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伦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缺陷是主要病因,表现为严重生长落后伴特殊面容,血生化特点为高生长激素,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莱伦综合征患者的外貌特征为身材矮、肥胖、前额突出、大眼晴、塌鼻梁、头发稀软、发声高调。本病目前只能通过人类基因重组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治疗,无法治愈。
莱伦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明确,是由GHR基因(5p3-pl2)发生突变导致,已知的突变类型约有33种。本病好发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
GHR基因表达生长激素受体,生长激素能使肝脏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素1(IGF-1),促进骨骼生长。GHR胞外区经酶切后形成的片段释放入血循环中,为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生长激素结合蛋白可与血循环中生长激素结合,延长生长激素的半衰期,该基因胞外区突变可影响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生成。跨膜区和胞质内的突变可影响GHR二聚化和胞内信号传导,这些都可引起生长激素作用的减弱,从而导致出现莱伦综合征。
莱伦综合征主要见于地中海或东方人种,但亦与患者地源相关,大多数患者为居住于亚洲以及中东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犹太人,而居住于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中本症发生则较少。此外,墨西哥、巴基斯坦、巴西、西班牙、美国、荷兰、突尼斯、意大利、法国、巴哈马群岛、日本和中国均有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超过300例莱伦综合征的报道,最大的家系发现于厄瓜多尔,本病发生与性别无关。
莱伦综合征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当家族有亲属发病,则发病的风险会上升。
莱伦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生后严重的身材矮小、生长迟缓、骨骼和骨龄发育落后,部分患者还可有体型肥胖、蓝色巩膜的出现。本病治疗不及时常并发骨折、精神心理障碍。
患者由于生长激素作用减弱,常在生后出现严重的身材矮小,主要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
莱伦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即2岁以下生长速度<7cm/年;45岁至青春期前<5cm/年;青春期<6cm/年。同时还有性发育迟缓,表现为男性外生殖器及睾丸偏小;女性月经初潮推迟,但不影响生育。
患者的骨骼成熟延迟,在婴儿期囟门闭合可延迟,青少年期骨骼发育不影响其最终身材。鼻梁发育差、前额突出、脸部短小、头相对大。患儿可有牙龄发育延迟,牙排列拥挤,主要的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2岁以上。
青春期后莱伦综合征患儿体重增长快于身高增长,有肥胖倾向,部分患者由于未及时进行治疗可出现肥胖表现,表现为体脂含量增加,以腰部为重。
莱伦综合征患者可有缺铁性贫血的表现,可出现眼睛巩膜呈现浅蓝色的症状。
如髋关节脱位、主动脉瓣狭窄、隐睾、先天性白内障等。
患者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可出现出汗、面色苍白、烦躁、颤抖、嗜睡等症状。
生长激素可以保证骨骼、肌肉、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生成和骨骼的线性生长,长期的生长激素作用减弱会导致患者更易发生骨折。
莱伦综合征患者可能由于体能和社交范围的局限,导致智力发育异常,进而导致患者的精神心理出现障碍,表现为郁郁寡欢、不合群、有自卑感。
莱伦综合征患者出现生后严重的身材矮小、生长迟缓、骨骼和骨龄发育落后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血浆生长激素测定与激发试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成试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结合能力测定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生长迟滞,如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体质性矮小症、呆小症、特纳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对于有遗传风险的人群,重视儿保检查,有问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当患者出现身材矮小、生长迟缓、骨骼和骨龄发育落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莱伦综合征的患儿,若出现郁郁寡欢、不合群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应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有什么症状呢?(如身材矮小、生长迟缓、骨骼和骨龄发育落后)
之前有进行基因筛查吗?
有坚持儿保检查吗,身高体重发育一直以来是怎么样的?
家里有无相类似的病人出现?
患者血生长激素升高,对各种刺激试验常呈过度反应,而升高生长激素也常能够被葡萄糖、糖皮质激素所抑制。
患者在注射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仅比基础值增加约8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只增加0.20.4mg/L,比正常反应减弱。
因生长激素结合蛋白有31个氨基酸序列与生长激素受体胞外区相同,故本检查可间接反应生长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能力。正常成年人约(11.32±0.5)%,而患者则低于7.4%。
可发现空腹低血糖、高胆固醇血症等。
手腕部X线片可以有助于判断骨龄,髋部X线片了解骨代谢情况,在生长激素缺乏不能排除时,需检查垂体MRI。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式检查GHR基因,如有突变即可明确诊断。
出现生长障碍、身材矮小的症状,结合血生长激素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对外源性生长激素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可以基本诊断为莱伦综合征。
基因检查发现GHR基因突变即可诊断为莱伦综合征。
患者表现与莱伦综合征相似,但其血生长激素水平低,且激发试验无明显增高,而注射外源性生长激素后可观察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明显升高,且症状缓解,及时进行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以促进生长。
患者也可出现生长迟滞,但进行激素检查可发现呆小症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正常,而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甲减,智力异常较明显。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通过核型分析进行鉴别,同时患者亦有特殊面容、体征等表现。
性早熟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激素水平不适当升高,骨骺提前闭合引起身材矮小,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但智力不受累,且血清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正常。
患者常表现为发育延迟,但智力不受影响,骨龄与实际年龄一致,一旦青春期开始,则能够达到正常身高标准,且血清生长激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正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陷患者表现为矮小、骨龄延迟、体重/身高比增加、血生长激素正常或升高,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陷可因病变位点不同表现为降低或升高,用IGF-1治疗无效。
莱伦综合征目前无法开展基因治疗,仅可对患者使用人类基因重组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保证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以避免低血糖发生,限制体力活动,避免低血糖与骨折。新生儿要增加哺乳频率,监测血糖。
人类基因重组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生长,增加骨质密度,刺激肌肉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能改善莱伦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需早期进行干预,以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
本病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莱伦综合征一般预后较好,但目前尚未有基因治疗使患者达到治愈,患者要根据预后情况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本病目前不能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莱伦综合征患者一定要长期随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生长发育情况。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鼓励莱伦综合征患者积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注意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限制体力活动,避免骨折的发生。
成年患者易出现骨折情况,所以鼓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限制体力活动,避免骨折的发生。
小儿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小儿摔跤、磕碰等情况的发生。
患者应遵医嘱足疗程、足剂量用药,避免少服、漏服,如出现低血糖、注射部位脂肪增生、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血清电解质紊乱、肝酶增高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复诊时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
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使其保证乐观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莱伦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需做好遗传咨询,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优生优育。
临床上若是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胎儿进行基因筛查。
已知莱伦综合征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由此在怀孕期间应避免放射线、化学药物的接触,以免提高基因突变的风险。
有莱伦综合征家族史的人,在怀孕后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查,确诊后可终止妊娠,优生优育。
4925点赞
[1]陈适,潘慧,朱惠娟.内分泌临床综合征速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5:106.
[2]郑红志.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494.
[3]蒋健,张一鸣,董一善,何浩明.内分泌疾病的检验诊断与临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7:144.
[4]刘冰冰,刘国良.生长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床及其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19-2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