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指股骨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各类骨折的6%,多见于青壮年。此类骨折多是由于直接暴力如打击、冲撞等导致,骨折后移位和畸形明显。股骨干血运丰富,一旦骨折失血量较大。骨折可损伤股部肌肉,致肌肉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一旦发生股骨干骨折,应该及时诊治。
股骨干骨折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常用的分类是AO分类,分为简单(A)、楔形(B)和复杂骨折(C)。简单骨折按照骨折线的倾斜程度又分为几个亚型,楔形骨折包括螺旋、弯曲和粉碎性楔形;复杂骨折则包括节段性骨折和骨干广泛粉碎骨折。AO分类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预测预后的作用还未明确。
股骨干的解剖范围为股骨小粗隆下缘至股骨髁上部的解剖段,股骨干骨折的病因多是强大的直接暴力或者间接暴力造成。直接暴力包括车辆撞击、机器挤压、重物击伤及火器伤等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多是由高处跌下所致,常引起股骨的倾斜和螺旋形骨折。
包括车辆撞击、机器挤压、重物击伤及火器伤等,常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
多是由高处跌下所致,常引起股骨的倾斜和螺旋形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略低于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但其伤情严重,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对社会造成的影响较大,10岁以下的儿童及老年人也时有发生。
汽车驾驶员如果不注意驾驶安全,可能出现事故而引发股骨干骨折。
高空作业者如果不注意安全,可能会出现坠落伤而引起股骨干骨折。
青少年平时活动、玩耍时,可能会由于过度调皮而摔伤,从而容易引发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的典型症状是疼痛、局部肿胀、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障碍。股骨干部位血供丰富,创伤严重,损伤血管的患者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甚至会发生出血性休克、神经损伤等,应该及时诊治。
股骨干骨折多由于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可达500~1000mL。若为开放性或粉碎性骨折出血量可能更大,患者可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如合并其他部位脏器的损伤,休克的表现可能更明显。因此,对于此类情况,应首先测量血压并严密动态观察,并注意末梢血液循环。
可出现患肢剧烈疼痛,活动时更明显,患者常处于被动体位。
大腿肿胀、皮下瘀斑。
髋及膝关节活动障碍。
患肢短缩,骨折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畸形,患者患肢多有成角畸形、旋转畸形。
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
骨牵引治疗的患者小腿处于外旋状态,腓骨近端受到压迫,腓总神经有可能损伤,特别是熟睡和意识不清的患者容易发生。这种并发症通过调整牵引方向,在腓骨颈部位加用棉垫,鼓励患者自由活动牵引装置来避免。
强大的暴力才能导致股骨干骨折,但血管损伤并不常见。虽然股动脉破裂常见,在骨折部位形成局部血肿,但股骨干骨折后股动脉损伤小于2%,由于血管损伤发生率低往往被忽视。动脉破裂术后患者血压不稳定,股骨干局部肿胀可触及波动,应立即手术探查,结扎血管、清除血肿。股动脉可以是完全或部分撕裂、栓塞、牵拉、痉挛,微小的撕裂可以引起晚期血管栓塞。虽然下肢通过股动脉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股动脉栓塞不一定引起肢体坏死,但是血管损伤立即全面诊断和治疗对保肢非常重要。
股骨干骨折接骨板术后感染率约为5%,闭合带锁髓内针感染率约<1%。感染与骨折端广泛剥离、开放性骨折、污染的程度和清创不彻底有关,多数感染患者在大腿或臀部形成窦道流脓。患者在髓内针后数周或数月大腿有红、肿、热、痛,应怀疑感染。平片可以看到骨膜反应和骨折部位密度增高的死骨,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和血沉、C反应蛋白对诊断不重要,对评价以后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在文献中被广泛讨论,短缩畸形愈合一般认为短缩>1cm,但>2cm患者就可能产生症状。成角畸形通常定义为在矢状面(屈-伸)或冠状面(内-外翻)>5°的成角,髓内针固定总发生率在7%~11%。髓内针固定预防成角畸形应在复位、扩髓、插入和锁钉时注意,正确的入点和保证导针居髓腔中央能够减少成角畸形的发生。如导针偏离中心,可以通过一种称为“挤压”(Poller)螺丝钉的技术矫正。严重的畸形愈合通过截骨矫正,再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旋转畸形<10°的病人无症状,超过15°可能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在跑步和上楼梯有困难,术后发现超过15°的旋转应立即矫正。
股骨干骨折后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僵直非常常见,僵直与骨折部位、治疗方法和合并的损伤有关。颅脑损伤和异位骨化都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多数认为接骨板固定会使膝关节僵直。股骨干骨折在屈曲和伸直都受影响,一般表现为被动屈曲和主动伸直受限。屈曲受限主要是股四头肌瘢痕,特别是股内侧肌,积极、主动的膝关节活动练习能够有效地预防。股骨干骨折固定后在开始6~12周无明显进展,需要考虑麻醉下活动,晚期行膝关节松解术。
髓内针后臀肌部位的异位骨化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肌肉损伤导致钙代谢紊乱有关,也可能与扩髓碎屑没有冲洗干净有关。
股骨干骨折愈合后在原部位发生骨折非常少见,多数发生在接骨板取出后2~3个月,且多数发生在原螺丝钉钉孔的部位。
若骨折后出现生长不良,会导致骨折端难以愈合,使患者出现行走障碍。
股骨干骨折早治疗对于病情的恢复较为重要,对于高危人群平时应该注意,对于疑似有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应该及早就医明确诊断。
有外伤史患者,出现关节活动障碍、局部肿胀等症状,应该即时就医。
已经确诊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若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应该尽早的治疗。
大多患者需要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
身体有无其他部位的不适?
有无明显的外伤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患侧肢体疼痛、肿胀、患侧膝关节、髋关节活动障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患侧肢体麻木、头晕、乏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股骨正侧位拍片,可明确骨折的准确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如果怀疑有神经、血管损伤,或者是某些应力性骨折,有跛行表现的嵌插型骨折或者青枝骨折的患儿,可做CT或MRI检查来帮助诊断。
检查患侧肢体是否有压痛,是否有骨擦音,还包括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足背动脉检查等。
用来排除创伤引起的下肢血栓形成。
有明确的外伤史。
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大腿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有明显的压痛、外展外旋。
股骨干X线片示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有明显的外伤史,骨折后会出现患侧肢体的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障碍,通过X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而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为肌肉牵拉伤、扭伤、撕裂伤等,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下肢活动稍受限,无纵轴叩击痛、无骨擦音及患侧肢体活动障碍等,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由于股骨干骨折多是由于外伤引起,患者起病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同时可以辅以康复功能锻炼以及中医中药治疗,通过积极治疗一般恢复良好。
患者疼痛明显时可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止痛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出现轻微的神经损伤,可以口服维生素B族药物来治疗。
不能作为闭合股骨干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外固定架可作为一种股骨干骨折临时固定,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最主要适应证常用于多发创伤,这种损伤由于合并其他损伤需要进行快速、稳定的固定。外固定架固定股骨干骨折还用于Ⅲ型开放性骨折。这些病人一旦情况改善,可将其更换为内固定(接骨板或髓内针)。
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现在不再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其手术适应证包括髓腔极度狭窄的骨折,邻近骨折的骨干有畸形,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血管损伤需广泛暴露以修补血管的严重骨折,多发创伤不能搬动的患者等。
闭合髓内针技术没有破坏骨折端的血肿,也没有干扰对骨折愈合早期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和体液因子,所以闭合髓内针技术是股骨骨折的一种的生物固定,较小的手术剥离和减少感染率。
股骨干骨折早期,创伤严重,失血较多,气随血耗,气虚则血无所统。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烦口渴、冷汗自出、神疲眩晕、脉细数无力,为失血后气血虚衰,亡阴亡阳之危症。治宜补气摄血,使“散者收之”,“损者益之”,方用独参汤,有益气统血固脱作用,危症急救时,必要时应结合输血、补液疗法。
骨折早期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骨折断端易再移位,筋脉反复受损,瘀血滞留于经脉,使经脉受阻,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消肿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云苓、泽泻、枳实、厚朴、大黄、丹参、乳香、没药、枳壳、牛膝等,使留滞之瘀血和气血结滞疏通,中成药可选用复方丹参片、三七片、三七胶囊等。
脾主四肢肌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骨折后患者卧床时间长,纳食差、脾胃虚弱、气血亏损,治宜健脾益胃,方用健脾养胃,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有利于气血生成。
适用于肝肾亏损、筋骨萎弱者,或骨折后期筋骨虽续,但肝肾已虚,骨折愈合迟缓、骨质疏松、筋骨萎软、肢体功能未恢复者,治宜补益肝肾法。常用方剂有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健步壮骨丸等。
可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皮牵引只在下肢损伤的急救和转运时应用。骨牵引现在则只作为骨折早期固定的临时方法,骨牵引有足够的力量作用于肢体使骨折获得复位。虽然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已转移到手术治疗,但患者偶尔也必须采取牵引治疗。
包括石膏外固定和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使用方便,可以防止骨折移位,通常与骨牵引配合治疗。
股骨干骨折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肿胀、疼痛等症状,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股骨干骨折可以治愈。
股骨干骨折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积极预防压疮、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股骨干骨折保守治疗应该每周复查一次,待明确愈合良好,可逐渐过渡为每两周、每月复查一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应每两周复查一次,稳定后可每个月复查一次。
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盐、清淡且易消化为主,多食粗纤维类食物,避免出现便秘。
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吃精瘦肉、鸡蛋、鱼肉等。
限制饮酒,多喝水。
严格限制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不要吃辣椒、胡椒等。
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主要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避免发生患侧肢体僵硬,避免因为长期卧床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等。股骨干骨折容易导致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了解各类止痛、营养神经、消水肿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股骨干骨折后应该早期的介入康复运动治疗,手术病情稳定后,应该遵医嘱主被动活动关节,避免发生褥疮、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禁止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
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康的体重。
由于股骨干骨折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引起,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要做好运动、特殊工作的防护,避免外伤的发生。
高空作业者应该严格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出现高坠伤。
汽车驾驶员应该注意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出现撞击伤。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避免摔倒,日常应积极补钙。
4346点赞
[1]茹江英,仓海滨,胡传亮等.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01):25-29.
[2]杨洪昌,陈仲,杨华刚等.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定方法对股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008):588-590.
[3]周阳,彭伶丽主编.骨科护理查房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