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出血热在1953年首发于阿根廷,分别由鸠宁和马秋博病毒引起,是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动物为贮存宿主,受感染后呈亚临床感染表现,可长期从唾液和尿液中排出病毒。人类常因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消化道症状,重症伴有出血和神经系统症状,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恢复期可长达数月,病死率<1%。
阿根廷出血热由鸠宁病毒和马秋博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接触等途径传播,该病好发于流行病区的农村青壮年男性。
阿根廷出血热由鸠宁病毒和马秋博病毒引起,属于沙粒病毒科,为RNA病毒。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因,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从而出现出血、水肿、休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阿根廷出血热首次发现于1953~1954年,并暴发于阿根廷大草原的玉米种植地区,此后每年均有流行。本病以当地农民为主,男女比例为4: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0年代后期因减毒活疫苗的使用,本病的流行明显减少。
阿根廷出血热可通过呼吸道、接触等多途径传播,吸入感染啮齿动物尿形成的气溶胶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因接触受染啮齿动物排泄物而被感染。
阿根廷出血热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为多,农村多于城市。
阿根廷出血热呈隐袭性发病,常以发热、不适为首发症状,其它还有肌痛、背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眼球后痛等非特异性表现。
阿根廷出血热患者体温多在38~40℃,可逐渐出现寒战、无力、头痛、肌痛、厌食,以及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眼球后痛等表现。腋下见少数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3~5天后可出现脱水、蛋白尿等情况,甚至可出现全身出血。重症患者可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等情况。
阿根廷出血热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病情终末期可出现急性肾衰竭、无尿、少尿等。
消化道出血大量呕血、便血以及子宫大量出血,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在流行区或进入流行区的人员或有与鼠类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头晕、腰痛、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皮肤瘀斑及子宫出血等,应及时到感染内科就医。可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生化检查、病毒分离检测、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
对于流行病区的人员,尤其是流行地区农村的青壮年男性,如有与鼠类接触史,一旦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该病属于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到感染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头痛、头晕、肌痛、背痛、恶心等)
出现症状多久了,是否用药?
是否有以下症状?(便秘或腹泻、眼球后痛、皮肤感觉过敏、口腔和皮肤出血点等症状)
居住地是否流行病区?是否与鼠类有接触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检查可见进行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蛋白增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有透明颗粒管型,带有细胞浆内涵物的圆形细胞以及红细胞。
患者起病后3~10天的血清或咽拭子,培养1~5天后可分离出病毒,尿标本接种的阳性率低,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脑脊液标本接种后则尚未发现病毒。
用此方法检测患者血清、血浆、尿、咽拭子和各种组织标本中的鸠宁病毒,有助于快速明确诊断。
主要包括间接荧光试验和空斑还原试验,在患者发病后4~6周可检出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多应用于早期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只有60%的急性患者能得以诊断,2/3的病例需由实验室诊断进一步证实。在流行区或进入流行区人员,或有与鼠类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腰痛、肌肉,皮肤瘀点或瘀斑、结膜充血、子宫出血等,白细胞数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者均应考虑本病。病毒分离发现鸠宁与马秋博病毒,病毒核酸检测出鸠宁与马秋博病毒核酸可以确诊。
本病主要与引起出血的病毒性疾病相鉴别,包括黄热病、登革出血热、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一般通过病毒分离检测、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即可鉴别。
阿根廷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高效价免疫血浆、镇痛药物、止血药物、利巴韦林等药物,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营养治疗,以改善症状。
阿根廷出血热患者应给予隔离,其血、排泄物予以消毒处理,加强支持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对出血、休克、神经系统症状进行对症处理。
可中和病毒血症,用来减轻出血和神经损害。
可应用布洛芬、地西泮等,可以作为缓解症状的药物。
可配合使用维生素K进行止血。
早期可应用此药物来抗病毒。
阿根廷出血热轻症患者可治愈,如有出血及神经系统严重者,预后较差。未接受特殊治疗时的病死率约20%,采用恢复期血清治疗后的病死率<1%,死亡率明显降低。
阿根廷出血热经过积极有效治疗,轻症患者可治愈,重症患者可缓解症状,采用恢复期血清治疗后的病死率<1%。
阿根廷出血热轻症患者如治疗及时有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重症患者可能影响自然寿命。
阿根廷出血热患者应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消化道有出血的患者需要禁食,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发热期给予高糖、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低血压休克者如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治疗。
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阿根廷出血热患者日常方面要注意保持口腔黏膜清洁,避免运动,应多卧床休息,以免急性期以及重症患者组织、脏器出血加重。
注意避免运动,卧床休息。
尽量静脉输液治疗或者口服药物治疗,避免肌内注射而引起出血加重。
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焦虑或恐惧的不良情绪。
应避免去疫区旅行,控制啮齿类动物,易感人群接种鸠宁病毒减毒疫苗是预防本病的主要环节。
避免去疫区旅行,必须去疫区的人群做好防护,远离啮齿动物,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目前已经有减毒活疫苗,可提前预防接种。
4293点赞
[1]潘孝彰.新发传染病[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