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肉瘤较为少见,为慢性疾病,来源于分化差和未分化的中胚叶组织,病因不明,具有生长快、转移早、发病年龄小的特点。鼻咽肉瘤中最常见的为恶性淋巴瘤,其他还有纤维肉瘤、黑色素肉瘤和血管内皮肉瘤等。患者发病年龄较低,临床表现为鼻堵、鼻出血、耳闷、吸涕带血等,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此病治疗以放化疗或手术为主,若侵犯颅底或远处转移者,则不可考虑手术,若鼻咽肉瘤转移扩散则预后不良。
鼻咽肉瘤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鼻咽肉瘤远比鼻咽癌少见,据统计我国鼻咽癌与肉瘤之比为99~211∶1不等,此病发病年龄较低。
有肉瘤家族史者的体质患鼻咽肉瘤风险相对更高。
鼻咽肉瘤的临床早期典型症状为鼻堵、鼻出血、耳闷、吸涕带血等,逐步发展则出现其他症状,如双侧颈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则远处转移扩散。
鼻咽肉瘤早期症状类似腺体样肥大而引起鼻咽部占位故相应产生堵塞,闷胀感。
当鼻咽肉瘤占位波及血管破裂则产生出血症状,表现为鼻出血、吸涕带血。
鼻咽肉瘤发展快,转移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侧颈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则出现肉瘤远处转移扩散。
当出现鼻部不适时需及时去耳鼻喉科就诊,需进行鼻咽镜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标准为典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活检的结果,需与鼻咽癌进行鉴别。
出现鼻堵、鼻出血、耳闷、吸涕带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出现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病情严重应及时去肿瘤科就诊。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鼻咽部不舒服?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鼻堵、鼻出血、耳闷、吸涕带血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或疼痛等症状)
之前做过检查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鼻咽镜检查可以观察鼻咽内是否有腺体样肥大及肥大程度,辨别是否有肿瘤的存在。
病理活检是将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将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目的为确定病理性质,是否为肿瘤及肿瘤的良恶性。
CT检查主要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有助了解鼻咽肉瘤有无颅内扩散。
磁共振检查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了解鼻咽肉瘤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骨质破坏和颅内扩散。
典型临床表现,如鼻堵、鼻出血、耳闷、吸涕带血或双颈侧淋巴结肿大。
病理活检,检测出癌细胞组织,可明确诊断此病。
鼻咽癌,多发于男性,发病年龄较鼻咽肉瘤高,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临床表现多为鼻塞、鼻出血、耳鸣或听力减退以及头痛等症状。CT检查结果一般为鼻咽癌病灶出现局限性隆起,咽隐窝消失或两侧不对称,此为鉴别点。
鼻咽肉瘤对放射治疗敏感,化疗对鼻咽肉瘤亦有较好疗效。对于经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或局部复发的病例,若病人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切除原发灶,手术方法同鼻咽癌的手术治疗。病情较轻者需治疗3~6个月,若病情严重则需长期治疗。
鼻咽肉瘤无特异有效的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患者。术前应结合体检、间接鼻咽镜及纤维鼻咽镜检查所见,以及影像学的检查,以判定肿瘤大小,基底大小、侵犯范围、有无颅底破坏,术者应亲自检查,判定能否手术切除肿瘤。需注意在肿瘤侵犯鼻及咽部时,如基底在鼻咽部又无颅底骨质破坏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行外科切除。而侵犯颅底且伴有颅神经症状及远处转移者,已是晚期,不考虑手术。
鼻咽肉瘤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可对于早期患者及无法进行手术的晚期患者可以用于减少疾病痛苦。但放射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质慎重选用。
对于鼻咽肉瘤也有较好的疗效,适用于早期患者及无法进行手术的晚期患者。由于化学药物治疗的选择性不强,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从而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接受化疗药物的时候,一方面希望能够达到最佳的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预防和识别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常用药物包括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
在病情较轻时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不适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若病情较重鼻咽肉瘤转移扩散,则预后不良,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病情恶化而死亡。
鼻咽肉瘤轻症患者及时治疗能治愈,病情较重者可以适当延长寿命,不能根治。
鼻咽肉瘤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良好的术后护理一般不会影响正常寿命,病情较重或复发者则需根据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来判断存活时间。
一般需在术后72小时之后进行CT检查或磁共振检查以判断肿瘤是否有残留病灶,根据恢复情况遵从医嘱定期进行鼻部检查,以发现是否有复发可能。
鼻咽肉瘤患者应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忌烟酒,慎食年糕,骨头等易卡在咽部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注意鼻腔异物,定期清理,保持鼻腔清洁,不要用力擤鼻以及随意挖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容易卡在咽部的食物以及尽量不要被呛到以保持鼻咽部的清洁畅通。
可以适当进行活动但不可做剧烈或高压运动,如游泳,潜水等。
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切忌用力咳嗽、吐痰,以防出血。术后初期可能有少量渗血,口中分泌物应及时吐出。患者全麻未苏醒或入睡时,应注意有无吞咽动作。若出现吞咽频率加快、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出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需密切关注鼻部是否出现不适,定期去医院进行鼻部检查,以防鼻咽肉瘤复发。
应尽量避免鼻部外伤,尽量避免高压环境,尽量不坐飞机,密切关注鼻咽部是否出现不适,及时去医院检查。
在儿童时期应以一年一次的频率进行鼻镜检查。若出现鼻部不适或者鼻部疾病者应增加检查频率,遵从医生建议适当辅以CT检查、磁共振检查。
有肉瘤家族病史的患者应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进行鼻镜检查、CT检查及磁共振检查。
鼻咽肉瘤病因尚未明确,出现鼻咽部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配合医生治疗,以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
4611点赞
[1]刘新民,陆召麟,滕卫平.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外科学第2卷.[M].沈阳出版社.2016:566
[2]康洁.张庆,秦建勇.临床五官科疾病与诊治.[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55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228-2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