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异位和脱位是指晶状体的位置发生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异位是指出生时晶状体不在正常生理位置,脱位是指由于其他的原因导致晶状体的位置发生改变,二者的区别点在于病因和发病时间不同。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常常难以区分,故两者无严格的分界,常通用。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复视,引发晶体异位和脱位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眼内病变。本病治疗目的是恢复视力,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来矫正视力,晶体异位和脱位症状可轻可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但一般不影响寿命,预后较好。
晶体不全脱位是指晶状体偏离正常的生理位置但是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
晶体全脱位是指晶状体完全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向前房或者玻璃体腔移位。
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多为双眼对称性发病,病因不明。
常见的有小球形晶状体,晶体缺损、虹膜缺损啊等。
如马凡综合征、马切山尼综合征、同型胱氨酸尿症。
晶体异位和脱位是指晶状体的位置发生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根本原因在于悬韧带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先天性悬韧带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称为晶状体异位,后天因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眼内病变等引起的晶状体位置改变称为晶状体脱位。本病好发于眼部外伤者、患有眼内疾病者、高度近视者,可由睡眠不佳诱发。
由于悬韧带先天性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导致。
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外伤引起悬韧带断裂,以及眼内一些病变,如葡萄肿、牛眼或眼球扩张使悬韧带机械性伸长。眼内炎症,如睫状体炎使悬韧带变性,均能导致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先天性晶体脱位多见于马方综合征、马切山尼综合征。
睡眠不好可使人的精神状态不佳,容易发生外伤等应激性事件,诱发晶体异位。
晶体异位和脱位目前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眼部有过外伤史的患者晶状体的位置可能会由于外力的原因发生改变,出现晶体脱位。
炎症的浸润或者其他病变会使晶状体悬韧带的平衡力发生改变,出现晶体脱位。
高度近视的患者晶状体长期变形,会反作用于悬韧带,使得晶状体受力不平衡,出现晶体脱位。
晶体异位和脱位的典型症状为视力下降、复视,晶体异位和脱位的程度不同,则患者的视力下降程度和复视程度也不同。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病变可累及角膜、视网膜,出现视网膜脱离、角膜混浊等并发症。
视力下降是晶体异位和脱位的主要症状之一,主要是由于病变的晶状体导致患者严重的屈光不正,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患者的晶体异位和脱位程度较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复视,常常表现为单眼发病。
葡萄膜炎是晶体脱位常见的并发症,晶体脱位产生的葡萄膜炎有两种:一种是葡萄膜组织受到晶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另一种是脱位晶体变成过熟期白内障,产生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两种葡萄膜炎都是固性的炎症,并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晶体脱入孔区或玻璃体疝嵌顿在瞳孔,可产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反复发生瞳孔阻滞可使虹膜膨隆,产生无晶体眼性恶性青光眼。长期晶体脱位可产生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另外,由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体脱位可合并虹膜根部后退、房角劈产生继发性青光眼。
视网膜脱离是晶体脱位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合并先天性异常的眼中,如 Marfan综合征,甚至为双眼性。品体脱位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治疗较为困难,因为脱位的晶体往往妨碍寻找视网膜裂孔的准确位置及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假如先摘除晶体,又会使玻璃体脱失,加重视网膜病变,延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时间。
近年米注意到晶体脱位可引起角膜混浊。晶体脱位脱入前房后与角膜内皮接触,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可引起角膜水肿混浊。
晶体异位和脱位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复视或眼部疼痛时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通过做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部B超、遗传学检查确诊。本病需要与浅层角膜炎、角膜基质炎进行鉴别。
眼部疾病患者定期进行眼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晶体异位和脱位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视力下降、复视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晶体异位和脱位的患者,若见眼部疼痛,应立即就医。
患者一般考虑去眼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复视等)
视力下降多长时间了?
眼部是否受到外伤?
眼内是否有其他病变?(如睫状体炎、眼球扩张)
家族中是否有其他成员有相似的症状?
对患者行裂隙灯检查,观察患者视网膜、玻璃体病变情况。
对患者行视力检查,了解患者视力情况,判断病情轻重。
用药物散大瞳孔后,可直观观察眼底病变。
对患者行眼部B超检查,可了解晶状体脱位程度,有无累及其他部位。
对患者行遗传学检查,判断是否为先天性晶体异位,明确病因。
典型晶体异位和脱位症状,即视力下降、复视。
眼部B超可观察到晶状体偏离正常生理位置,即可诊断。
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该病与晶体异位和脱位可通过细菌培养即可鉴别。
该病与晶体异位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明显区别,通过做细菌培养即可鉴别。角膜基质炎是发生在角膜基质内的一种炎症,以胎传性梅毒感染引起的最为典型,常波及双眼,主要发生于少年,目前国内已极罕见。结核、风湿、麻风等疾病也可波及眼部而发生角膜基质炎。患者有怕光、流泪、眼痛、异物感等症状和视力减退。
晶体异位和脱位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晶体异位和脱位的病因来治疗。通过药物、手术或者其他的治疗方法来使晶状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使视力下降减轻以及复视消失。
到医院应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晶体异位和脱位的病因,找出原发病,如眼部炎症或者眼部其他病变,通过手术或者药物的方法,控制原发病的发展,减轻晶体异位和脱位的症状表现。
该药适用于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晶体脱位,但应该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口服给药皮肤瘙痒,长程给药可见月经紊乱。注射给药特别是静脉注射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和低血压。
主要适用于细菌等引起的晶体脱位,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眼膏、妥布霉素滴眼液或眼膏,偶见眼睛疼痛,视力改变。
脱入前房的晶状体可从角巩膜缘做切口摘出。
瞳孔嵌顿晶状体可经睫状体平坦部以玻璃体切割仪切除。
晶状体半脱位可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或在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并固定后行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吸除。
脱入玻璃体腔的晶状体,可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核较硬者可以应用超声粉碎吸除,或者以器械或过氟化碳液体将晶状体浮至孔区而从角巩膜缘切口取出。
对晶状体尚透明、未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晶状体不全脱位或玻璃体腔脱位者,可作密切随访,部分患者用凸透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以获得部分有用视力。
晶体异位和脱位的转归因人而异,异位患者目前不能治愈,脱位可经治疗后达到治愈的效果,本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因此患者应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定期复诊。
晶体异位不能治愈,晶体脱位可治愈。
晶体异位和脱位一般不影响寿命。
晶体异位和脱位患者应该每隔1周复查一次晶状体的位置,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早治疗。
患者的饮食护理主要是避免暴饮暴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食物,多补充蛋白质。
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类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提高视力,促进伤口的恢复,例如鱼肉、鸡肉等。
保证饮食清淡无刺激,患者不要吃刺激性强的东西,以免影响到伤口恢复。
避免进食过于精细的饮食,以免肠蠕动减慢,出现便秘导致眼压升高。
患者日常要注意遵医嘱服用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及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监测晶状体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出现眼睛内进入异物时,需配合抗生素眼药水冲洗。
遵医嘱按时应用眼药水,注意不要碰到睫毛。
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伤口卫生情况,注意有无伤口渗血、移位,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术后2周内避免眼睛进水,避免进入脏物,若进入脏物,勿大力揉眼,及时用抗生素眼药水清洗。
晶体异位和脱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静养为主。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外伤。
晶体异位是由于遗传导致,无法预防,晶体脱位是后天原因导致,可通过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炎症来进行预防。
在日常生活注意安全,防止眼部受伤。
高度近视患者,应佩戴眼镜,防止晶状体脱落。
若患有眼内的疾病,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晶体脱位。
有先天性晶体异位家族史者,出生时应尽早筛查,密切观察视力变化,一旦出现异位的症状,立即就医。
4156点赞
[1]黄经河,梁文章,覃涛,王和平.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在治疗42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06).649-652.
[2]刘方梅.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4).456-457.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4-145.
[4]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中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12-15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