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痣即Becker痣,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斑片或轻度增高的丘疹,通常表现毛发增多。贝克痣是一种先天的黑变病而不是色素痣,但常被误诊为毛痣。病因尚不明确。本病一般不需要处理,必要时可采用应用1064nm波长的调Q激光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贝克痣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好发于青春期男性。
本病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仍然不是很明确。同家族内有相同基因型的患者,不一定会发病,即使发病皮损表现也不同。
本病临床上较为罕见,一般出生即可发病,但多数在青春期发现,发病率为0.2%~0.52%,多见于青春期男性。
本病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前后出现,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为5:1。
贝克痣临床早期为突然出现的色素斑,继而为淡黄色至深棕色手掌大或更大的斑片,少数患者出现瘙痒的症状,本病可合并出现体毛增粗的并发症。
缓慢地离心性发展,至手掌大或更大,着色均匀的淡黄色至深棕色斑片,边缘清楚而不整齐,其周围平坦,中央部分表面可有轻度波纹,好发于一侧肩部、胸部及上背部,间或双侧,下肢亦可发生。
色斑表面可见毛囊性丘疹,主要是由于立毛肌增生引起。
本病部分患者可出现瘙痒的症状。
皮损表面常发生粟粒大毛囊性丘疹及短的硬毛,有时毛发增生不明显,仅能通过与健侧的比较而发现。
如患者的皮肤突然出现色素斑,应及时就诊,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病临床上还应与伊藤痣、蓝痣、鲜红斑痣、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进行鉴别。
如患者的皮肤突然出现色素斑、继而增长为淡黄色至深棕色手掌大或更大的斑片、伴有粟粒大毛囊性丘疹及短的硬毛的症状,请患者积极就医。
患者应就诊于皮肤科。
哪里不舒服?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皮损表现为色素斑、淡黄色至深棕色手掌大或更大的斑片、粟粒大毛囊性丘疹、短的硬毛等症状。
结果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无痣细胞,表皮轻度角化与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明显增加,但黑素细胞不增多。真皮上部可见噬黑素细胞,可伴竖毛肌纤维束增粗。
好发肩峰部位,呈局限性淡褐色、青灰色色素斑,表面无毛囊性丘疹,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都可以进行鉴别。
真皮细胞中因高度色素沉着的黑素细胞非恶性聚集而形成的痣,病因不明。组织病理检查普通型蓝痣示真皮深层与表皮平行的树枝状及梭形黑素细胞,含大量黑素颗粒,通过病理和临床表现即可鉴别。
不规则形红色或紫红色斑片,压之部分或完全褪色。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皮损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上中部毛细血管扩张。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都可以进行鉴别。
腰骶部和臀部圆形、椭圆形或方形浅蓝色、暗蓝或褐色斑,出生时即有几年内可自行消退,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都可以进行鉴别。
贝克痣一般可不进行治疗,若需进行治疗,可使用1064nm波长的调Q激光进行短期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一般来说不会对正常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本病无针对性药物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使用1064nm波长的调Q激光进行治疗,采用光致爆破原理,通过毫秒、微秒级的超脉冲时间,激光瞬间可以透过皮肤的表皮到达皮肤的深层,使皮肤内部的色素颗粒瞬间粉碎,粉碎的色素颗粒会被人体的巨噬细胞吞噬后,慢慢运走。不会对正常的皮肤造成影响,不会留下疤痕,治疗效果较好。
贝克痣通过激光治疗的疗效较好,患者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不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此病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应进行复诊。
贝克痣经过积极激光治疗,可以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病无需复诊,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应进行复诊。
贝克痣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贝克痣的患者护理应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搔抓,同时日常要关注症状是否缓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不可自行处理,避免感染。
保持患处干净卫生。
禁止患者搔抓、自行处理等,弄破可能会导致继发感染。
患者应特殊注意不要自行对患处进行处理,避免引起皮肤破溃,继发感染。
贝克痣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无法做到有效的预防。
4528点赞
[1]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701.
[2]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3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