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血管炎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小血管炎。好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后侧、大腿,臀部及上臂也可累及小腿或足部。一般沿浅静脉走行排列,自感轻微疼痛或有触痛,且无全身症状。结节性血管炎经过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结节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肿瘤、寒冷、下肢静脉疾病、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引起超敏反应,进而引起皮肤血管炎性改变。
结节性血管炎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其中分枝杆菌抗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引发机体的超敏反应,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血管炎和小叶脂膜炎。
可能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克罗恩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破坏自身免疫系统,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也可能导致结节性血管炎。
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肿瘤可诱导疾病的发生。
据研究发现该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寒冷环境易发。
可导致血管壁损伤,进而诱发疾病。
结节性血管炎多见于30~60岁女性,但也偶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5,病情容易在夏天加重。
中年妇女,多见于30~60岁女性。
免疫力低下的人自身免疫力低下,易受到细菌、病毒等侵袭,进而感染疾病。
体型肥胖者和患有下肢静脉疾病者也是好发人群。
结节性血管炎可以出现斑块、纤维结节、溃疡、发热等表现,少数人还会出现萎缩性瘢痕、腿部水肿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皮肤溃烂、关节疼痛、下肢酸软无力等症状。
皮损为鲜红,暗红乃至正常皮色的小结节至较大的浸润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初发于小腿。
一般与蚕豆大小相仿,结节较硬,表面皮肤红热,2~4周消失或遗留纤维性结节,结节常经一定时间反复发作,并向足部,股部及上肢扩展。
低温环境可能导致带有蓝色边界的溃疡发生,这种形状不规则的浅溃疡最终会导致永久瘢痕和皮损部的色素过度沉积。
部分患者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劳累后体温升高,也可能在发病前后几天内高热。少数患者表现为午后畏寒,有时寒战后再出现高热,午夜出汗后退烧。如此可反复一段时期,但无持续高热。
结节消退后不留痕迹,或是患处轻度萎缩及凹陷。
初起损害是红色小结节,逐渐发展成青红色结节,有自发痛或压痛,但较轻。
可能出现腿部水肿、成群的小红斑结节,伴有触痛,结节集中分布于小腿下1/3,尤其是脚踝周围。
结节性血管炎会引起皮肤瘙痒难受,严重者会发生皮肤溃烂、关节疼痛、下肢酸软无力等。
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因为慢性疾病而导致气道受阻的疾病,一般主要是指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很难被察觉,不过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症状也会逐渐开始加重,一般症状会表现出经常咳嗽、容易气喘。
主要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早期会有呛咳,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窒息死亡。特别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所以应该积极的预防并治疗。
结节性血管炎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闭塞,形成血栓。
患者出现红色小结节、皮损破溃时,建议到皮肤科就诊,并进行血沉检查、血常规检查、免疫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X线检查,明确诊断。
当患者皮肤出现红色小结节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小结节出现皮损破溃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出现红色小结节、皮损破溃时,建议到皮肤科就诊。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有反复发生皮肤小结节等伴随症状?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治疗情况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血沉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除急性期外,血沉很少增快。
可检测患者是否出现抗”O”高或γ球蛋白增高。
组织病理检查对确诊结节性血管炎有重要意义。
可检测出皮损内是否以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此病与硬红斑临床经过类似,区别为硬红斑患者有肺结核感染,因此胸部X线检查为诊断所必须。
鉴别排除肺结核感染的必要检测。
可检测出患者有无链球菌感染。
出现以下表现可以确诊为结节性血管炎。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呈慢性,常反复发作。
皮肤损害主要见于小腿后外侧,常不对称,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疼痛性皮下结节和斑块,可发生溃疡,2~4周后可消退或遗留纤维性结节。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深部及皮下脂肪层间隔组织内的中等动脉管壁增厚,有不同程度的闭塞性变化。
患者常有药物过敏史,主要累及皮肤,可合并心肌炎。另外,病理可见白细胞裂解或淋巴细胞浸润。结节性血管炎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中等动脉管壁增厚,以此可相互鉴别。
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经过穿弹力袜,卧床休息,口服泼尼松、青霉素等治疗,一般数周至数月可治愈。
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建议穿弹力袜,注意卧床休息,抬高小腿,适当按摩等。
结节较多者可以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迅速减轻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
细菌感染首选,有细菌感染者需要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疗效不定。
碘化钾可有较好效果,小量10%碘化钾溶液使某些病例迅速改善。
水杨酸盐等可减轻炎症,还可口服秋水仙碱。
结节性血管炎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以治愈,且不会影响寿命,无后遗症,建议患者每周复诊一次。
结节性血管炎可以治愈。
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每周复诊至结节消失后,不适随诊。
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平时主要补充蛋白质,注意均衡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多喝水,多吃水果,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结节性血管炎多见于青壮年女性,但也见于男性,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早做好护理措施,避免疾病的入侵。
患者要避免劳累、撞伤、砸伤及冻伤,鞋袜要宽松,要保暖防寒,保持患肢清洁卫生,避免刺激损害皮肤。
坚持适当的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的挛缩,肌肉的萎缩;若患血栓性静脉炎,抬高床脚15cm,局部热敷,压迫刺激腓肠肌,加速回心血量,可减少下肢的肿胀。
对结节性血管炎患者需加强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激励,提升患者自信,对病情进展与康复有重要作用。
结节性血管炎有时可能跟结核感染或其他感染相关,也可能跟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结缔组织病等密切相关。因此结节性血管炎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预防其他感染。
结节性血管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日常锻炼身体、提高提抗力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中年女性多注意,一旦下肢出现红斑、结节等症状,要及时带医院做血常规、血沉、组织病理等检查。
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戒烟、戒酒。
4524点赞
[1]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64-465.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946-9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