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静脉曲张是发生于眼眶内的静脉错构瘤的一种,属于低流量、薄壁血管畸形,临床上以体位性眼球突出为特征性表现,还会表现出单个静脉囊状扩张或多条静脉迂曲扩张。该病散发,青年多见,无性别倾向,多为单侧发病,且左眼好发,偶见双侧。
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较为常见,通常为先天性或者出生后早期发病,一般是由遗传因素造成。
继发性眼眶静脉曲张通常是由于创伤或者眶内(颅内)动静脉分流导致,它在起初无任何症状,直到数十年后才表现出来。
眼眶静脉曲张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眶内血管发育异常以及的遗传因素等有关,各因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眼眶静脉曲张的病因中比较常见,无任何前驱因素所致的血管畸形扩张。
静脉内压力增加使血管扩张,如静动脉海绵窦痿引起的眶内静脉曲张。
患者本身有甲亢或青光眼等眼部异常或疾病的患者,有较大的可能性会诱发此病。
患者先天性眶内血管发育异常,通常也有较大的可能性诱发眼眶静脉曲张。
眼眶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10~40岁人群,性别之间的差异与地域之间差异不大。目前具体发病率不明确。
本病好发于10~40岁的人群以及有眼部异常或疾病的患者。
眼眶静脉曲张的典型症状是体位性眼球突出与眼球内陷,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便秘等症状。部分患者的疾病发生较为隐匿,起初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不易察觉,直到数十年后才会发现。
体位性眼球突出是眼眶静脉曲张的特征性表现,当由各种原因,如头部下垂至胸部以下压迫同侧颈内静脉、憋气、咳嗽、便秘等,使得颈内静脉压力升高后,眶内畸形血管出现充盈而发生眼球突出,甚至可导致眼球脱垂。严重时患者不能正常体位、睡眠、书写和生活,当诱因去除及体位复原后眼球突出可消退。
眼球内陷是病程较长的一种体征,由于静脉长期反复充盈和扩张而压迫眼眶内组织时,眼眶脂肪组织吸收,眼眶内陷,从而影响外观。
由于眶压突然升高而产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多是由于畸形静脉快速充盈或出血造成,同时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眼视力下降等表现。
婴幼儿时患病,扩张的血管压迫眶上裂,使该裂扩大,脑搏动通过眶上裂传递至眼眶,引起眼球搏动。这种搏动在眼球内陷时更为明显,与动静脉瘘、脑膨出的眼球搏动不同,后两种情况均伴有直立时眼球突出。
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睑额部可见粗大,静脉呈紫蓝色网状或条状直立时凹陷,低头时充血扩张,延长至发际内,与颅内异常血管沟通硬腭,颊黏膜和颏面部可见蓝紫色血管性肿物。90%间歇性眼球突出和95%体征性眼球突出由本病引起,病变可能在结膜、眼睑和眼眶。同时结合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眶静脉造影结果可以确定诊断。
眼眶静脉曲张通常情况下不会影响视力,但如果高度眼球突出,视神经过度拉长。无论何种原因,均对视神经构成损害,最终引起视神经萎缩。个别病例因栓塞阻断了与体循环的联系,体位性眼球突出可自行缓解。或者局限于眶尖部出血,可致眶压增高,影响视神经供血,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部分病例合并颅内血管畸形。
眼眶静脉曲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对于有疑似眼眶静脉曲张临床表现,如眼球突出或内陷、突发视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若患者出现眼前发黑,突发视力下降,眼球突出或内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进行诊断。
若患者出现突发视力丧失或眼球持续性突出不能回归到正常位置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治疗。
由于眼眶静脉曲张的发病作用于眼,所以建议患者优先选择眼科进行就诊。
是否有出现间歇性的眼球突出或内陷的症状?
是否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出现多久了?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眼眶内血管发育异常等疾病?
眼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有没有进行过治疗?
大多数为正常表现,部分可见静脉石,偶尔可见眶腔扩大改变,当血管充盈时患病侧密度较对侧升高。
平卧位时图像多无异常,当压迫颈内静脉使框内血管充盈时,可见球后出现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当压迫探头压力超过颈内静脉压力(40mmHg)时,无回声区可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当颈内静脉压力升高时,显示为眶尖部红色血流信号,当压力减退时显示为蓝色信号。
CT对静脉血管畸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管未充盈时往往不能显示病变,增加颈内静脉压力使眶内畸形静脉充盈时可显示病变,由于部位不同而表现为圆形、蜂窝状、分叶状高密度影。可伴有静脉时石,偶尔可见粗大的眼上静脉,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强化表现。
扩张的眼眶静脉内缺乏血流引起的无信号区提示血栓形成,并出现异质信号强度,T1WI中低信号和T2WI明显低信号与存在脱氧血红蛋白有关,信号增强是因正铁血红蛋白所致,眼眶静脉曲张可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栓形成,出现血肿的信号。
对本病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可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形状。
患者出现间歇性眼球突出和体征性眼球突出。
通过X线检查可见眼眶扩大改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红色血流信号。
多发生于幼年至青年时期,多表现为单侧慢性进展,眼球突出,低头时眼球突出,可加重,但站立时眼球仍较健眼突出。该病可由眼眶内反复出血而使眼球突出,短时间内加重,出血逐渐吸收后眼球复位。触诊时眼眶部可扪及肿物,往往可见眼睑,即结膜处血管瘤,彩色多普勒往往不能显示或显示较少血流图像,CT在正常体位时可见眼眶内中等密度的不规则病变,也可见静脉石存在。
对于病情比较稳定,视力无明显危害的患者,可采用定期观察的方案,注意避免低头、咳嗽、憋气以及各种会导致境颈内静脉压力升高的诱因。定期随访,如出现出血或血栓危及视功能时可考虑手术或放射等其他方案。
曲克芦丁颗粒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所致的静脉曲张等症。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方案:
根据流体的不同部位采用前路或外侧开眶进行手术治疗。为了更好地显示病变,术前在同侧颈部放置充气止血带,适当加压暴露畸形血管及导血管处,术中可使用生物胶等促使血管凝固后再予以切除。
开眶暴露病变部位后放置弹簧圈等拴塞物并保留在眼眶内堵塞曲张静脉血管。
通过下肢股静脉穿刺,在影像设备的辅助下引导进入眶内畸形血管后通过栓塞材料进行填塞,该法的治疗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
营养治疗是眼眶静脉曲张的辅助治疗手段,总的原则为确定合理的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并维持理想的生理水平。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与膳食纤维,使每天的营养物质摄入达到均衡水平。
通过射线的作用使得血管内细胞增生,促进血管闭锁。治疗时要求定位准确,注意因照射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结膜水肿等。有报道称治疗后置于率可达到71.4%。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有效且规范的治疗,都能够得到缓解症状与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不会对寿命造成影响,但为了巩固治疗效果,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
眼眶静脉曲张在通常情况下都可以得到治愈。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在治疗后若无异常情况出现,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复诊。若治疗后中途出现复发如眼球突出或内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增加对优质蛋白与维生素的摄入。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平时以清淡为主,忌油腻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缓解眼部症状如眼痛,眼球突出或内陷为主,遵从医嘱,合理、规范的服用药物,做好治疗后的运动护理。还需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正确服用药物,若在服药期间出现肠胃不适,应告知医生处理。
避免剧烈的运动使眶压升高,静脉压力增大。日常的运动以散步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与跳运动。
患者应在生活与工作中加以注意,避免进行静脉扩张。可防止低头时眼球突出或直立时眼球内陷的进展。
眼眶静脉曲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需特殊的病情监测,只需日常注意观察眼球状况,若出现突出或内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患者在服药期间应避免在服药期间进行阳光直射、高温及过久站立,防止静脉压力增大。
由于眼眶静脉曲张的病因主要由先天性导致,日常应注意定期去医院体检。对于有眼部异常或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复查,及时就诊,以防止病情加重,导致眼眶静脉曲张。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检,注意眼球出现是否突出或内陷,或者出现眼痛等症状。平常应定期去医院体检,尤其是眼部检查,排除隐患。
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卫生与眼部的休息。用眼一段时间后可以做眼保建操或眺望远方来缓解眼部疲劳。
由于继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患者通常是由其他眼部疾病发展而来,所以眼部若出现其他问题及疾病,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降低眼压。
4609点赞
[1]孙兴怀.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 眼科分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77-179.
[2]赵家良,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眼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34-23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