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称为腺样体肥大。本病常见于儿童,但部分成人亦可发生,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该疾病通常可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手术后预后较好。
腺样体肥大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邻近器官如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亦可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组织增生。
腺样体肥大多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致病。常见原因是鼻咽部的炎症,及其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急慢性鼻咽炎、鼻炎、咽炎等疾病,且多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
儿童感冒时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伴有细菌感染,易刺激腺样体肥大。
鼻腔、鼻窦、扁桃体的炎症可波及鼻咽部,刺激腺样体发生肥大。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呼吸道及咽喉感染反复发作等。
变态反应、胃食管反流、机体淋巴组织增生活跃等,均可增加腺体样组织增生的风险。
腺样体肥大常见于3~5岁儿童,成年人少见,且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的地区。
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因此儿童一旦感冒或者有鼻炎等疾病反复刺激腺样体,比成人更易得此病。
肥大的腺样体不同程度的阻塞后鼻孔和压迫咽鼓管,以及下流分泌物对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刺激,故可引起耳、鼻、咽、喉和下呼吸道的多种症状。常表现为鼻塞、流涕、耳闷、耳痛、咽部不适。
鼻塞为该病的主要症状,由肥大的腺样体和局部积聚的分泌物的阻塞引起,如伴有鼻炎、鼻窦炎,可加重鼻塞,同时可有流涕等表现。由于鼻塞,患者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
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咽鼓管阻塞,同时急性鼻咽炎发作可波及咽鼓管黏膜。在咽鼓管阻塞和炎症存在的情况下,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容易逆行至中耳,产生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因分泌物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咽部不适、阵咳和支气管炎的症状。
可影响通气,导致张口呼吸,可使颌面骨发育改变,出现腺样体面容。
主要为慢性中毒、营养发育障碍和反射性神经症状。患儿全身发育和营养状态差,并有睡眠多梦易惊醒、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性情暴躁等表现。
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出现不愿进食、喂养困难的情况。
该疾病还可能造成吞咽困难。
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引起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负压,从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产生耳闷、耳痛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逆行至中耳,严重者导致化脓性中耳炎,伴有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患者鼻咽部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刺激鼻部出现炎症,同时腺样体肥大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睡觉时发出鼾声、张口呼吸。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H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期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症状。
当患者出现腺样体面容、鼻塞流涕、耳闷、耳痛、咽部不适、阵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通过医生给与的视诊、触诊、鼻咽镜检查、前鼻镜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确诊是否患有腺样体肥大。
当患者表现为腺样体面容、鼻塞、流涕、耳闷、耳痛、咽部不适、阵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发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鼻腔反复感染,并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儿面部及身体发育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应首先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
鼻塞、流涕的情况持续多久了?
既往是否有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史?
目前除了鼻塞有什么症状?(如耳闷、耳痛、咽部不适、阵咳等)
最近是否感冒了?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颌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观察咽后壁是否有来自鼻咽部的分泌物附着。
当鼻黏膜充分收敛后,观察患儿是否可见鼻咽部红色块状隆起。
通过检查进一步明确患儿是否存在鼻咽顶后壁红色块状隆起,电子鼻咽镜和鼻内窥镜检查图像清晰,可以观察后鼻孔的阻塞程度和咽鼓管咽口的压迫情况。
用手指作鼻咽部触诊,可触及鼻咽顶后壁处柔软肿块。
观察鼻咽部软组织是否出现增厚。
视诊有典型“腺样体面容”者,诊断较容易。口咽部常见黏脓液从鼻咽部流下,常见腭扁桃体肥大。
间接鼻咽镜和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分叶状淋巴组织,可有5~6条深纵槽,槽中有时可见脓液或碎屑。若腺样体较大,可将鼻咽部全部占满并阻塞后鼻孔,若小儿不能配合检查可改用触诊。
触诊可触及鼻咽顶后壁处有软组织团块,触诊后不易出血,此可与鼻咽部肿瘤相鉴别(肿瘤易出血)。
X线鼻咽侧位拍片及CT、MR扫描可判断腺样体的部位及大小,如果腺样体组织占到通气道的70%以上,即可诊断为腺样体肥大。
触诊时易出血,肿瘤表面有糜烂,取活检组织糜烂、无韧性,通过病理可与腺样体肥大做鉴别诊断。
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炎症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
注意营养,加强锻炼,预防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
根据病因可以局部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发生急性腺样体炎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病因进行相关治疗。
鼻腔滴用0.5%麻黄碱,可以减轻鼻塞,但不宜长期使用。
适当给予抗感染药物,如头孢克肟,若存在对头孢克肟过敏的情况,则改用阿奇霉素。
必要时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鼻喷激素,但要严格遵医嘱服药。
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鼻喷激素、白三烯拮抗剂缓解患者肿胀。
存在感染的患儿医生会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腺样体肥大并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者为最佳手术适应证,此外,伴有反复发作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者,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关系密切,腺样体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常规手术,如伴有扁桃体肥大,可与扁桃体切除术同时进行。
早期腺样体切除术可使儿童受益,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水平。
手术可在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腺样体刮除术和切除器切除术,将腺样体刮匙或切除器放入鼻咽顶后壁,将腺样体刮除或切除。
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以腺样体切割刀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射频减容术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腺样体。
射频技术还有即时止血功能。
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生理性腺样体肥大无需治疗,增大的腺样体可逐渐菱缩至完全退化。但是有临床症状的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必须治疗,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腺样体肥大是一类可以治愈的疾病。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术后半个月复诊,如出现创面疼痛、出血、呼吸不畅应及时就医。
腺样体肥大患者治疗后应避免感冒、着凉,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术后避免伤口感染,若出现伤口感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患者需注意日常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注意少用手揉搓鼻部,减少刺激。
适度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应遵医嘱使用足剂量、足疗城的抗生素,不可自主停药或增减药量。
患者需定期去医院复诊,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若术后患者伤口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患者在腺样体切除术后若出现伤口疼痛、感染、出血,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腺样体肥大发病机制复杂,所以临床上无法做到有效预防,预防感冒对腺样体肥大的防治有一定的好处。患者还需积极适度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受凉感冒。
避免经常用力擤鼻子、用力揉搓鼻子,减少对鼻部的刺激。
积极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多注意补充营养。
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染。
4915点赞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
[2]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