肝功能改变者。
血培养细菌阳性。
细菌阳性。
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示肝脏轻度增大、门静脉增宽,内膜面粗糙,回声增强,腔内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光团或絮状强回声物,血流减少或中断,少量腹水。
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器官,判断门静脉腔内是否有肝实质性密度的血栓,可以作为定性诊断,有助于准确定位原发病灶位置,为化脓性门静脉炎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凡腹内感染病灶被清除后,再次出现寒战、高热,而不能被术后感染或其它原因解释者。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5×10^9 /L。
肝肿大或肝功能改变者。
腹透右横膈抬高运动受限者,应考虑到有化脓性门静脉炎的可能。
声像图具有特异性改变,即门静脉扩张、管壁增厚,回声明显降低。腔内见絮状低回声光点光带、光团附着或填塞管腔。据此可区别于癌性栓塞和普通血栓,后两者门静脉管璧无明显增厚,回声清晰,癌性栓子常为中等回声的实质不均质条状团块,填塞局部管腔,普通血栓回声强度较炎性低。B超具有简便安全、迅速、便于动态观察等优点,是唯一对本病有效的诊断方法,故应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手段。
二者均能引起黄疸,但急性阑尾炎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临床多表现为寒战、高热、肝细胞炎性肿胀,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破坏、转氨酶增高,但肝功能往往表现为轻度异常,而B超等未见有胆管梗阻因素,这有助于鉴别。
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疼痛、皮肤黏膜损害等,多有基础心脏病或瓣膜损害,多通过超声心动图与化脓性门静脉炎进行鉴别诊断。细菌性心内膜炎血培养可见细菌,超声心动图可见瓣膜处赘生物。
急性胆囊炎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轻型病例常有畏寒和低热,重型病例则可有寒战和高热,热度可达39℃以上,并可出现谵语、谵妄等精神症状,常通过B超与化脓性门静脉炎进行鉴别诊断。
化脓性门静脉炎的治疗周期为短期治疗,强调一经确诊,及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术前及术后迅速使用有效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全身支持疗法,在使用抗生素前提下,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
通常先选择广谱青霉素、第二或三代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甲硝唑联合使用,然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于阑尾炎轻中度感染,也有指南推荐单一疗法,如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厄他培南、莫西沙星治疗。感染较重推荐头孢吡肟,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较第三代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更高,对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穿透速度要明显强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在使用抗生素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进展,以免进一步并发肝脓肿、肺脓肿。激素本身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的作用,同时激素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
一旦确诊为化脓性门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针对肝内门静脉积脓和胚脓肿。腹腔脓液过多时,应同时行腹腔引流术,可放置橡皮管或烟卷引流。
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非常关键,具体可加强患者营养,输注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维持患者基础代谢。
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发热、腹痛等症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化脓性门静脉炎治愈后应规律复诊,一旦出现体温升高、右上腹的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复诊。
化脓性门静脉炎经过正规治疗后,能够治愈,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
化脓性门静脉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化脓性门静脉炎治愈以后,三个月复诊一次,如果病情稳定了可以再间隔半年复诊一次。如果患者出现再次的体温升高、右上腹疼痛、上腹部胀满感,以及出现黄疸、盗汗的现象,应该立即进行复诊检查。
化脓性门静脉炎容易引起腹胀和消化不良,饮食宜以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软食为主,少量多餐,勿吃生冷、油腻及多纤维食物,禁烟、酒、辛辣食品和易产气的甜食以及牛奶。注意食品卫生,避免因肠道感染诱发和加重本病。
多食易生燥热,使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本身的炎症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
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该类食物不利于炎症恢复。
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腐竹、豆浆等。因为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炎症感染或者手术后需增强体质,补充营养。
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的护理围绕心理护理、用药指导、运动进行,注意治疗过程中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判断病情进展,必要时进行腹部CT检查,做好病情监测,有肝功能受损患者药物指导需要特殊注意。
患者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若出现高热不退、腹痛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3天后可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若为非手术患者,若为腹腔内感染引起本病的患者不能运动,避免引起腹腔内出血,病情加重。非腹腔内感染引起的患者可以运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可进行慢走、太极等较为舒缓的运动。
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般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等检查判断,必要时进行腹部CT检查,对治疗方案做出调整。
患者存在腹痛、腹胀和体温升高症状,患者应了解疾病原因和治疗原理,尽量减轻对疾病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针对处于肝功能受损状态的化脓性门静脉炎患者,鉴于有肝损伤患者应用奥硝唑后半衰期和清除率减低的报道,有明显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应用奥硝唑的时间间隔应加倍,并且建议定期检测肝功能受损情况。
化脓性门静脉炎的预防强调首先应该及早处理原发感染灶,如切除阑尾、引流脓肿,不使感染扩散,其次是及时、足量地应用抗菌素,而延误处理腹腔内感染病灶是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的一个主要原因。
针对有急性阑尾炎等腹腔感染疾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热、腹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体格检查检査有无化脓性门静脉炎体征,及时发现并治疗。
阑尾严重发炎或坏死穿孔者,应在手术前后使用有效足量的抗菌药物。
阑尾切除术操作应轻柔,不要过度挤压阑尾。一般应先阻断阑尾血管,提起阑尾系膜不要钳夹阑尾本身,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发炎阑尾的细菌或化脓性栓子回流入静脉,清除腹腔脓液。必要时置放引流物,也是预防门脉感染的措施之一。
术中明确诊断为肠系膜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为了预防和阻断细菌或化脓性栓子继续向门静脉及肝内播散,在切除阑尾的同时可施行发炎的回盲肠静脉结扎术。
术后持续给予抗生素及适量的抗凝血药物,必要时可施行回盲静脉切开取出化脓性血栓。但不宜作静脉切除,以免增加感染的扩散机会。
对急性阑尾炎发病后不久即出现寒战、高热者,应警惕可能并发门静脉炎,应及时行阑尾切除术,并应用广谱抗生素。
4228点赞
[1]吴肇汉,秦新裕.实用外科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8.
[2]张晓丹,王斌.临床药师参与1例门静脉炎并发药物热的病例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04):251-25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