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瘙痒症是由于皮肤皮脂腺缺乏及水分丢失导致的,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皲裂,多见于50~60岁老年人。患者住房内不要太干燥,沐浴时不宜用肥皂,浴水温度不超过32℃,经常外搽些润肤露或不含香料的单纯霜,避免搔抓,必要时应用抗组胺药物或止痒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本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生,病程慢性,可经久不愈。
冬季瘙痒症是由于皮肤皮脂腺缺乏及水分丢失导致的,此外气候干燥、室内温度高湿度低、肥皂洗浴过多、洗浴时水温过高可诱发冬季瘙痒症的发生。
皮脂腺缺乏及水分丢失,老年人雄激素水平降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表皮变薄,胶原纤维减少,秋、冬季干燥,从而引发冬季瘙痒症。
室内温度高湿度低,会使皮肤水分丢失过快,造成皮肤干燥,诱发冬季瘙痒症的发生。
洗浴水温过高,加速皮肤水分的丢失,诱发冬季瘙痒症。
肥皂呈碱性,过度使用会导致皮肤干燥,水分不足,从而引发冬季瘙痒症。
冬季瘙痒症好发于50~60岁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干燥的秋、冬季节。
50~60岁老年人群,老年人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分泌大减少,可引发皮脂腺分泌减低,从而导致冬季瘙痒症的发生。
冬季瘙痒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皮肤瘙痒,部分瘙痒严重的患者由于抓挠可出现疼痛、出血,长期抓挠可使皮肤发生苔藓化改变。
干燥或有少许柔软细薄鳞屑,皮肤皱纹清楚,因血流缓慢,局部温度比正常低。
掌部皮肤较粗糙,特别在指垫处,纹路宽深,重者出现裂隙。
因反复搔抓后可发生炎性程度不同的湿疹,以丘斑疹为主,水疱、糜烂或渗出较少。
患者皮肤可见开裂,开裂可以分为3个阶段,称为皴裂、龟裂和皲裂,皴裂可见于冬季老年人的腿部,特别是小腿伸侧,天然带方形鳞屑,像鱼鳞一样,边缘可略为翘起,中心黏着,剥之易脱落,但又重新长出;可无主观感觉或稍有不同程度的痒感。老年人鳞屑较多,抓之层层脱落。如裂纹稍深,像龟背一样,称龟裂。皲裂主要发生于手足,较深而痛,重者出血。
皮肤瘙痒严重的患者由于抓挠可出现皮肤出血、疼痛。
长期抓挠皮肤继发皮肤苔藓化改变,由于角质形成,细胞和角质层增殖所致局限性粗糙肥厚的皮肤损害,皮纹显著突出,触之橡皮树样粗糙。
老年人群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通过做过敏原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检查、真菌检查确诊。本病需要与银屑病、癣病、瘙痒症进行鉴别。
老年人群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皮肤苔藓化改变时,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群出现皮肤干燥、瘙痒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是冬天才会发病吗,或是冬天时症状比较重?
症状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皮肤瘙痒)
什么情况下病情会加重?
平时洗澡经常搓澡或用香皂吗?
医生可观察患者的皮肤状态,有无开裂、丘疹、脱屑等情况,以便初步判断病情。
对于皮肤瘙痒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可行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可判断为过敏导致的瘙痒。
瘙痒严重的患者可有角质层增生和非特异性炎症的表现。
通过此项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真菌感染,与真菌感染疾病进行鉴别。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与细菌感染疾病进行鉴别。
老年人群皮肤出现秋、冬季节发作的干燥、瘙痒、脱屑,春季好转,结合组织学检查发现角质层增生和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可明确诊断。
银屑病同样表现为鳞屑,但鳞屑比较厚,且皮损处有薄膜及点状出血,冬季瘙痒症无这些表现。
癣病可出现皮肤瘙痒、鳞屑,但发病无季节性,多发于皮肤褶皱处。而冬季瘙痒症一般发生在冬季或冬季病情加重。
瘙痒症好发于过敏体质患者,一般不出现皮肤皲裂,冬季瘙痒症可出现皮肤开裂。
冬季瘙痒症主要通过药物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氯雷他定等。
如氢化可的松软膏,主要用于抗炎、止痒,同时可促进皮损恢复。
如氯雷他定,适用于严重瘙痒的患者,进行止痒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改善。
冬季瘙痒症患者是常反复发作,预后不良,但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本病患者需要在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冬季瘙痒症常反复发作一般不可治愈。
冬季瘙痒症一般不影响寿命。
对于病情严重的冬季瘙痒症治疗后,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避免病情出现复发。复诊需携带病历资料及检查报告单,可能医生会做体格检查。
冬季瘙痒症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事项,与饮食相关性较小,维持正常均衡饮食即可。
冬季瘙痒症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病情的减轻,同时可针对病情症状进行监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要明确具体的诱发因素并积极去除。
保持乐观的生活的态度,充分休息,保障规律的生活作息。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湿润,预防感染,遵守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注意皮肤护理,有冬季瘙痒症的患者应减少冬日洗浴次数,还需注意,洗浴时应使用温水,刺激性小的沐浴产品,以减少皮肤刺激。
减少衣物刺激,尽量穿棉质的衣服,避免衣物与皮肤摩擦,加重皮损。
冬季应保持合理的室内湿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加重疾病。
冬季瘙痒症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用药后的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患病期间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发病期间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去除诱发因素,患病期间定期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冬季瘙痒症主要可通过平时注意保暖及保湿,减少洗澡次数,洗澡时水温不要过热,避免使用过碱性的肥皂进行预防。
避免受凉,注意身体保暖。
避免皮肤干燥,洗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露,平时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
减少洗澡次数,避免洗澡水温过高,避免使用强碱性肥皂。
应避免室内过于干燥,可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诱发疾病。
4850点赞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350-355.
[2]尤黎明,吴英.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39-241.
[3]丛玉隆.实用检验学.上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8-7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