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膨出是指阴道前壁内2/3膀胱区域脱出,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常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膨出的膀胱仍位于阴道内,称为Ⅰ度膨出,膨出部显露于阴道口外,称为Ⅱ度膨出,阴道前壁完全膨出至阴道口外,称为Ⅲ度膨出。膀胱膨出是否治疗取决于膨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分度有几种方法,POP-Q分度、中国沿用的传统分度,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是POP-Q分度。临床诊疗中并不要求绝对强调一种分度。手术治疗前后采用同一种分度方法即可。程度评价均以患者平卧最大用力向下屏气时膨出程度为准。
无脱垂。
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
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cm。
脱垂最远端超过处女膜平面>1cm,但<阴道总长度-2cm。
下生殖道呈全长外翻,脱垂最远端即宫颈或阴道残端脱垂超过阴道总长度-2cm,阴道总长度(TVL)为总阴道长度。
阴道前壁形成球状物,向下突出,达处女膜平面,但仍在阴道内。
阴道壁展平或消失,部分阴道前壁突出于阴道口外。
阴道前壁全部突出于阴道口外。
盆底支持结构的薄弱是膀胱膨出的直接原因,常见的原因有产伤造成保持膀胱正常位置的骨盆底筋膜及肌肉的损伤而又未及时修复;其他医源性原因包括没有充分纠正手术时所造成的盆腔支持结构的缺损。
膀胱膨出主要原因包括造成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的所有因素,比如产伤及其他医源性原因。
前阴道壁的支持组织主要是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在分娩中胎头经过阴道时,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及耻骨尾骨肌部均不可避免地极度伸张,甚至撕裂,如在产褥前期休息不好,尤其是过早从事体力劳动,使阴道支持组织不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致膀胱失去支持力量而向阴道壁膨出,形成膀胱膨出。
子宫脱垂没有充分纠正、手术时所造成的盆腔支持结构的缺损。
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盆底组织﹑筋膜、韧带松弛、弹性减弱可导致膀胱膨出。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站立、蹲位工作,或有慢性咳嗽、便秘者,均处于高腹压状态,可促使膀胱膨出发生。如果膀胱宫颈筋膜前部受损,可并发生尿道膨出。
膀胱膨出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属于盆底缺陷的一种。盆底缺陷发病率约为40%,世界卫生协会进行的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临床试验发现,在子宫存在的妇女中,膀胱脱垂占34.3%;在10727例切除子宫的妇女中,膀胱膨出占32.9%。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往可能受损的盆地支持结构会发生萎缩,引起盆底松弛。
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腹型肥胖、持续负重或便秘而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易引发膀胱脱垂。
膀胱膨出患者轻者无症状,重症时常感腰酸下坠,常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加,部分患者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阴道会有脱出肿物,自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感到下腹、阴道、外阴部坠胀,卧床休息时能自动回纳,但如膨出越来越大且不能自行回纳,患者则无法行动。
泌尿系症状可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潴留,因而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输尿管变位、屈曲、扩张、肾盂积水。
压力性尿失禁为膀胱膨出的常见症状,即当增加腹压如咳嗽、喷嚏或快步走路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
膀胱膨出相关的下尿路症状,与膀胱和尿道的支持结构缺陷有关,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出口梗阻症状。
膀胱膨出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症状,性交不适、性欲降低等症状。
患者病情严重时,膀胱可以脱出至阴道口外,脱垂的膀胱常增厚角化,可出现溃疡和出血。
即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腹部用力时可有尿液溢出,绝经后症状加重。
尿道位于会阴部,毗邻阴道、肛门,膀胱膨出会增加会阴部卫生不洁的机率,加上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会造成尿路感染。
当患者出现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等症状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CT检查以及体格检查等,需要尽早明确病因,如确诊为该疾病,则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性交时不适,阴道前臂疑似有膨出物,无其他不适症状,怀疑膀胱膨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既往有难产史,现阴道前壁出现膨出物,需及时就医。
出现阴道前壁膨出物脱出阴道情况,不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膀胱膨出并伴随慢性呼吸系统症状,可以去呼吸科,去除诱发膀胱膨出的诱因。
膀胱膨出并伴随腹水或腹压增加等症状,可以去肝胆外科或者普外科,去除诱发膀胱膨出的诱因。
患者就诊的不适症状是什么?
膀胱膨出是什么时候症状加重?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尿频、排尿困难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膀胱脱出并溃疡和出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多产史、难产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视诊可发现阴道口宽阔,伴有陈旧性会阴裂伤。阴道口膨出物在屏气时可能增大。触诊时突出包块为前阴道壁、柔软而边界不清;
超声:安全、可靠、无创、经济、可动态观察等,广泛应用:既能显示静息状态下女性尿道、阴道、膀胱、膀胱颈、直肠等与耻骨联合下缘的关系,膀胱尿道的角度,又能在Valsalva动作和盆底肌肉收缩时动态观察上述结构的变化,了解膀胱颈活动度等情况;
MRI:因其良好的组织对比在盆底结构的成像中获得认可,但由于其存在使用禁忌症(如带金属起搏器和金属节育器的患者),且检查费用较昂贵,不能作为盆底常规查检项目;
CT因对人体存在放射性危害而不易被接受。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盈膀胱后,嘱患者咳嗽,观察有无尿液漏出﹔若有尿液漏出,则用中指和示指压迫尿道两侧﹐再嘱患者咳嗽﹐了解能否控制尿液漏出,从而鉴别患者是否有压力性尿失禁表现。
病史常有滞产、难产、助产、经产史或会阴撕裂史。
症状、腰酸或下坠感,若有尿道括约肌松弛则出现张力性尿失禁,可在咳嗽、用力增加腹压时尿液外流。
阴道口脱出肿物,其程度分为3度︰轻度,阴道前壁突出形成球状物达处女膜缘,未出阴道口外;中度,球状物露于阴道口外;重度,阴道前壁全部膨出阴道口外。
伴有子宫脱垂时,可出现尿路感染、尿潴溜、排尿困难。
检查时发现尿道下沟消失,证明有尿道膨出并存。
导尿时阴道前壁肿物内可摸到导尿管。
肿瘤可使阴道前壁明显突出。妇科检查时则可感到肿物为囊性或实性,有一定的紧张度,肿物边界清楚,不随腹压增加而增大,且不易还纳至阴道内。膀胱膨出膨出物触之柔软而无清楚边界,并随腹压增加而增大。用手推时可还纳至原位。用金属导尿管插入膀胱内进行检查时,导尿管不能进入肿块内。
常有外阴或阴道坠胀感,异物自阴道突出,久站、劳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则症状消失。妇科检查于脱出物下端中央可见到子宫颈外口,探针能经此孔探入宫腔。膀胱膨出可于突出物上方可触及子宫颈,子宫位置正常。
本病与膀胱膨出症状相似,但发病机制完全不同,亦可共同存在。膀胱尿道造影时,张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尿道后角消失,尿道倾斜角大于正常。膀胱膨出尿道倾斜角及尿道后角均在正常范围内。
早期无症状,青春期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痛,并可出现尿潴留。妇科检查可见相当于处女膜部膨隆,呈紫蓝色。肛门指诊在直肠前方有一紧张的囊性肿物。
非手术疗法为膀胱膨出的一线治疗方法,轻者只需注意适当营养和提肛运动;对脱垂超出处女膜水平面、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阴道壁修补手术治疗。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或腹压增高疾病时要同时予以治疗。
用力收缩肛门,每次连续进行10min左右,每天2次或3次。
由于膀胱膨出突入至阴道,长期摩擦阴道黏膜,加之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者阴道常有不同程度的红肿、溃疡等黏膜损伤;且手术切口在阴道内,因此需要阴道准备(局部涂雌激素软膏)促使溃疡面愈合。当原溃疡面愈合,且黏膜有增厚、变红者,可准备行阴道手术。
会阴部多数有炎症及溃疡,加之周围毗邻肠道、肛门等部位,感染机会增加,影响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使用抗生素可减少肠道致病菌引发的感染。
对脱垂超出处女膜的有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和脏器功能,有满意的性功能并能够维持效果。
该手术将阴道前后壁分别剥离长方形黏膜面,然后将阴道前后壁剥离创面相对缝合以部分或完全封闭阴道。术后失去性交功能,故仅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
主要针对中盆腔的重建,通过吊带、网片和缝线把阴道穹隆组织或宫骶韧带悬吊固定于骶骨前、骶棘韧带,也可行自身宫骶韧带缩短缝合术,子宫可以切除或保留。
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缝合固定术和宫骶韧带悬吊术。
通过将顶端悬吊于骶骨前纵韧带达到I水平重建。
顶端植入吊带悬吊至骶棘韧带水平达到I水平重建,阴道前后壁植入网片达Il水平筋膜重建。
适用于年轻宫颈延长子宫脱垂脱垂患者可行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
补中益气汤(丸)等有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缓解局部症状的作用。
非手术疗法为膀胱膨出的一线治疗方法,目标为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目前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应用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和行为指导。
盆底肌肉锻炼和物理疗法,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张力。盆底肌肉(肛提肌)锻炼适用于国内分期轻度或POP-Q分期Ⅰ度和Ⅱ度的盆腔器官脱垂者。也可作为重度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法。嘱咐患者行收缩肛门运动,用力收缩盆底肌肉3秒以上后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子官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患者全身状况不适宜做手术、妊振期和产后、膨出面溃疡手术前促进遗疡面的愈合等情况尤其适用子宫托治疗。
康复治疗(盆底肌功能训练),手术后针对病人情况制定出盆底肌功能训练计划,帮助病人恢复盆底肌的功能与作用。除了缩肛运动,也可在每次排尿时有意识反复中断排尿动作使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骨盆肌肉可凭借持续的运动来增强力量。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缓解、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膀胱膨出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遵医嘱定期复诊即可。
该疾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术后第2、3、6、8、12个月定期随访,了解手术恢复及复发情况。建议规律随访终生,及时发现复发、处理手术并发症。
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膀胱膨出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非手术治疗及恢复期后患者正常饮食。
手术患者应选择营养丰富而均衡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保证大便通畅,解稀便或软便,避免腹压过高,影响手术效果。同时予以补液,配合医护人员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平衡、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膀胱膨出患者需要注意外阴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性生活以免造成感染,加重病情;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予以补液,准确记录出人量,维持水电平衡;注意预防并发症,尿管护理等。
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卫生,防止继发感染。
避免剧烈活动、长久站立、重体力劳动及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大的动作。
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坚持盆底肌肉锻炼。
盆底器官膨出是慢性疾病,由于多年受疾病困扰,病人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非常渴望手术成功。家属应多与病人交谈,增强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帮助病人消除紧张、焦虑心理。
手术治疗后应指导病人继续锻炼盆底肌肉,减少术后复发。
因为膀胱膨出主要是由于产伤导致的盆底肌受损所致,所以应正确处理分娩。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宣传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并督促群众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筛查有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避免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久蹲、久站、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等。
适当锻炼,及时防治呼吸道疾病,避免咳嗽。
健康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实行计划生育。正确处理分娩,避免盆腔支持组织损伤而松弛。故产妇生产时勿使膀胱过度充盈。在子宫口未开全时,产妇避免过早向下屏气用力,以免导致宫缩乏力或滞产,有之应及时处理滞产。对有头盆不对称者及早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产后避免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注意产后保健操锻炼,加强肛提肌和会阴肌群的锻炼,有助于恢复,改善和保持盆腔支持组织的功能。
需矫正或避免肥胖、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绝经后雌激素低下者,行激素替代疗法有助于保持盆腔肌肉筋膜组织的张力,可预防或推迟阴道壁膨出及伴发的膀胱、尿道膨出。
4037点赞
[1]张靖霄,刘冬梅,李惠敏.女性盆底解剖及重建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1:124-125.
[2]李丽.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2013,31:2918-2929.
[3]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