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又称埃可病毒,属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它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质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相似。本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但夏秋季明显增多,患者以儿童为主,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亦可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引起皮疹、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一般通过抗病毒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少部分人可以发展为急性脊髓神经根炎、心肌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然寿命。
轻型患者一般只有呼吸系统症状、皮肤出现皮疹,很少有神经系统症状。病人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轻型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一般通过充分休息以及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完全治愈,不遗留后遗症。
重症患者一般有神经系统症状,病人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现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也可表现为循环系统症状,如胸痛、发热、心律失常等。重症患者一般需要经过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才可缓解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遗留后遗症。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感染埃可病毒,埃可病毒可以从人体的口腔或者鼻咽部入侵,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但最常见于卫生条件差者、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因是埃可病毒感染,埃可病毒可以从口腔或者鼻咽部进入机体,入侵肠道,在局部肠黏膜或淋巴中繁殖,并有局部排出,可以出现局部症状。一部分埃可病毒经淋巴到进入血液循环,病毒可以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各个器官,引起全身各器官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此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患病具有季节性,夏秋季为疾病的高峰期。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此病。健康人群感染此病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以及带病毒者均可以作为传染源,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可达130:1,因此往往不容易发现传染源。
埃可病毒经口咽进入机体,入侵肠道组织,在局部肠黏膜和淋巴组织中繁殖,大量繁殖的病毒可以随大便排出,也可以经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普通人群吸入含埃可病毒的气溶胶体颗粒,埃可病毒随吸入的空气进入机体内,并在肺组织繁殖,一部分新生代埃可病毒随着机体打喷嚏或者咳嗽排出体外感染他人,一部分埃可病毒进入血液循环感染机体其他组织器官。
不注意个人卫生、居住环境脏乱、饮食环境差的人群容易感染此病。
人群比较密集的地区空气不流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居住在此的人群容易感染此病。
儿童以及免疫低下的人群机体对外界入侵的病毒防御能力比较差,少量病毒入侵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将其杀灭,导致大量的病毒在机体内繁殖,引起此病。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典型临床症状为皮疹、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偏瘫、肌无力、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该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等。
病毒随着血液到达皮肤黏膜,可以引起皮肤出现斑丘疹或者荨麻疹,严重者可以出现瘀点、淤斑。
发热、头痛、咽痛、全身倦怠、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的情况。
少部分人表现心肌炎的症状,如胸痛、发热、心律失常等。
出现剧烈头痛、不规则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烦躁不安、抽搐等。
当大量的埃可病毒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可以引起脑膜炎和脑脊髓炎。病人一般表现为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项强直、恶心、呕吐等症状。
当进入血液循环的埃可病毒到达心脏,破坏心肌和心内膜,可以引起心肌炎和心内膜炎。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热与心率升高不匹配、胸痛、心律失常,心内膜炎患者还可出现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等症状。
进入血液循环的埃可病毒到达肝脏,造成肝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可以引起肝炎。病人表现为食欲减退、右上腹部不适、皮肤巩膜黄染等。
当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时,埃可病毒造成大量的肠黏膜细胞破坏,病人表现剧烈呕吐和持续性腹泻不缓解,病人可出现脱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干燥、眼球内陷等症状。
当埃可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肾脏组织时,造成肾单位破坏,当大量的肾单位被破坏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病人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少尿、无尿等症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终末期状态,当机体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时,可以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皮下出血点、血压降低、皮肤湿冷等。
当普通人群出现不规则发热持续不缓解、皮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怀疑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的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医生会针对患者情况进行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明确病情,此疾病还需要与风疹和其他病毒感染进行鉴别。
当普通人群出现不规则发热,持续不缓解,应用退烧药也无效,需要立即就医。
当普通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应用普通感冒药无效,需要立即就医。
当普通人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持续不缓解,需要立即就医。
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偏瘫、癫痫样发作、全身抽搐等,需要立即拨打120就诊。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感染科就诊。
如果患者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胸痛、心律不齐、心律失常等,考虑先内科就诊。
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样呕吐、全身抽搐样表现,考虑急诊科就诊。
如果患者出现不规则发热、颈项强直、烦躁不安、坚决惊厥,考虑神经内科就诊。
皮肤是否出现斑丘疹或者荨麻疹?是否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情况?
家中或者学校、单位有无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
有没有食用不洁净的食物?
饭前便后是否有洗手?
之前是否接触过患病人群?
脑脊液的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帮助的诊断信息,观察脑脊液的外观是否呈现透明或者微浑状态,此外还需了解其蛋白质、葡萄糖以及淋巴细胞情况。
取患者皮肤疱疹液、痰液、鼻涕、血液、粪便、脑脊液等尝试分离出埃可病毒,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
埃可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IgA、IgG、IgG等特异性抗体,急性感染时可见IgM抗体明显升高,恢复期时IgG抗体滴度升高,如果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极限期升高四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
利用PCR扩增技术可以检测病毒的RNA,有助于埃可病毒感染特异性诊断。
能够判断埃可病毒对于脑部组织的损害情况,有利于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常规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系数以及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炎症标志。
主要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炎等一系列心脏异常征象。
当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皮肤出现斑丘疹或者荨麻疹、呕吐、腹泻、腹痛、意识障碍、惊厥等,可以疑诊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
结合病原学检查,能从患者皮肤疱疹液、痰液、鼻涕、血液、粪便、脑脊液等分离出埃可病毒;血清学检查发现产生IgA、IgG、IgG等特异性抗体,通过以上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部皮疹、发热、咳嗽、流鼻涕等表现,与轻型的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症状极其相似。但是风疹出现皮疹一般自面部开始、扩散到颈部和胸部其他部位,出现皮疹的顺序比较有特征性。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PCR技术,检测出具体病毒类型,即可进行鉴别诊断。
比如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都可以引起类似于埃可病毒感染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等。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PCR技术检测出具体病毒类型,即可进行鉴别诊断。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以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通过短期的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即可缓解。
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可选用广泛的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常用的药物有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可以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咽喉疼痛、咳嗽等。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以运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等。
如果机体出现持续高热,应用普通降温药无效,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和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注射丙种球蛋白也可以控制机体炎症反应。
存在颅内高压的患者,可用甘露醇降低颅内高压。
如果病人出现心肌炎,可以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腺苷三磷酸、辅酶A、环腺苷酸等。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补液治疗,如果机体出现脱水的症状,应该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避免引起微循环衰竭。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如果接受正规的治疗,一般能够完全治愈,恢复正常生活,不遗留后遗症。若重症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不接受正规的治疗,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循环系统病变,可以影响自然寿命,遗留后遗症。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患者可以治愈。
致肠细胞病变孤儿病毒感染如果不接受正规有效的治疗,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循环系统病变如脑膜炎、脑脊髓炎、心包炎、脊髓神经根炎等,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然寿命。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如果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和循环系统病变,可遗留偏瘫、颅神经损害、心肌损害等后遗症。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一般建议出院后一周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等项目,了解体内是否还存在埃可病毒以及疾病的恢复情况。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提供给患者优质的精蛋白,保证患者能量的供应。
对于有肠道症状的患者,应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等。
提倡清淡饮食,避免油腻性、刺激性食物加重肠道黏膜的损伤。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提供优质的精蛋白,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能量。
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清洁卫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对流。
保证患者的饮食卫生,不吃不洁净的食品,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
重症期病人应该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的能量消耗,避免熬夜。
恢复期的病人可以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能力。
患者应该日常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学会自己测量体温,并且记录,观察自己咳嗽、流鼻涕、咽喉疼痛的症状是否有缓解,精神状态是否有好转等。
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的预防重点在于消灭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隔离感染人群。对于早期出现症状的人群需进行检查。
埃可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如果家人或者身边的同学同事被确诊为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感染者,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此疾病。
在病毒流行的季节,减少公共场所活动的时间,出门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室内勤通风,饭前饭后洗手,不吃不洁净的东西。
4645点赞
[1]吕秀芝,张楠楠.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22):1685-1688.
[2]欧初贵.埃可病毒30型所致脑炎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8,31(02):264-26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