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中毒症是指摄入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真菌毒素后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状可因摄入的真菌毒素类型及摄入量而异,可引起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及骨骼等损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谵妄、头痛等。主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急性发作的轻症病人预后相对较好,慢性中毒、重症者预后较差。
真菌中毒症最常见的病因是因消化道摄入污染食物而引起中毒。此外,还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呼吸道吸入真菌毒素而发病,此病好发于儿童。
因粮食污染而引起真菌毒素中毒爆发已经极少见,但儿童由于误食污染食物导致的中毒近年来呈增高趋势,毒素进入体内后,在消化道内生长繁殖,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真菌毒素偶尔也可经皮肤粘膜进入体内,造成真菌中毒症。
如念珠菌、曲霉菌、球孢子菌、隐球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白色念珠菌将条件性致病,致病力较强。其次是曲霉菌,感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肺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此外社区获得性的肺部真菌感染日益严重。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真菌机会性感染。
资料显示,真菌中毒症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意识增强有关,最常见的是因儿童误食污染食物而中毒,占到发病人群的70%以上,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发展中地区发病率要高于发达地区。
儿童:儿童由于容易误食污染食物导致中毒,且儿童的各器官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低下,更容易造成真菌毒株的大量繁殖,引发中毒表现。
真菌中毒症的典型症状是进食后急性发作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重者可伴有黄疸、出血倾向,肝脏缩小甚至肝性脑病。可能会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真菌毒株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
毒物侵袭肝脏可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肝脏缩小甚至肝性脑病。
真菌中毒发生急性溶血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畏寒、寒战、乏力、头痛、烦躁、心悸、气促、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血尿、尿潴留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
部分患者有谵妄、幻觉的表现,是毒物侵犯神经系统所致。
真菌中毒症如不及时治疗,毒物侵袭心脏引起心肌损害可导致中毒性心肌炎,常并发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而死亡,需要立即抢救,及时终止毒物摄入,促进排泄,改善心肌代谢和营养。
中毒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是真菌毒素引起的一种脑部中毒性反应,患者可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和谵妄昏迷,常有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多为全身强直样痉挛发作。需要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真菌中毒症一旦发现应及时就诊,多数轻、中度真菌中毒患者在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后可完全康复,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建议患者优先到消化内科就诊,如情况紧急,可到急诊科就诊,进行毒物检查和血常规等检查。
近期食用过变质发霉食物的情况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食欲减退、乏力、肝脏肿大等症状,高度怀疑真菌中毒症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真菌中毒症的患者,若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等,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近期有无食用过不新鲜的食物?
既往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在患者的呕吐物中或排泄物中直接发现真菌毒株,有助于明确诊断。
观察有无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有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方案。
了解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管型尿等,评估患者整体情况。
明确肝肾损害的程度,对下一步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典型真菌中毒症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心悸等。
在呕吐物或排泄物中找到真菌毒株即可确诊。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集体用餐的单位,多发生于夏秋季,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有关。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等。治疗以抗感染治疗为主,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良好。通过毒物检测可鉴别真菌中毒症。
治疗首先要中止毒物的继续摄入与吸收,促进毒物排泄,根据不同的中毒物质选择解毒剂,同时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停服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等,注意饮食卫生。
进行吸氧、监护、补液、吸痰、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
二巯基丙磺酸钠为春生鹅膏菌、毒鹅膏菌所致真菌中毒症的特效解毒剂,可以明显缓解症状,减少毒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
阿托品主要作用是解痉止痛,治疗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重复用药。根据有无异常分泌、体温及脉搏调整阿托品用量,直到症状明显好转或出现阿托品化,但需要注意避免阿托品中毒。
呋塞米又称速尿,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利尿剂,可以促进人体的水液代谢,加速毒物的排出,起到缓解真菌中毒的作用。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洗胃是将胃管从口腔插入胃部,用清水大量灌洗,以促使毒物的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血液透析可缓解患者循环状态,阻止毒物对身体的进一步侵害。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是血液透析的适应症之一。
急性发作的轻症病人预后相对较好,慢性中毒、重症患者预后较差。一般可以治愈,部分可出现反复感染。经过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也不会留有后遗症,建议根据时间进行复诊。
真菌中毒症一般可以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真菌中毒症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可能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紧张性头疼、偏头痛等症状,但随着毒物代谢症状可恢复。
真菌中毒症治疗结束7~14天,应该追踪治疗,在巩固治疗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进行真菌培养。
真菌中毒症患者应合理膳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包括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及慎食高糖油腻之品。
真菌中毒症患者在急性期应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同时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避免胃肠道刺激。
合理分配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如白菜、菠菜、芹菜、橘子、苹果等。不要进食过期罐头、腊肠、发霉的食物、发芽的土豆等。
真菌中毒症患者在生活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可以把中毒表现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进食过期罐头、腊肠、发霉的食物、发芽的土豆等。
患者需至医院进行病情监测,检查肝、肾功能和便常规和病原体培养,明确中毒后的脏器损伤情况,毒物是否完全排除。
多数真菌中毒症在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后可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有神经系统症状,随着毒物的代谢,慢慢可以恢复正常。
真菌中毒症常因摄入真菌毒素而致病,故应注意饮食卫生,提高健康意识。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及激素,积极治疗免疫性疾病,是预防中毒的主要措施。
对初次发生真菌中毒症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全身免疫性疾病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对于真菌中毒症,最关键的是疾病预防工作,注意饮食卫生,不购买无照经营者的食品及不新鲜的食品,食物加工要清洁卫生,餐具要定期消毒,吃剩的食物最好不要存放太长时间。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吃东西之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792点赞
[1]于学忠.黄子通.急诊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47.
[2]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