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增厚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疾病多为慢性。主要是由于心包的损伤而造成,以乏力、心悸为主要表现,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预后多良好。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其病因在我国以结核性为最为常见,其次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化脓性或创伤性心包炎演变而来;也可与心脏手术后、心包肿瘤、胸部放射治疗相关。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有结核病史的儿童、有心脏手术史的儿童。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性感染,如化脓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心包炎,结核菌引起的结核性心包炎等,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心包炎,致使心包逐渐纤维化或钙化,影响心脏正常的舒张与收缩功能,使心脏功能受限,导致一系列全身循环障碍。
细菌感染可引起心包的纤维化或钙化,从而致使心脏正常的功能受损,导致全身循环障碍。
心脏手术可出现心包损伤,导致心包瘢痕的产生,引起心包的纤维化或钙化,影响心脏功能。
心脏或心包肿瘤易造成心包组织的损伤,引起心包的纤维化或钙化。
外科开胸手术易致使心包的损伤,导致心包瘢痕的产生。
心胸部的放射性治疗可能会引起心包组织的损伤,引发本病。
本病目前研究资料较少,国内缺乏权威统计数据。
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易患急性心包炎。
结核菌经血行传播可侵犯心包,引起结核性心包炎。
心脏手术易造成心包的损伤,致使缩窄性心包炎。
部分小儿缩窄性心包炎典型症状有发热、胸痛、下肢水肿等。还可以出现低血压、脉搏增快等症状。严重时可并发心源性肝硬化、心律失常等疾病。
一般症状主要包括低热、咳嗽、乏力、消瘦等表现。
当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由于静脉压的升高,液体积聚在腔静脉系统,引起肝脏肿大,伴大量腹水和下肢水肿,可压迫腹内脏器,产生腹部膨胀感。水肿严重时,液体积聚在浆膜腔内产生胸腔积液。同时因为体内产生大量的胸腔积液、腹水,以致休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端坐呼吸。
因心包缩窄导致心脏舒张和扩张功能受损,心输出量降低,引起低血压。
因心包缩窄导致心脏舒张和扩张功能受损,心输出量降低,心脏出现代偿现象,心搏动频率增加。
心包缩窄致使心脏功能受损,血液回流至右心受阻,造成体循环静脉淤血,颈静脉压增高。
心包缩窄致使心脏功能受损,血液回流至右心受阻,肝脏淤血致使肝衰竭,造成黄疸,出现身黄、目黄。
由于心包弹性丧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受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肝脏被动瘀血,造成心源性肝硬化。
因心包缩窄,心脏正常功能受损,无法为全身泵出有效的血量,造成循环衰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心律失去正常规律,表现为不规律心律。
当患者出现胸闷、发热、下肢水肿、心律失常、乏力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以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可前往小儿心内科就诊,需要经过心电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与限制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鉴别。
当患者出现并伴有胸痛、心悸、乏力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急性心包炎的患者,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如果出现心悸、下肢水肿、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出现心悸、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现时应注意复查。
患者出现心悸、心慌、呼吸困难等情况可优先去小儿心内科就诊,具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可至小儿心外科就诊。
目前有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有没有做过开胸手术?
有没有服用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触诊和视诊可发现患者肝脏肿大、腹水、颈静脉怒张等。
血压测量可发现动脉压正常,脉压缩小。
听诊可发现心浊音界正常或稍缩小。心脏固定于横膈时,则在心搏动时可见左侧下部肋骨向内牵引;心脏固定于胸壁时,则可见肋间隙凹陷。心音遥远,无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可增强,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舒张早期额外音(心包叩击音)。
心搏动减弱或消失,其位置固定不变,心影大小近于正常或仅中度扩大,心缘毛糙不清、僵硬,心包钙化为本病特殊征象。计波描记术可见心脏搏动短钝而平坦。
为非特异性改变。ST-T 改变很常见,其他可表现QRS低电压、窦性心动过速、心房肥大,晚期可出现房颤。
心包增厚,但是部分患者心包厚度正常。
室间隔运动异常,舒张期矛盾运动。
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塌陷减弱。
二尖瓣、三尖瓣血流速度随呼吸变化,吸气时降低超过25%。
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 增高。
心房增大而心室不大。
CT可显示心包增厚(>4mm) 和心包钙化,下腔静脉扩 张、心室变形、室间隔变直。心包增厚强烈提示缩窄性心包炎可能,然而正常心包厚度并不能除外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CMR也可显示心包增厚和下腔静脉扩张。
可以显示心房压增高,双侧心腔同时舒张期充盈压升高,心室舒张压在早期明显下降后很快上升到较高水平,压力曲线呈现先下陷后高原平台形的“平方根”压力图形。右心室收缩压增高,但很少超过50mmHg。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确诊。如无明确既往心包炎病史,临床表现为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少尿等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以及乏力、气短、心悸、活动耐力减退等心排血量降低的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心包增厚或心包钙化,则考虑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限制性心肌病是以心舒张功能异常而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与小儿缩窄性心肌炎相似。需通过既往病史、X线等影像学检测进行鉴别诊断。X线检查可见心包无粘连、损伤,且多无既往急性心包炎、开胸手术病史。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以致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临床表现可见咳痰、咯血,多由于冠心病引起。需要通过心电图、X线等影像学检查鉴别,也可通过心肌酶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心电图可见心衰心电表现,X线可见心包无粘连、变形,心肌酶检测可见心肌酶数值快速升高。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抗结核药物、利尿剂等,手术治疗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办法,早期患者经治疗后,预后多良好。一般治疗周期多在6~12月。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心包炎,用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用于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应在术前和术后给予抗结核治疗。
如呋塞米、螺内酯等,用于治疗腹水较多或下肢水肿的患者,来减轻其水肿,改善患者状态。
对于小儿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手术治疗如心包剥离术等是治愈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手段和根本手段,可以通过手术来对钙化或纤维化的心包进行剥离,从而减轻其对心脏的压迫,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经正规治疗,大部分可痊愈,预后良好,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但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部分会出现心力衰竭的后遗症,需要定期复诊。
部分小儿缩窄性心包炎可以治愈,部分患儿无法彻底治愈。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早期经规范治疗,一般不影响寿命,若不及时治疗,则寿命可明显缩短。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早期治愈后无后遗症。
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见乏力、心悸等后遗症。
患者在确诊急性心包炎后,应在炎症消退后进行复诊。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3~6月进行一次复查,需要进行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体格检查等。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无特殊饮食指导,注意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注意导流管的通畅,注意保持伤口卫生,避免感染。患病期间需要通过心电图、血常规等医院检查进行监测。同时在恢复期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多注意卧床休息,如果出现严重的用药反应,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严格遵医嘱用药,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出院后定期进行复查心电图、血常规等项目。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避免油腻食物。
患者患病期间可以通过心电图、血常规等医院检查进行监测。
部分患者用药期可出现呕吐、恶心等副作用反应,如果反应较剧烈,应及时告知医生。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主要原因是由细菌感染所造成,所以应积极避免感染。当原发性疾病发生时应积极进行正规治疗,保持营养均衡,勤洗手,降低感染几率,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
本病可通过B超和血常规进行早期筛查。
对于出现急性心包炎的患者,可以进行B超检查,观察患者心包是否发生损伤、变形、粘连。
对于出现发热、心悸的儿童,可进行血常规检查,查看白细胞是否升高。
日常小儿应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不挑食,不偏食,保证各项营养摄入均匀,以保障机体免疫力。
儿童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住所的卫生、饮食卫生,同时注意自身卫生,勤洗手,降低感染几率。
疾病高发季节,避免带着孩童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注意个人防护。
4924点赞
[1]刘锋.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CT与MRI联合研究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027(002):530-531.
[2]陈蔚,李谧,易岂建,等.儿童缩窄性心包炎78例病例系列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2):97-10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