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心脏瓣膜的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纤维化、钙化,从而使瓣膜的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心脏病。由于此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无症状的亚临床期可长达几十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后,病程进展加速。老年性瓣膜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大部分不需治疗。内科治疗多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对狭窄瓣膜也有根据情况选择经皮球囊扩张术的,但效果不十分理想。外科治疗选择手术时期极为重要,但手术危险性较年轻患者高,预后也差。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曾被认为是自然衰老的过程,但是也与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高血压疾病、营养不良、脂质和钙质沉着异常有关,好发于60岁以上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甲状旁腺亢进病史以及吸烟史的人。
随着年龄增长,衰老心脏处于低氧血症和酸中毒状态,容易引起心脏瓣膜、瓣环的胶原纤维断裂,形成的间隙与钙盐结合导致心脏瓣膜、瓣环钙化。此外,年龄增长、器官功能减退、脂肪侵润和脂褐质增加,引起脂质和钙质沉着异常,也促使了瓣膜与瓣环钙化。
随年龄的增长瓣叶中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丢失与营养不良也是钙化形成的可能机制。瓣膜受血流冲击较大,容易引起胶原纤维断裂,继而钙盐沉积,促使瓣膜钙化。
感染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损伤瓣膜瓣环的胶原纤维,形成的间隙与钙盐结合导致心脏瓣膜、瓣环钙化。
由于高血压导致左室的后负荷增大,瓣膜受血流冲击较大,容易引起胶原纤维断裂,继而钙盐沉积,促使瓣膜钙化。
随着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患者年龄的增长,机体钙水平会不断下降,同时伴维生素D的缺乏,造成钙在软组织中大量积累,最终造成细胞内部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瓣膜钙,诱发本病。
国内有报道显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约3.64%,60岁以上者为8.62%,在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因占首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存在性别差异,主动脉瓣钙化多见于男性,而二尖瓣环钙化多见于女性。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好发60岁以上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甲状旁腺亢进病史以及吸烟史的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无症状期长,部分患者无症状期长达几十年,但是若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常见临床症状后,病程进展加速,瓣膜钙化引的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逐渐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主动脉瓣瓣膜病变的患者,可能为肥厚心肌收缩时,心室内压和收缩期末室壁张力增加,射血时间延长,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瓣口严重狭窄,心排血量下降;平均动脉压降低,冠脉血流量减少等所致。
早期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发作,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
晚期出现明显疲乏、虚弱、纳差,是由于瓣膜病变引起心排血量降低的表现以及舒张功能减退,外周循环淤血所致。
心悸和瓣膜退行性病变引起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发作有关。
如患者合并有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出现心绞痛,部分患者可在休息或口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即感觉到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或直接晕倒,多发生在劳力后。
如咳嗽中带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
瓣膜钙化造成瓣膜狭窄与关闭不全,引起心室肥厚与增大,特别是左心室,还可继发导致左心功能不全,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纤维的弹性减弱,最终出现心功能不全。
因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组织增生、脂肪浸润和钙盐沉积可能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当二尖瓣环和主动脉瓣环及膜部室问隔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时,必然压迫右束支和左前分支,导致束支和房室传导阻滞。此外,由于左房扩大,左房压力增高,心肌超微结构损害加重,导致心房肌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和兴奋性传导异常增高,可能使房颤发生率增大。
一旦发生劳力性呼吸困、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梅毒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相鉴别。
若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或者夜间呼吸困难、胸闷、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到心血管内科或心脏外科就诊。
如果老年人有严重的胸闷,无法喘气,严重的呼吸困难发作等急性发作症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患者年龄?
什么症状就诊?(如胸痛、呼吸困难)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做过什么检查?(如心脏彩超)
是否有什么其他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本病心脏听诊以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较常见,但是由于听诊远不如超声检查敏感,而且听诊主动脉瓣反流杂音常需要特殊体位,另外心电图检查多表现为房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均缺乏特异性。
如检测钙磷浓度,了解有无钙磷代谢紊乱。测定血脂,了解是否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因为胆固醇血症易使脂质沉积于瓣环及瓣膜的内膜,形成脂质斑块,随着脂质斑块的增大,营养得不到充分供给,与沉积的钙质结合使瓣膜钙化。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常合并心功能不全,也容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检测脑钠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有助于快速鉴别诊断。
已经成为临床诊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首选,心脏彩超可表现为一下几点:
主动脉瓣钙化,指主动脉瓣或瓣环回声增强、瓣叶僵硬,瓣膜厚度大于3mm;主动脉瓣环处局限性斑快状反射增强≥主动脉根部回声反射。
二尖瓣钙化是指二尖瓣或瓣环与左室后壁间呈斑块状强回声,二尖瓣回声增强,厚度大于3mm,也包括腱索和乳头肌局限性增厚、回声增强,活动受限。
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钙化是指瓣膜回声增强、增厚或有钙化点。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诊断标准如下,满足三点即可确诊:
患者年龄应在65岁以上;
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瓣膜病变;
心脏彩超提示瓣膜钙化。
梅毒性心脏病患者心脏损害以心脏瓣膜病损害为主,但患者有梅毒或晚期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如有疣生长,但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多无疣生长。梅毒年龄多在60岁以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多发生在老年人。
风湿性心脏病也可引起心脏瓣膜病变,但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患者常伴有急性风湿性病史,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由瓣膜钙化引起,一般不伴有急性发作的风湿病史。
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阻止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进展,治疗主要为积极控制易患因素、防治并发症、药物预防、外科根治治疗,早期如未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可以定期随访观察,并防治其并发症。如果晚期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则应该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病情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和顾虑,保持环境安静。即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减少心脏耗氧。
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药物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高血脂患者可予阿托伐他汀调脂;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以钙离子拮抗剂降压为宜,它可来阻断钙在血管壁的沉积,常用有氨氯地平。
后期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药,如呋塞米等,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伴心绞痛患者一般口服硝酸甘油可换直接症状,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适合于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可帮助扩张动静脉,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瓣膜置换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术后长期服用的抗凝药物可导致术后风险增高,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死亡率可达5%~13.9%,因此目前全球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较少。
对不能耐受瓣膜置换术者可行球囊扩张瓣膜成形术,近期疗效好,不需开胸,安全且费用低,病人易接受。
有人用高频超声消融主动脉瓣上的钙化斑块,术后瓣口面积扩大,跨瓣压力阶差降低,但也有再狭窄的危险。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不能被治愈,若及时发现预后良好,若有并发症合并通常预后不佳,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状况以及医嘱进行复诊。
大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以治愈。
本病若及时治疗,通常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治疗不及时出现严重并发症,则可能导致生命受到影响。
症状较轻者,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症状较重者1~3个月复查一次心脏彩超。
患者的饮食原则主要是低盐、低脂,清淡为主,减少水钠潴留,避免刺激性食物可避免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忌烟,长期吸烟可使加重瓣膜钙化以及导致全身血管收缩、致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加重。
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此类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荷。
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延缓退行性钙化主动脉瓣狭窄进展。
心功能不全患者应该低盐、低脂饮食,限液体入量,减少水钠潴留。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日常生活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属也积极鼓励患者治疗,同时需要严格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按医嘱进行服用药物,延缓病情发展。
保证充足睡眠、活动量适宜,避免劳累。
术后患者应观察患处有无红肿、分泌物,家属应帮助患者监测血压及心率。术后患者还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严格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由于疼痛、呼吸困难等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家人应细心、耐心安慰,消除其紧张情绪,使患者配合医生治疗。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更不可擅自停药。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都有一定预防作用。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患者,应行每年行心脏彩超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脏疾病。
患者适当运动,例如打太极拳、体操或者散步等,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并有效增加心肌的供氧量。
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如负重或者剧烈运动等,运动过度会使心肌耗氧增加,引发疾病发生。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避免熬夜、感冒等。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原发病加重诱发本病,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143点赞
[1]张卫,郑雅丽,巫燕玲,韩彬,汪斌,徐丽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83例临床分析[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6,4(01):1-2.
[2]林文理.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J].健康之路,2015,14(12):153.
[3]王琳.社区老年人群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五年纵向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