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髓质坏死是各种慢性肾小管疾病引起的病变,主要损害部位肾乳头,导致肾远端缺血坏死。急性发病常见症状多是发烧,尿血,腰痛等,病情进展快危及生命。亚急性和慢性的患者,病情较轻。治疗的关键是针对原发病,积极抗感染。属于慢性不能治愈的疾病,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没有积极治疗,后果严重。
起病急,多出现发烧,尿血,病情进展快,重者可能引起肾衰竭危及生命。
多数无特殊症状,可出现乏力、腹胀、多尿、夜尿频等,最后可能出现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症状比较轻,可能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病病因复杂,多继发于其他疾病,主要是供血不足引起的肾远端缺血坏死。常继发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肝硬化,糖尿病等。
反复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尿路梗阻、肾结核等是最常见的原因。反复感染刺激会引起血管损伤,引起此病。
肝硬化、酒精中毒、糖尿病等是非肾源性疾病,但可导致肾组织坏死、损伤,引起此病。
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引起血粘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肾远端的乳头坏死。
据有关资料显示,梗阻性肾病占肾髓质坏死病因的15%~40%,滥用镇痛药占15%~20%,糖尿病占50%~60%。病人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少见。
40岁以上的女性。
既往有慢性肾小管疾病的患者。
有相似肾脏病家族史者,更易患此病。
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者,解热镇痛药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长期服用易导致肾损伤,出现本病。
肾髓质坏死的急性患者,常出现发热,寒颤,腰痛,血尿等典型症状,多数伴有尿路刺激症。随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肾衰的表现,如少尿、无尿、休克等。慢性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症状。
患者体温一般在38.5℃以上,有时会伴有寒战。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尿的颜色改变,如浓茶色、粉红色等。
多数患者会伴有严重的胃痛及腰部疼痛。
部分患者伴有尿路刺激症,如尿频,尿急,尿痛,少部分患者会有夜间尿量增多,排尿次数变多、乏力、腹胀等。
随病情发展肾功能恶化,会出现尿毒症。如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瘙痒,精神变差。
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如食欲减退,尿量减少,水肿乏力,贫血等症状。
当出现不适去医院就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为肾脏疾病,然后再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诊断。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膀胱刺激症,需要及时就医。
长期服用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的患者突然出现排尿困难,排尿时疼痛,需要及时就医。
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发烧,腰痛,血尿等需要立即就医。
以往有慢性疾病,症状没有控制,突然出现血尿,腰痛,发烧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一般优先考虑肾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烧多长时间,伴随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尿血、乏力、腰疼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肾炎、肝炎、糖尿病、酒精中毒等。)
是否反复泌尿系感染?
有没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
肾脏部位是否有叩击痛、压痛。
查看尿液中有无红细胞,脓细胞,蛋白等。
急性期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
一般可做静脉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等,了解肾脏内有无结石、肾结构有无损伤。
肾髓质坏死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多数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疾病或是基础疾病,出现典型症状发热、血尿、腰痛等症状,再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肾结构损害,尿常规检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患者也会出现腰痛、尿血等症状,超声检查看见结石可以明确诊断,预后良好。
患者会出现发热,寒战,腰背痛,尿频,尿痛,偶有血尿,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区分。
肾髓质坏死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缓解病情的进展,大多数预后良好。
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他啶等,必要时根据尿培养及药敏实验调整为敏感的抗生素。
糖尿病引起肾髓质坏死,可以用前列腺E1改善肾功能。
当坏死不能控制,危及生命时,需要切除患侧。
当两侧肾脏出现病变或丧失功能,可需要进行肾移植。
一般当患者出现尿路梗阻时,进行这两项操作,无尿路梗阻患者一般不用。
肾髓质坏死的患者不接受正规治疗,急性发作,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多数慢性患者经过正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到医院监测各项指标,多数预后良好。
该病不能治愈。
多数影响自然寿命,积极正规治疗原发病,控制疾病的进展延长生存期。
治疗结束后,需1~2周复诊一次。
肾髓质坏死的患者饮食格外注意,调整膳食结构,更好地控制病情。限制蛋白质、胆固醇、钾、钠的摄入。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等。
不能抽烟、喝酒,喝浓茶。
不吃油腻,太咸、太甜、辛辣刺激性食物。腌制品、油炸物、高胆固醇食物等都不能食用。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身体情况允许可适当活动。有基础疾病的,需根据情况积极遵医嘱治疗。定期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能随便停药或减药。
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
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抗结核药物,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定期到医院查尿常规、肝肾功能、肾脏彩超等。
服药期间要多喝水,减轻对肾脏的损伤。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避免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抗结核药物,必须用药者需定期到医院查体。
早期出现相关症状者,如血尿、腰痛、发热等,及时至医院,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静脉尿路造影、多层螺旋CT等。
合理饮食,增强抵抗力。规律作息,不过于劳累。
合理规范用药,尽量避免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抗结核药物。
有慢性疾病定期到医院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发现疾病要积极治疗,不要拖延。
4338点赞
[1]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