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性脓肿是指脓肿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于急性化脓性心内膜炎,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到达其他组织、器官或体腔内,病变组织坏死后再次形成脓肿。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既可以表现原发感染病灶的症状,也可表现出迁移后病灶的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寒战等临床症状。
迁移性脓肿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可原发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远处原发感染源的致病菌经血流、淋巴管转移而来。好发于患细菌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等人群。药物、年龄、感染等因素可诱发此病。
迁移性脓肿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病变部位由于炎症组织在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下,发生坏死、溶解,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和细菌等组成脓液,纤维蛋白形成网状支架使得病变限制于局部,另脓腔周围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形成脓腔壁。脓肿由于其位置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是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常因致病力强的细菌引起,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多见。这些细菌毒力较强,起病急、病情重,可随血液散播至身体各处,包括肺、脑、肝脏等部位,继而引起迁移性脓肿。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细菌感染或迁移性脓肿。
最常见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导致容易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免疫系统和器官无法识别和清除体内有害细菌。
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迁移性脓肿最常累及心脏,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率约为每年1.7~4.2例/105人,约占住院患者的1%,迁移性脓肿好发于患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患细菌感染患者,例如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细菌侵入心内膜,致病菌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或淋巴管播散至肺、脑、肝脏等部位,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脓腔,发生迁移性脓肿。
对于免疫力低下者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例如白血病、艾滋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外界侵袭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从而易并发迁移性脓肿。
迁移性脓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感染累及的器官或组织也可以发生相应症状或体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以出现心律失常,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败血症以及脓肿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迁移性脓肿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患者可以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表现,还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是咳嗽、咳痰等症状,也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剧烈、昏迷或是寒战、巩膜、黏膜发黄等表现。
迁移性脓肿患者累及心脏时,可以出现心律失常,例如心跳过快或过慢或心率不齐,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脓肿。
细菌经血液或脑脊液等途径进入脑部,可以引起脑脓肿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可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瘫痪、说话困难以及昏迷等症状,起病急,有严重头痛、眩晕、恶心、发热、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有惊厥、易激惹及定向力障碍等症状,重症可于24~48h内昏迷,少数起病慢,病程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脑干脑膜炎及脑脓肿,可有惊厥、轻偏瘫、癫痫发作及脑疝形成等,有些病人仅有低热及性格改变,病程呈双相,于病初的3~10天仅有发热、头痛、呕吐等前驱症状,此外,尚可有共济失调,轻瘫及感觉迟钝等表现。
迁移性脓肿患者累及肺部时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咳嗽以及咯痰等症状,主要见于肺脓肿。
迁移性脓肿患者累肝脏,可引起肝脓肿,患者可以出现发热、寒战以及右上腹疼痛,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巩膜或皮肤发黄。
败血症:迁移性脓肿患者引起败血症,成人多见于免疫抑制者,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相似,但白细胞分类中大单核细胞可高达8%以上,患者如无淋巴瘤,则有协助诊断的意义,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迁移性脓肿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对于免疫力低下或已有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尽早治疗,根据患者感染部位以及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细菌感染者进行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迁移性脓肿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突然出现发现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高度怀疑迁移性脓肿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心内科等。
发热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乏力、食欲下降、咳嗽、咯痰、剧烈头痛、说话困难、寒战等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有无免疫抑制疾病或细菌感染等病史)
通过视诊、叩诊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初步判断疾病。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位置深、腔壁厚时,波动感可不明显。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怀疑迁移性脓肿的患者,检查血常规以及血沉可以协助诊断有无致病菌感染。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数升高,血沉加快。
血培养或痰培养,可以检查有无致病菌并明确病原菌,协助诊断有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肺脓肿,并指导敏感抗生素的选择。
对于怀疑迁移性脓肿累及脑部的患者,可以进行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有无化脓性脑膜炎。
对于怀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检查心脏电活动,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协助诊断。
怀疑肝脏等腹部脏器累及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观察腹部消化器官的情况,协助诊断有无肝脓肿。
检查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变化以及功能状态,观察有无赘生物。
头颅的CT或者是磁共振是诊断脑脓肿的主要方法,适用于各部位的脑脓肿。
患者有免疫力低下或细菌感染史,患者出现典型迁移性脓肿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血培养或痰培养等检查出病原菌加上患者病史以及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心电图以及B超等检查可以辅助确诊有无心脏或肝脏等脏器的累及。
迁移性脓肿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查出致病菌,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及身体情况,决定治疗方式。迁移性脓肿患者一般采取短期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如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脓肿形成且有波动感时,可以结合手术治疗,也要进行降温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雌激素等。合并糖尿病时要同时予以治疗。
一旦确诊有细菌感染患者,可以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如有糖尿病或其它造成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应同时治疗。
根据迁移性脓肿患者的血培养或痰培养选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检查结果阴性,可以选用广谱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药物,用于控制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剂量一般按体重计算,还要结合年龄和肾功能、感染部位而综合考虑。如未满月的婴儿,肾小管功能发育未臻完善,老年人肾功能趋向衰退,使用一般药物量,都有过量的危险。对危重、暴发的全身性感染,给药途径应选静脉。一般情况下,可单用者不联合。可用窄谱者不用广谱。若经治疗仍无好转且局部肿痛明显时,需切开引流减压。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例如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用于减轻毒血症,减少化脓性脑膜炎后遗症以及死亡率。
如甘露醇,对于脑膜炎患者,可以减轻颅内水肿,降低颅内压。
主要用于可缓解疼痛和肿软组织损伤和炎症、解热等。例如吲哚美辛肠溶片(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老年患者易发生肾脏毒性,应慎用。
适用于各部位的脓肿,可以利用B超或者CT等辅助检查明确穿刺点,通过穿刺抽取脓液或者放置引流管引流脓液,但是该手术不适用于脓肿壁较厚或脓腔内有异物者。
对于经穿刺抽脓失败的患者或者多房性脓肿(脓肿间有分隔)、小脓肿以及脓腔内有异物者,直接切除脓肿,清除病变组织。
若患者体温大于38摄氏度时,给予冰袋或使用温水或乙醇擦拭等物理降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大于39摄氏度的时候,可以使用冰毯持续降温,使用过程中,每隔4小时,需要检测一次体温。
该疗法主要为了维持血容量、纠正休克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可输新鲜血或是血浆等,也可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迁移性脓肿患者一般可治愈,一般不影响患者正常寿命,严重者可有死亡风险,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肌脓肿、脑栓塞等后遗症。
迁移性脓肿患者一般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治愈。
迁移性脓肿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病情严重且治疗不及时者可有死亡的风险。
对于脓肿累及心脏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正规救治会再次出现心力衰竭、心肌脓肿、心肌炎等后遗症,心力衰竭多是由于累及心脏瓣膜所致。
对于脓肿累脑部的患者,可以出现脑栓塞、脑出血、细菌性动脉瘤以及化脓性脑膜炎等后遗症。
迁移性脓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该进行复查血培养或痰培养,看是否能检测出病原菌,若检测结果阳性,说明仍有细菌在生长、繁殖。
迁移性脓肿患者不宜食辛辣刺激物,忌烟、酒。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饮食要清淡,多食各种新鲜瓜果和蔬菜,还有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食物,营养膳食,搭配合理,荤素相宜,多吃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等等,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御抵抗能力,可用高蛋白少油半流食,以提高病人的营养和增进食欲。
不宜食辛辣、刺激食物,酒、咖啡、浓茶、辣椒、生姜、大蒜、韭菜、狗肉、羊肉、鸡肉、香菜、芹菜等辛辣温热和能起兴奋作用的食物,这类食物不宜多吃,会使感染引起症状加重。
多食各种新鲜瓜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瓜、香蕉、梨、苹果、苦瓜、黄瓜、荸荠、白菜、芹菜、丝瓜、黄花菜等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忌烟,这是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使得肢体以及受损皮肤血流减少,使得肢体或器官血供减少,防御能力下降,有利于细菌的生长,故应当禁忌。
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者半流食,例如鸡肉粥、蔬菜粥等。少食多餐,必要时可以经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水、电解质等,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迁移性脓肿患者的护理,应该注意皮肤卫生,累及肺部出现肺脓肿时,如果脓痰较多,可以采取体位引流。治疗结束后1~3个月,可进行复查血培养或痰培养。
注意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注意口腔护理,饭后勤漱口,每天坚持早晚刷牙。
迁移性脓肿患者累及肺部,出现肺脓肿时,如果脓痰较多,可以采取体位引流。先根据体格检查、肺部X线片等检查,确定病变部位,然后将病变部位置于高处。早晨起床后、晚睡前是最佳的引流时间,每天2~4次,治疗时间为5~10分钟。
需要自觉症状有无减轻或消退,有无其他部位例如心脏、肺等的不适出现,如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检查。
对于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应该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婴幼儿慎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应该注意药物对于肝肾功能的损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并发症时,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及时送医。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迁移性脓肿的主要措施,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提高免疫力。对于有细菌感染者,需要彻底治疗,改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对于有细菌感染者应彻底治疗,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该定期体检,可以检查血常规,看是否有细菌感染,及时发现细菌感染并治疗。
对于免疫力低下或已经有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改善生活习惯如注意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感染。
注意口腔护理,饭后勤漱口,每天坚持早晚刷牙,避免口腔内细菌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引起机会性感染。
4459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五年制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8.
[2]黄杨,张伟辉.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03):641-64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