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表浅,又是负重主要骨骼,易遭受直接暴力损伤。从高处坠落,双脚着地,也可导致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骨干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胫腓骨骨干骨折发生后,小腿常有肿胀、青紫,皮肤可能有张力性水疱,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局部可有畸形、压痛,完全骨折者局部可能触及骨擦音和(或)骨擦感,患肢可有纵向叩击痛,可通过X线检查来明确诊断。该病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积极治疗,可痊愈。
胫腓骨干双骨折最多见,表明所遭受的暴力大,骨和软组织损伤重,并发症多,治疗有一定困难。
单纯胫骨干骨折较少见,多为比较轻的直接暴力引起,由于腓骨的支撑,常不发生明显移位。
单纯腓骨骨干骨折少见,常因小腿外侧的直接暴力引起。
胫腓骨骨干骨折多是因外力因素引起,可由重物打击、踢伤等直接暴力引起,也可由高坠伤、扭转暴力等间接暴力引起,部分患者会发生应力性骨折,常见于有骨质疏松的人,以及经常参加运动的人。
胫腓骨骨干骨折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或车轮碾轧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的外前侧。骨折线多呈横断型或短斜行。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性骨折。两骨折线常在同一平面,如横断骨折,可在暴力作用侧有一三角形碎骨片,骨折后,骨折端多有重叠、成角、旋转移位。因胫骨前面位于皮下,所以骨折端穿破皮肤的可能极大。如果暴力轻微,皮肤虽未穿破,如挫伤严重,血运不良,亦可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感染。骨折部位以中下1/3较多见,由于营养血管损伤、软组织覆盖少、血运较差等特点,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
多由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或滑倒等所致的骨折,骨折线多呈斜行或螺旋形,腓骨骨折线较胫骨骨折线高,软组织损伤小,但骨折移位骨折尖端穿破皮肤形成穿刺性开放伤的机会较多。骨折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肌肉收缩和伤肢远端重量等因素。
多见于运动员、战士或长途行走者,胫骨发生率较腓骨高。新兵训练所致的应力性骨折以胫骨上1/3最多见,腓骨应力性骨折多位于踝关节的上部。发病原因为多次重复的较小暴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使骨小梁不断发生断裂,但局部修复作用速度较慢,最终导致骨折。
胫腓骨骨干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占全身骨折的10%~13.7%。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胫骨骨折次之,腓骨骨折最少。
骨质疏松的人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导致胫腓骨脆性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长期长途行走,容易重复的较小暴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使骨小梁不断发生断裂,容易出现胫腓骨的应力性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典型症状,严重者可并发下肢血管和神经损伤。
胫腓骨骨折发生后,因该部的骨质破坏,软组织受损,患者会出现患侧下肢疼痛症状。
骨折发生后,骨折部位无菌性炎症渗出,或是血管破裂,会引起局部肿胀。
胫腓骨骨干骨折后,骨连续性受到破坏,出现下肢的成角畸形、侧方移位、或是短缩和旋转畸形,下肢活动受限。
足外旋和肢体短,系骨折有移位时畸形明显所致。
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或肌肉损伤出血,或血管损伤出血,会引起间隔内组织进行性水肿、出血,或因肢体包扎过紧、严重局部压迫导致相应间隔内压力增高、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肌肉缺血坏死,后期成纤维化,将严重影响下肢功能。
有下肢外伤的患者,应前往医院筛查是否有胫腓骨骨干骨折,可根据病情,就诊于骨科、急诊科,或康复科,医生询问病情,查体后,完善下肢X线检查以帮助诊断,该病需要与单纯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相鉴别。
严重骨质疏松的人,有下肢外伤,可到正规医院筛查,是否出现胫腓骨骨折。
突发外伤,出现局部肿胀、疼痛、下肢畸形、活动受限,都应及时就医。
若因暴力造成患者皮温下降、不能触摸到动脉搏动,怀疑有神经、血管损伤,不可擅自搬运,可立即拨打120,求助专业人士。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可拨打120,送往急诊科诊治。
近期是否有外伤?
外伤经过是怎么样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患侧下肢疼痛、肿胀、畸形等)
是否有其它部位的损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伤后局部肿胀明显,压痛明显,常见畸形,反常活动及功能障碍。除骨折体征外,特别要注意软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无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胫腓骨骨干骨折直接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较少见,但无论什么部位的胫腓骨骨折的患者都必须检查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有无搏动,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及肢端温暖不能排除小腿血运障碍。可疑时,应测骨筋膜室内压及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动脉造影检查。此外,还要检查其他有关体征,如毛细血管充盈、肌肉收缩力、皮肤感觉及痛觉等。
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病理,投照应包括膝和踝关节,以便更好地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关节面,不但可分析骨折的暴力、发现可能遗漏的骨折,而且对骨折的复位也有一定帮助。一般行胫腓骨正侧位片即可确诊,必要时也可加摄内侧、外侧斜位片。在照片时要选好投照角度,有些骨折不一定能在X线片上显示清楚,可疑时应结合临床查体,必要时行CT扫描检查。
有明确的患肢外伤史。
出现胫腓骨骨干骨折的症状,患肢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
通过下肢X线检查,明确发现胫腓骨的骨连续性受到破坏,即可诊断,且能明确骨折的类型、是否有移位等情况。
外力作用下局部软组织损伤,如腓肠肌的牵拉伤,也会造成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应注意和胫腓骨骨干骨折相鉴别。一般来说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除了上述症状,还会出现骨擦音,以及局部畸形,通过下肢X线检查,单纯的局部软组织损伤不会出现骨质破坏,而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会出现骨连续性中断,不难鉴别。
胫腓骨骨干骨折后需要积极治疗,一般需要短期治疗,一般可给药物改善症状。可选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必要时可选用合适的手术方案治疗。
无移位或整复后骨折面接触稳定无侧向移位趋势的横断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即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应保持20°左右轻度屈曲位,3~4周后可开始部分负重行走。
斜行、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单纯外固定不可能维持良好的对位。可在局麻下行跟骨穿刺牵引,复位后持续牵引3周左右。待纤维愈合后,除去牵引,用长腿石膏继续固定直至骨愈合。
若患者骨折后出现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布诺芬缓释胶囊,该药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性,注意要饭后用药。
若有开放性的损伤,或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可选用头孢克肟等。
若患者出现骨愈合不良,可选用一些促进骨愈合的药物改善,如接骨续筋胶囊。
适用于胫骨长斜行或螺旋形骨折。长斜行者主要是控制短缩移位,而螺旋形骨折者主要是控制外旋及短缩移位。螺钉固定时可垂直于骨干纵轴固定或垂直于骨折面固定,但螺钉必须通过骨折块的中心部。如腓骨同时有骨折,采用接骨板固定后可大大增强胫骨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但无论腓骨是否有接骨板固定,术后均需石膏外固定。
斜行、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均可应用,由于胫骨前内侧皮肤及皮下组织较薄,因此接骨板最好放在胫骨外侧、胫前肌的深面。但应注意以往临床常用的加压接骨板,由于压力过大有可能造成骨折端压迫坏死,反而影响骨痂生长,且可使骨的生理应力消失,发生应力保护作用。骨皮质可因而萎缩变薄,拆除接骨板后易发生再骨折。目前此类接骨板已较少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的螺钉锁定于接骨板上的孔内,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减少了接骨板与骨质的接触,减少了对骨的血运破坏,特别是采用MIPPO技术,其锁定孔与结合孔、单皮质与双皮质的灵活运用,使固定后的力学分布更加合理,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尤其适用于近干骺端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
用于固定胫骨骨折的髓内钉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Ender髓内钉。
矩形髓内钉。
Lottes钉。
带锁髓内钉。
自20世纪90年代初,带锁髓内钉的出现,积极扩大了髓内钉在胫骨骨折的应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胫骨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可行闭合穿针,避免了进一步损伤软组织,固定牢固稳定,可同时处理腓骨骨折,予以解剖复位及内固定。带锁髓内钉临床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需扩髓腔的髓内钉,一种是不需扩髓的髓内钉,两种髓内钉各有优缺点,临床上扩髓的髓内钉使用广泛。
胫腓骨骨干骨折经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后遗症,应定期复诊。
胫腓骨骨干骨折一般能治愈,部分患者若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可能会出现后遗症。
胫腓骨骨干骨折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胫腓骨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第1个月、第3个月复诊,若是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复诊,患者可根据恢复情况,在第二年拆除内固定物。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患者应加强饮食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一般患者需要高热量、高膳食纤维饮食、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辛辣食物。
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促进骨愈合,增强免疫力,预防开放性创伤或术后感染,在一般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富含热量的食物,如谷类、食糖和植物油等。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食物。
骨折后的病人活动量减少,患者应避免高脂、辛辣食物的摄入,避免出现便秘,不要吃动物脂肪。
应加强对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以尽量避免骨折后并发症,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伤口和手术切口的卫生,以及合理锻炼肢体功能。
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止痛、促进骨愈合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后服用药物,避免药物刺激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若用药后出现过敏,应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
开放性创伤的患者应保持创口清洁卫生,手术患者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若是出现敷料污染,应及时更换。若术后有引流管,需要保持引流管清洁。
患者可能因胫腓骨骨干骨折长期卧床,应适当加强其它肢体的关节活动,以及遵医嘱活动患肢,避免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患肢肿胀、疼痛畸形状况,如出现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胫腓骨骨干骨折后切记不要暴力运动,保守治疗患者不要擅自拆除外固定物,避免复位后再次发生骨折移位,甚至损伤血管、神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不能暴力运动,避免出现内固定物断裂,再次骨折。
胫腓骨骨干骨折多是暴力所致,患者应从避免暴力着手,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患者外伤引起骨折的风险会增加,应积极治疗。
对有下肢外伤的病人,应早期筛查,一旦发现有骨折,应尽早治疗,避免发生骨折并发症。
在工作中应注意劳动保护,生活中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外界暴力,引起胫腓骨骨干骨折。
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避免因骨质流失,骨脆性增加,在轻微暴力下,出现骨折。
4920点赞
[1]杨述华.骨科学教程[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54.
[2]舒彬,孙强三.骨骼肌肉康复学治疗方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9.
[3]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8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