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炎是指脉络膜的炎症性病变,属于葡萄膜炎的一种,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主要症状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多数人还伴有眼红、眼痛、畏光等刺激性症状,少数人不经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并发视网膜炎,导致视力不断下降,甚至失明。本病治疗效果因病因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预后良好。
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脉络膜炎。
此类脉络膜炎并非由感染引起,而是由其它系统疾病累及到眼部,例如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骨髓移植术后、淋巴瘤、白血病等。
脉络膜炎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大类,其中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而非感染主要是由遗传机制及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的,包括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骨髓移植术后、淋巴瘤、白血病等,除此之外,眼外伤也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导致脉络膜炎。
包括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HIV感染等。
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等。
弓形虫、弓蛔虫感染等引起的脉络膜炎。
常见的是念珠菌、曲霉菌感染等。
如患有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所致。
骨髓移植术后、患有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癌等可引起非感染脉络膜炎。
HLA-B27相关性脉络膜炎。
患者如果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不注意卫生就很可能受到细菌或者寄生虫的侵犯,诱发脉络膜炎。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诱发非感染性脉络膜炎。
脉络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的炎症性改变,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眼部疾病患者发生脉络膜出血的风险较高。数据表明本病治疗效果较理想,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无感觉,随着病变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可出现脉络膜炎。
高血压患者患病时间较长时,损伤可累及眼底血管,造成脉络膜炎。
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患有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可的松和强的松等药物。
患有包括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在内的眼部疾患患者,均是脉络膜炎的好发人群。
脉络膜炎表现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可有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视物模糊或下降等,合并全身性疾病则有相应全身症状。
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多数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视物模糊,也可表现为玻璃体浑浊、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
感染性脉络膜炎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寄生虫病症状。非感染性脉络膜炎合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可有相关症状,如发热、厌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脉络膜发炎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生成新生血管;或者由脉络膜破裂出血,导致前部玻璃体行成积血。
视网膜脱离即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与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形成、玻璃体液化和牵拉、视网膜下腔渗出物积聚等密切相关。
视网膜炎以视网膜组织水肿、渗出和出血为主,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病因分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
当患者眼痛、畏光、流泪伴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结合患者有腹痛、呕吐、发烧等细菌或者寄生虫感染症状,或者是厌食、乏力等全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症状,则可能出现了脉络膜炎,此时应及时到眼科就医。
免疫性疾病患者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脉络膜炎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脉络膜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若有视力变化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若患者合并出现剧烈腹痛,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视力下降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畏光、流泪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痛、呕吐、乏力、发热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在充分散瞳检眼镜下进行眼底检查,脉络膜炎可发现脉络膜大、中或者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或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新生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
对患者眼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炎可发现脉络膜大、中或者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或者脉络膜毛细血管、新生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扩张。
对患者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无法明确是否发炎,为明确诊断本病,明确病因,可对患者行超声诊断,从而判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眼部血液循环、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
典型脉络膜炎症状,即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
肉眼可见眼部红肿,以及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诊断观察到血管扩张即可诊断。
玻璃体出血,即玻璃体积血,是由血管性、炎症性、肿瘤、视网膜裂孔等原因造成视力下降的一种常见疾病。一方面,本病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达到视网膜,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机体对出血的反应可使血液逐渐被清除。在不同的病例,其后果有很大不同,应根据原发病、玻璃体积血量的多少、出血吸收的情况及眼部反应的表现等,适时给于恰当的临床处理。
脉络膜炎是脉络膜的炎症性病变,治疗首先应该明确病因。若确诊为感染性脉络膜炎,则给与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若确诊为免疫因素引起的炎症,则使用免疫抑制剂,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
如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治疗视网膜炎时应同时兼顾原发病的治疗,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脉络膜炎患者眼部炎症反应明显时可给与全身和局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例如甲泼尼松,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故在使用时应咨询医生。
利福平是抗结核药,针对结核杆菌引起的脉络膜炎,该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消化系统症状,例如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7%~4.0%,但均能耐受。
本药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但是有明显的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其男性伴侣禁用;血红蛋白病患者禁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禁忌利巴韦林与干扰素α2b合用。
全身及局部。
对于眼痛剧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止痛。
激素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易复发的患者。必须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药物有环孢霉素A、硫唑嘌呤、 FK506 和麦考酚酸。
当患者视网膜出血量大,造成玻璃体积血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主要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或切除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该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其创伤小,安全性高。
主要适用于继发性青光眼,手术过程为开睑器开睑,房角镜外侧做一穿透性切口,内口尽量小,前房角镜面滴1滴透明质酸钠,房角切开刀刺入4点钟位(右眼)小梁网内约0.5mm,尖逆时针向2点钟位切开小梁前组织,这时可见到虹膜根部向后退,局部前房角变宽,切开部位为一条淡灰白色的组织分界线。当刀尖转到2点或1点钟位时停止,房注射平衡盐水置换黏弹剂,切口不必缝合。术后防止患者揉眼或大声哭叫,以免前房出血。
对于并发白内障患者,控制炎症的同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
高度怀疑眼内感染时,应及时实行玻璃体腔内药物及类固醇注射。
生物制剂治疗,生物药物具有较强的治疗针对性、药理活性高,对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好转,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是未及时治疗的患者,脉络膜炎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本病依据病因不同,治疗结果也不同,大部分可以改善症状。
脉络膜炎经过积极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伴有原发病患者,应该追踪治疗原发病,3个月后对脉络膜眼底进行复查。
脉络膜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出炎症减轻并消退,术后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多补充蛋白质。
适当补充蛋白质、氨基酸、锌元素、维生素类的食物,有利于提高提高视力,促进伤口的恢复,例如猪骨头,牛骨头或者鱼汤、鸡肉等,可以让眼睛更健康。
多食有助于消肿止痛的食物,可以让伤口很快恢复,比如南瓜、大豆、海带、鸡肉、鱼肉、鸡蛋等。
保证饮食清淡无刺激很重要,患者不要吃刺激性强的东西,以免影响到伤口恢复。
脉络膜炎患者注意保持眼部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过度用眼,发现脉络膜炎后不要过分紧张,积极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情。
了解各类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脉络膜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注意个人卫生,包括用眼卫生以及个人饮食和生活卫生。
定期到眼科门诊复查随访,观察疾病活动现象,及时调整治疗。
脉络膜炎可由个人不良的卫生习惯引发,所以在预防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原发病的发展,防止造成脉络膜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眼的保护,避免疲劳,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初次发生脉络膜炎的患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全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长时间用眼。
眼部疲劳时可通过做眼保健操来缓解,同时注意保证眼部卫生。
使用各类眼部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患有全身系统疾病时需要积极治疗。
4538点赞
[1]姜钊,李璐希,陈莲,何珂,李晓清,邵明,刘英,张鹏.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病情与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关系[J].眼科新进展,2020,40(01):50-53.
[2]邢怡桥,刘芳,李拓.多模式成像在匍行性脉络膜炎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9):1483-1487.
[3]武静.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2061+2098.
[4]郑曰忠,时冀川.地图状脉络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03:91-9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