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梗死是指发生于骨干和干骺端的骨细胞,及骨髓细胞因缺血引起的骨组织坏死,常见于减压病,小的梗死区可修复,大的梗死区则因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化而逐渐钙化和骨化。骨梗死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其中以股骨上端最常见,呈多发、对称分布。其次为肱骨上端、股骨下端、胫、腓骨两端及髂骨、肱骨和桡骨下端等部位。骨梗死可出现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肢体酸痛,软弱无力等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以治愈。
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三期:
X线未见明显异常或仅骨小梁模糊,MRI病变区边缘蜿蜒迂曲。
X线、CT表现为阴性和局部的斑片状钙化,MRI病灶边缘清楚且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
X线及CT表现为不规则、蜿蜒状骨质硬化。
骨梗死可能与激素、减压病、脂肪代谢紊乱、镰状细胞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创伤性因素有关,外伤是骨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沉箱工作人员、深海潜水员等特殊职业人员容易患此病,过度肥胖、乙醇中毒容易诱发。
骨梗死的常见原因,骨折、关节外伤性脱位使得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缺血而引起骨梗死。
临床中此种病因导致的骨梗死较多见,可能是激素导致的脂肪栓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管炎、骨质疏松等骨小梁强度下降容易塌陷等原因引起骨梗死。
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饱和,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导致全身性疾病,长时间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导致骨梗死。
原因系血液黏稠性增高,血流变慢而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供障碍引起骨梗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戈谢病、易栓症等。
肥胖者由于进食脂肪多、体内脂肪储存多、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血脂的清除等原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栓塞,造成骨梗死。
我国北方地区多见,可能与乙醇引起肝内脂肪代谢紊乱有关。饮用多少乙醇可以引起骨梗死并无明确标准,与个体差异有关,但过量摄人乙醇肯定是造成骨梗死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此病暂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当人体所处环境的气压骤然降低时,血液中释放出来的氮气在血管中形成栓寒,氮气在富有脂肪组织的骨髓中大量堆积而引起骨坏死。
骨梗死可出现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肢体酸痛,软弱无力等表现,个别患者可出现畸形,严重者可出现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癌等并发症。
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肢体活动障碍,大的梗死会逐渐钙化和骨化。
临床症状轻微,只有稍许不适感,可伴有轻度的活动受限、肢体酸痛、软弱无力,部分小的梗死区可修复。
一旦累及关节时,可出现关节疼痛、畸形,甚至可见关节强直,但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最一种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特点是肿瘤产生骨样基质,常形成梭形瘤体,可累及骨膜、骨皮质,及髓腔,病灶切面呈鱼肉状、棕红或灰白色。
源于纤维组织的一种少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偏干,以股骨多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X线表现为骨髓腔内溶骨性破坏,呈虫蚀样,边界不清,很少有骨膜反应。
是一种由纤维细胞和肥大的组织细胞构成的肿瘤,多发生于肢体的肌肉、筋膜、脂肪组织内。
髓腔内多发斑点、环状钙化影,周围骨皮质不规则增厚,部分可见骨膜反应。
发生于骨干髓腔的内生软骨瘤,病灶范围常较小,通常小于4cm;病灶呈分叶状,内见斑点状、环状钙化影,骨皮质可见扇贝样压迹,但无增厚。
患者出现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酸痛、软弱无力时,建议到骨科就诊,并进行X线、CT、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等检查来确诊骨梗死,并且要注意与急慢性骨髓炎、骨斑点症等疾病相鉴别。
休息后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不缓解,或者疼痛逐渐加重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出现四肢酸痛、软弱无力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有无高压作业、潜水作业,以及外伤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肢体酸痛、软弱无力)
服用哪些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诊疗?
在骨梗死的诊断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X线看到骨头密度改变至少需要2个月或更长时间,因此检查具有滞后性。
CT密度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骨质密度的变化,确定是否存在骨塌陷,及显示病变延伸范围,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是诊断骨梗死最敏感的非创性检查方法,在其早期即可出现异常信号改变。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对骨头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不高,较MRI提前2~3周发现缺血坏死。
早期X线检查基本无特异征象,不易明确诊断,MRI检查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进行X线、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MRI影像学检查,MRI发现早、中期病变较X线和CT敏感,晚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及小斑点状骨质硬化;CT表现为不规则状的硬化高密度影,散在分布;MRI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地图板块”样结构。
急慢性骨髓炎发病部位和骨梗死类似,临床常有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升高等症状与体征;早期骨梗死有局部疼痛,但红肿及发热少见。MRI上急性骨髓炎主要为骨髓内长T1、长T2 信号,边缘无迂曲匐行的的信号带,周围软组织肿胀。骨梗死周围软组织肿胀不明显,典型的呈地图样改变,具有特征性。急性骨髓炎表现为较厚的不规则边缘强化,中央不强化,急性骨梗死表现为细线状的边缘强化或一长段星芒状的中央松质骨强化,根据以上特征可以相互鉴别。
骨斑点症具有类似骨梗死的X线表现,但病灶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单纯为致密的斑点状。而骨梗死表现为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剧烈,肢体酸痛,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以相互鉴别。
骨样骨瘤和骨梗死一样,都会产生疼痛,骨样骨瘤病灶呈圆形,好发部位以下肢长骨为主;。骨梗死MRI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地图板块”样结构,二者可以采用影像学进行鉴别。
骨梗死的患者一般需要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肝素等药物,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如髓芯减压术、截骨术、关节置换术等,通常需要短期持续性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调理身体,对本药品过敏者禁用。
本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是抗凝血药,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管扩张剂,保证患者血液不自动凝固,使血液处于流动状态。
是用于各类骨疾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一类新药物。
可降低骨内压,减轻疼痛,改善静脉回流,有助于血管长入。
常用带血管蒂骼骨、腓骨移植,结合显微手术操作,适用于股骨头无塌陷或轻度塌陷者。
常见的术式为经转子间旋转截骨术及其改良术式。
对于髋臼和股骨头均受累、出现关节炎的表现,明显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者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包括保护性负重、物理治疗,及康复锻炼等,适用于非负重面坏死且病灶范围小,头外形基本正常且广泛硬化的病例。病变侧应严格避免负重,可扶拐、用助行器行走,不提倡使用轮椅。
骨梗死患者一般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大部分可治愈,不会影响正常寿命,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避免病情加重、复发。
骨梗死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大部分可治愈。
骨梗死的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术后每4周回院进行一次临床和X线检查,自患肢可以完全负重起每2~3个月复查一次。
骨科病人常用的膳食种类有高热量、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饮食,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饮食。骨科病人由于创面出血、渗出、脓液形成、组织坏死等各种原因造成营养的大量耗损,需要相应的补充。
适用于术前、后的病人,在一般饮食的基础上增加富含热量的食物,如谷类、食糖和植物油等,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食物,如牛奶、蛋类及瘦肉类等。
适用于无大肠、直肠或肛门阻塞性病变的便秘病人。富含纤维的食物有芹菜、韭菜、豆芽等蔬菜,水果和粗粮。
维生素与创伤及手术后愈合和康复有关,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菠菜、苋菜、鸡蛋、黄油、全脂牛奶、鸭蛋、鹌鹑蛋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新鲜蔬菜,如番茄、大白菜、小白菜、橘、红果、鲜枣、草莓等。
创伤后随着尿氮的丢失,铁、钾、镁、硫及磷的排除增加,还有锌、铜、铬、铁等微量元素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创伤后及手术前后应注意补充。
酒精会对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造成损害,使其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能力丧失。同时,药物对骨骼的修复作用还会受到酒精的影响。
骨梗死的患者应该合理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应注意伤口的变化,当出现影响组织愈合的并发症时,建议择期手术。
对肥胖的病人,合理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控制体重,并长期坚持,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体重。
术后患者清醒后无任何不适即可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应积极与医生沟通。
手术后注意监测伤口处变化,如果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时,表明出现感染,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大面积骨梗死患者应卧床休息,以支具或石膏固定,以免病理性骨折。
特殊职业人群定期去体检,及早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原发病,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避免过度肥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大有益处。
沉箱工作人员、深海潜水员此类特殊职业人群,宜定期去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此来筛查。
减少酒精的摄入,酒精会对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造成损害,因此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忌过度饮酒。
控制血糖血脂,避免血液栓塞造成骨梗死。
沉箱工作人员、深海潜水员等特殊职业人群,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技能后,再开始工作。
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过量使用激素会导致的脂肪栓塞、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血管炎、骨质疏松等骨小梁强度下降,容易造成骨梗死。
4638点赞
[1]刘玉珂,王锐,张敏.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003):317-320.
[2]夏玲娣,郝强,王飞主编.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104-106.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22-725.
[4]张传好,王友良,白骏等.长管状骨骨梗死不同阶段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004):523-5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