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脊髓病是指接受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产生脊髓损害,如果同时造成脑部损伤,则称为放射性脑脊髓病。该病以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起病隐匿,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损伤累及脑部时,病情进展迅速。
为放射线照射的早期表现,潜伏期为3~4个月。
多为脊髓对放射线的远期反应,可有较长潜伏期,平均为14个月。
呈急性起病,比较少见。
也称为放射后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鼻咽部、颈部淋巴结、食管、肺部等处的恶性肿瘤,应用深部X线或钴照射(照射剂量在400cGy以上)是引起放射性脊髓病的主要原因。
鼻咽癌、食管癌等患者长期接受放射性治疗时,射线直接照射脊髓及其周围组织,可引起相应部位脊髓及周围血管的损伤。其发病机制可能是:
射线直接对脊髓的损伤作用;
放射线对供应脊髓血管的损伤,引起脊髓局部缺血性改变继发的脊髓转化坏死;
自身免疫反应;
自由基损伤。
放射性脊髓病并不常见,是放疗过程中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头颈部、上消化道、脊柱旁或脊髓等各种恶性肿瘤的放疗后,发生率约为0.85%~3.51%,男性稍多见。
长期接受放疗的鼻咽癌、食管癌患者。
放射性脊髓病多见于颈段脊髓,以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隐匿,逐渐加重。早期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可出现颈肩部疼痛、进展性感觉缺失,之后出现运动障碍,晚期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放射性脊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4型:
在放射治疗后经大约3个月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表现为主观的感觉症状和很轻微的客观感觉障碍,而经过3个月左右以后逐渐缓解。
表现为上、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征象,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与脊髓前角细胞选择性损害有关。
在放射治疗后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急性发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展到瘫痪顶峰,以后病情稳定,可能由于血管性病变引起。
此型最常见,潜伏期为3个月至5年,平均18个月。通常为隐袭发病,但亦可在潜伏期后急性发病。最早的症状以感觉异常最常见,患者诉说手足麻木或虫爬、蚁走或针刺感。往往自颈部沿脊柱向肢体放射,在颈部屈伸动作时可加重,即低(仰)头触电征。颈项与肩部可有疼痛,后出现一个或多个肢体的无力或瘫痪,进展性的感觉丧失,约一年后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放射性脊髓病患者晚期出现运动障碍时,生活无法自理,多处于长期卧床状态,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及压疮。
放射性脊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减慢疾病的进展速度极为重要。因此,一旦出现感觉异常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长期放疗的肿瘤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感觉异常、肩颈部疼痛、四肢活动障碍等相关症状,急需尽快就医,完善相关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尤其在症状发生变化,如肩颈疼痛加重或范围扩大、新出现运动障碍等,更应该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部分患者也可先在肿瘤科就诊,除外肿瘤扩散后在医生指导下到神经内科就诊。
之前有患过其他疾病吗?
既往有无放疗史或射线暴露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肩颈疼痛、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症状最开始出现到现在多久了,都有什么变化?
既往有无完善相关检查,是否有用药治疗?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可见椎管通畅,部分病例蛋白量稍高。
其他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肾功、血糖、血沉常规检查;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电泳等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清学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影像学改变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即可显示,于病变脊髓处TI加权像可见低信号,而T2加权像可见高信号,可伴相邻椎体信号异常和局部蛛网膜腔变窄,若用静脉注射钊的方法可见局灶强化等。此外,还可见脊髓肿胀或脊髓萎缩等征象。
根据病史,脊髓损伤症状发生在肿瘤放射治疗后,症状范围大致与照射区域一致,结合脊髓MRI检查,即可确定诊断。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脊髓压迫的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梗阻。
病程缓慢,有分离性感觉障碍,脑脊液正常,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
放射性脊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仍以预防为主,治疗上以对症营养神经、抗氧化为主,同时辅助针灸和康复治疗。
初期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7~10天后改口服,症状减轻,稳定1~2周后,逐渐减量。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保持脊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改善微循环,直接预防和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对放射性脊髓病亦有一定疗效。选用药物为尼莫地平(尼莫通)加人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10~14天为1个疗程,以后可改为口服。
SOD为抗氧化剂药物,能清除自由基起始因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减轻自由基损伤,从而有效地减轻或预防大剂量放射线照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改善辐射所致的后期效应。
如辅酶A、B族维生素、三磷酸腺苷、神经节苷脂、脑活素、大脑注射液、脑多肽等。
对于损伤节段较高造成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肌张力明显升高时,可行选择性脊神经根截断术。
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可刺激神经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
放射性脊髓病临床预后不良,据统计,晚期放射性脊髓病经积极治疗后致残率、死亡率仍高达32.9%。放射性脊髓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脊髓内病变横贯范围和解剖水平。病变横贯脊髓的预后较差,病变所在解剖位置水平较高的比位置水平较低的预后差,年轻患者预后好于老年患者。
放射性脊髓病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放射性脊髓病多见于肿瘤患者,其寿命多受肿瘤影响,但当放射性脊髓病累及脑部时病情进展迅速,常在1~2日内死亡。
放射性脊髓病确诊后需定期复查,建议每1~2月复查一次,据病情进展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性脊髓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蔬菜及瘦肉,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避生冷刺激及辛辣的食物,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
清淡饮食,避免生冷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
饮食多样化,营养搭配均衡。
在不影响肿瘤病情的情况下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瘦肉,注意补充优质蛋白。
放射性脊髓病患者的护理以保证患者营养均衡,促进患者肢体活动为主,还需避免发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或在并发症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监督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食物。
在放射性脊髓病患者的护理中及其重要,需要按时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刺激神经活动,延缓病情进展。
关注患者的感觉异常范围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出现新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
注意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放射性脊髓病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放射性脊髓病重在预防,对于长期放疗的肿瘤患者,需要注意控制放疗剂量、时间等,保护非放射区组织,减少本病的发生。
注意控制放疗的剂量和时间。
经常需要放疗的肿瘤患者可多进食富含B族维生素类食物,同时注意适当的运动。
4122点赞
[1]鲁召翔,王金辉,徐宁,栾桀,逄翔宇,夏玉军.复方树莓籽粉对小鼠放射性脊髓损伤的防护作用[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20,38(01):46-53.
[2]朱佐庆.放射性脊髓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5):65-66.
[3]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1161.
[4]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