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是指过敏体质人群口腔黏膜接触致敏物质出现的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原发性刺激因素和变态反应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黏膜损害、肿胀、疼痛,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等对症治疗,预后尚可。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主要病因与原发性刺激因素和变态反应有关,好发于配戴义齿者、易过敏体质者等人群。过敏性接触性口炎尚未明确有其他诱因。
义齿基托(甲基丙烯酸甲酯、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牙体充填物(银汞合金、树脂类)、嵌体(金、银)、牙膏、唇膏、口香糖、丁香油、碘剂等均可作为变应原使某些个体致敏,引发口腔黏膜变态反应。这些反应中有的是直接接触引起反应,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中间产物致敏,有的经阳光照射后才有致敏性。
由强酸、强碱、腐蚀性药物及高温或带有刺激性的食物饮料等引起。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发病率没有具体流行病统计数字。
假牙属于异物刺激,易诱发过敏反应,此类人群发病率较高。
过敏体质者易对多种物质刺激出现反应,属于高发人群。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黏膜损害、肿胀、疼痛,多数患者一般状态较好,没有其他症状。过敏性接触性口炎可导致感染、脓毒血症的并发症。
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2~3天,在出现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肿。初期表现为黏膜红斑,逐渐出现黏膜的糜烂、溃疡、水疱,表面有灰黄色渗出物,形成伪膜覆盖。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银汞合金充填或金属冠的牙齿相应部位的黏膜和牙龈上,黏膜发红,或有白色条纹状病变,患者有不适烧灼感或刺痛感,少见糜烂或溃疡,称为苔藓样变。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多由口腔修复材料引起,表现为与义齿相接触部位的黏膜充血、发红、肿胀。
患者表现有局部口腔黏膜的灼热刺痛感。
当口腔黏膜破溃易合并细菌感染,出现伤口化脓,有口腔异味。
感染严重者,细菌毒素入血大量繁殖可导致脓毒血症,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恶心、抽搐等症状。
如怀疑为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可进行血常规、斑贴试验、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同时需要与药物性过敏性口炎、手足口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当出现黏膜损害、肿胀、疼痛的情况下,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过敏性接触性口炎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恶心、抽搐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黏膜损害、肿胀、疼痛)
这些症状与什么有关,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近期有戴义齿或修补牙齿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红肿、溃烂、渗出物或异物生成,有无流脓,触诊破损处有无疼痛。有助于初步明确口腔黏膜损害的位置、程度、范围。
多数患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发生。合并感染者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取口腔局部损害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可见有组织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核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表现。
主要是为明确患者的致敏原,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有可疑物的直接接触,去除接触物后病损减轻甚至自愈,再接触时又可复发,病损仅限于口腔黏膜皮肤接触区域,出现充血、水肿、水疱、糜烂或溃疡。血常规检查患者可出现嗜酸粒细胞增高,斑贴试验呈阳性,即可诊断为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搽、含漱等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表现为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疼痛明显。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发病原因一般与药物无关,多见于佩戴假牙及过敏体质者。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A5、A10和肠道病毒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过敏性接触性口炎与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无明显关系,疾病以口腔局部症状为主,无散在丘疹等表现。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最主要的治疗是明确致敏原,避免与致敏原接触。轻症患者可以在解除致敏原后一周自愈,重症患者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常用苯海拉明、扑尔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特异性异常抗过敏反应药,能与组织胺竞争结合组胺H1受体,抑制过敏反应。
通常与葡萄糖合用,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急性发作者,缓解疼痛和炎症。
有强大的抗炎、抗免疫、抗敏作用,适于抗组胺药物无效者,可短期应用,能快速缓解过敏症状。常见副作用包括脂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等。
适于有大量渗出者,用醋酸铝溶液冲洗患处可有效减少渗出,避免合并感染。
适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可以用于湿敷患处,有效减轻炎症及红肿症状。
可以帮助病情较重的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和炎症。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预后尚可,一般可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多数患者没有后遗症。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一般可以治愈。
通常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复查血常规和口腔检查,愈合良好者一般无需定期复查。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患者的饮食,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坚硬粗糙、热烫食物。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
忌吃口香糖、巧克力、烟酒、咖啡、烫的食物及辛辣烧烤、油炸食品等,这些都是易引发或加重口腔不适的东西。
忌吃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醋、姜、葱、八角等,这些食物不但会诱发疼痛,还会刺激患处,使其进一步扩大。
忌吃粗糙坚硬的食物如炸排骨、炸鸡腿、坚果之类,因为坚硬的食物容易在口腔黏膜产生摩擦,加重病情。
猪肉、猪肝、蛋黄、鸡肉、鸭肉、牡蛎等富含维生素B2,能促进口腔黏膜破损愈合,维护黏膜的完整性。红果、草莓、柿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宜常食用。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患者的护理需要注意口腔清洁,按医嘱用药,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家属及患者通过观察口腔黏膜红肿、溃疡、水疱、疼痛的症状有无好转进行病情监测,另外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
保持口腔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清洁口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含漱、清洗溃疡面,清除分泌物和腐败组织,减少继续感染,以饭后清洗为宜。
根据医嘱局部涂药,伴口唇干裂可涂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干棉球蘸干溃疡表面后再涂药,涂药后嘱患者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并叮嘱患者勿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家属为患者护理口腔前后要洗手,患者的食具、毛巾等都要及时消毒。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疾病恢复,家属注意陪同,若发现患者不适及时安慰。
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口腔黏膜破损处流脓、口腔异味需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的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致敏原,避免口腔接触化学物质,日常注意口腔清洁,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更换义齿者,需在治疗后半年每月复查口腔情况,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过敏体质者需要明确致敏原,避免接触致敏原。
避免使用不正规厂家的唇膏、漱口水、牙膏等。
每天早晚刷牙至少3分钟,进食后漱口,避免口腔内细菌滋生。
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减少变态反应发生。
4346点赞
[1]王圣娣.中医治疗老年义齿性口炎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1):144-145.
[2]杨丽俊,郭玲.西帕依固龈液联合氟康唑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016(005):90-91.
[3]易鸿.水果致接触变应性口炎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5,v.35(11):33-34.
[4]张震康,俞光岩,徐韬主编.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0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