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鼻部淋巴瘤在亚洲及南美洲发病率较高,而在西欧及北美地区较少见。发病年龄范围广,男性居多,该病占鼻腔恶性肿瘤的比例为20%左右。我国是上呼吸道(尤其是鼻部)淋巴瘤的高发区。鼻NK/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经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的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是发生于鼻部的淋巴结外具有特殊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瘤细胞大部分来源于外周NK细胞,少部分来自NK样(细胞毒性)T细胞。
因认识上的局限性,过去将此病称为恶性肉芽肿,且分为Stewart型和Wegener型。Stewart型又称为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等,命名的多样也反映认识上混乱和不足。1995年10月在香港召开的鼻及淋巴结外血管中心性淋巴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鼻NK/T细胞淋巴瘤的名称被正式提出。另外,在WHO最新修订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草案中也正式列出了NK/T细胞淋巴瘤的名称。
鼻NK/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地区分布的特点可能与不同地域的EB病毒感染不同有关。其次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以及药物滥用也是可能的致病原因。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EB病毒相关淋巴瘤,大量的研究发现,高达75%~100%的瘤细胞表达EB病毒的相关抗原和基因。运用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EBER1/2RNA是最敏感的方法。
本病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4:1。该肿瘤在我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南美洲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西欧和北美地区则较少见。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
病变多起于鼻部,也有首发于腭部、咽部、然后累及鼻部。以进行性肉芽状溃疡坏死为主,破坏范围广,可侵及骨和软骨,以致毁容。
Stewart将本病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为鼻炎或鼻窦炎表现,间歇性鼻阻塞,伴水样或血性分泌物。鼻中隔可出现肉芽肿性溃疡,也可出现鼻内干燥、结痂,此期可持续4~6周。
鼻塞加重,有脓涕,常有臭味,常有低热表现,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检査见鼻甲和鼻中隔黏膜肿胀、或呈肉芽状增生、糜烂、溃疡,表面有灰色、白色坏死。严重时可发现鼻中隔穿孔或腭部穿孔。累及咽部者可见咽黏膜肉芽肿性糜烂、溃疡,此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患者衰弱,呈恶病质状态,中线部位及其邻近组织的黏膜、软骨、骨质可广泛严重破坏,并可出现高热,最终因全身衰竭、鼻出血、尿毒症或并发脑炎而死亡。
可出现鼻出血、嗅觉减退和头昏、头痛、疲乏、失眠、食欲不振、面颊或内眦肿胀症状。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尿毒症,可发生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紊乱等。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可发生全身毒血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发热、头痛等,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
出现疼痛、鼻塞、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明确诊断,需要与Wegener肉芽肿、非特异性慢性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有局部的疼痛、鼻塞、鼻出血、消瘦、乏力、饮食差、高热等症状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症状出现的时间?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高热,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于病变部位取材行病理检查可见典型病理改变。
肿瘤细胞表达NK细胞标记CD56,T细胞标记CD45R0或胞浆型CD3及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在凝固性坏死和多种炎细胞混合浸润的背景上,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散布或呈弥漫性分布)、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表达NK细胞标记CD56、T细胞标记CD45RO或胞浆型CD3及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不表达B细胞标记CD20)、EB病毒检测(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为阳性)可确诊鼻NK/T细胞淋巴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病变部位常存在大片坏死灶,易于造成诊断困难,故活检需要多点取材,必要时需重复活检。
病因不明确,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损伤有关。病变累及鼻腔及鼻窦、口腔、咽、眼、耳等,还可发生在肺部、肾脏及全身各部位。病理学特征是坏死性血管炎,可导致血管腔的完全坏死,以及动静脉基底膜剥脱,并可产生黏膜溃疡、微小脓肿等。
是发生于口腔、硬腭部、咽部的慢性良性溃疡,为局限性、无进展性和破坏性。病理学表现为慢性炎性坏死肉芽肿组织,无异型性淋巴细胞,免疫组化CD3、CD56、TIA-1为阴性。
B细胞型淋巴瘤在西方国家较多见,鼻咽部为受累部位,鼻腔和面部中线破坏较少。T细胞型淋巴瘤多为鼻腔受累和中线面部破坏,这两型淋巴瘤与鼻NK/T的细胞淋巴瘤相鉴别的主要依据是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差异。
鼻淋巴瘤预后较差,目前认为以综合治疗为主,即采用联合化疗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标准的与放射治疗的联合方案,一般多在放射治疗前或后进行化疗。
自体或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正在探索中。
化学药物治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主,一般使用2~6个周期(每3周为一个周期)。但是约60%的患者对标准的化学治疗方案CHOP方案治疗失败,5年总生存率约31.5%~42%。新近报告应用左旋门冬酰胺为主的挽救化疗方案联合病灶野放疗,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鼻淋巴瘤无手术治疗,治疗主要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为主。
鼻NK/T细胞淋巴瘤对放射线敏感,可采用大剂量连续性放射治疗,总剂量通常为50~60Gy,可取得较好疗效。
如支持疗法,增强营养、输血、补液、适当应用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染。局部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鼻腔,然后用液体石蜡、复方薄荷油或清鱼肝油等滴鼻以保持鼻腔的清洁。
本病预后较差,经治疗后多很难恢复,容易复发。
该病暂不能治愈。
5年总生存率仅为18%~50%。
一般每半年复诊一次,定期随访。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高热量饮食,保证水分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易生燥热,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多饮水,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促进代谢。
忌烟忌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玉米汁、蜂蜜、豆腐、鸡肉、菠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本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受寒潮湿、营养不良等,改善饮食习惯,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指导病人及家属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保持鼻腔清洁。
鼓励病人勤漱口、多饮水。
饮食上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渣、湿凉、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和过热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定期随访。
患者要遵医嘱治疗,不可懈怠,增强自信心。
鼻淋巴瘤病情复杂,此病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应注意预防,平时应加强鼻部的检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坚持锻炼,特别是耐寒锻炼。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
勤洗鼻,用掌心盛温水或温盐水,低头由鼻将其吸入,经口吐出或经鼻擤出。最好一年四季都用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其他疾患。
纠正用手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等不良习惯,因为损害鼻毛和鼻黏膜不但会引起鼻腔内化脓性感染。而且还可能引起颅内和耳朵的疾病。
鼻腔冲洗,根据医嘱一日可数次。
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居室通风换气,减少空气污染。若气候少雨而太干燥,可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在鼻腔点少许薄荷油或香油,或适当服用些维生素C、A、D等,对鼻腔有一定保护作用。
4521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8年制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黄兆选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席淑新,陶磊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