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即动脉血氧分压情况,通常情况下在80~100mmHg,若低于正常值下限,叫低氧血症,通常情况下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疾病都可引起低氧血症。该病情临床上常见,早期病情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症状,如发展至终末期低氧血症,则预后不佳。
80~60mmHg(10.7~8.0kPa),常无紫绀。
60~40mmHg(8.0~5.3kPa),常有紫绀。
<40mmHg(5.3kPa),紫绀明显。
最常见的引起低氧血压的机制可归纳为肺泡通气不足、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灌注失调及肺内分流量增加。
海拔过高的高原,通气不良的地方,如矿坑等。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
如喉、气管、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所致的狭窄或阻塞及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不张、肺淤血、肺水肿、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细支气管肺泡癌等。
如胸壁炎症、严重胸廓畸形、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广泛胸膜粘连、结核、外伤等。
如脊髓灰质炎病变累及颈髓、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重症肌无力累及呼吸肌,药物导致呼吸肌麻痹等。
如膈麻痹、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胃扩张和妊娠末期。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心包压塞、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神经精神性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颅脑疾病引起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所致的低氧。
血液病常见于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
如先心病等。
高龄者,心肺功能低下、肌肉松弛、药物代谢慢等。
术后腹内压增高,如腹水、气腹、胃胀、肠胀气、腹腔出血、腹膜后血肿等。
存在基础性心肺疾病。
多种疾病会导致低氧血症,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患基础疾病的人群逐年增加,故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人群也在逐渐增长。低氧血症发病跟季节无关,也没有特定发病区域。
重症肺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的患者。
小儿术后,呼吸肌及呼吸辅助肌发育不全患者。
喜欢抽烟的人群,术后也为低氧血症的高危人群。
低氧血症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可伴有精神神经症状或者出现消化与泌尿系统的表现,甚至肝肾功能障碍。此病情可能并发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骼肌功能障碍,以及全面的炎症。
氧分压降至60mmHg,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视力度减退。氧分压降至40~50mmHg,会引起头痛、定向与记忆力障得精神错乱、嗜睡。氧分压低于30mmHg,神志丧失乃至昏迷。氧分压低于20mmHg,只需数分钟即可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
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反射性心率加快造成心脏活动受抑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氧分压<60mmHg时,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可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甚至呼吸窘迫,氧分压<30mmHg,低氧血症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强于兴奋作用。
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若及时治疗,肾功能可以恢复。
消化不良、胃黏膜糜烂、坏死、溃病、出血。
乳酸增多、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
当患者难以通过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时,大脑可能受到影响,在低氧状态下可能出现神经细胞损伤和大脑功能变化。
慢阻肺患者可能有肺动脉炎症,血液从右心泵送到肺,炎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聚集。高压意味着右心需要更努力的工作,通过动脉泵血液,心脏将受损并变弱。
该并发症是身体对慢阻肺慢性缺氧的反应,身体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帮助携带更多的氧气,过多的血细胞使血液易于凝固。这些疾病增加慢阻肺患者心律不齐的风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呼吸并发症增多。
慢阻肺晚期患者可能很难进行体育锻炼和活动,结果是肌肉变弱,弱化的肌肉很容易疲劳,使得慢阻肺的患者难以锻炼。
长期缺氧可以导致身体组织产生炎症,由此产生许多疾病,其中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时很容易患心脏病,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中风。
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到呼吸科、急诊科做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分析确诊。
患者出现嗜睡、头疼、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可能出现低氧血症情况。
存在基础疾病患者需随时关注自身病情,若出现呼吸快速、咳嗽频繁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科就诊。
如低氧血症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则需要到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平时有什么不良生活习惯?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疼、呼吸短促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氧饱和度值主要受血氧分压的影响,两者之间呈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关系。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3%~98%,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75%。
动–静脉氧差,当血液流经组织的速度明显减慢时,组织从血液摄取的氧可增多,回流的静脉血中氧含量减少,动–静脉氧差增大;反之,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明显降低,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强等回流的静脉血中氧含量增高,动静脉减小,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也可以引起动–静脉氧差减小。
P50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酸碱度条件下,血红蛋白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P50代表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
该病情还需要做床旁心电监护、动脉血气分析。
床旁心电监护有指脉氧探头,将其夹在手指上。正常人的指脉氧应该在97%以上,若低于93%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由于采用的试剂以及评估方法,检测方法不一致,所以动脉血气分析的氧分压指标略有偏差。但大体来说,都在80~100mmHg之间浮动,若低于80mmHg则属于是低氧血症。
几乎任何破坏肺正常生理状况的疾病和许多心血管疾病都可导致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很少作为唯一的症状出现,通常都伴随着其他的症状和体征。
低氧血症是血液中含氧不足,所以治疗原则为及时给氧,改善因缺氧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同时需进一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物治疗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支气管解痉药,同时低氧血症可以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拍背、纤支镜吸痰来改善病情。
昏迷患者需要保持仰卧位,将其头后仰,托起下颌,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若以上方法不能奏效,建立人工气道。
低氧血症伴有高碳酸血症,往往需要低浓度给氧,氧疗装置有鼻导管、鼻塞、面罩。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予以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加强液体管理,保证血细胞比容、增加通气量,给予有创或无创呼吸机。
主要作用于起到平滑肌,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抑制组胺释放来治疗低氧血症,如氨茶碱。
主要通过解除支气管痉挛来治疗低氧血症,如强的松。用药时注意血药浓度,吸烟者要酌情增加,而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需酌情减少。其他可选用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醇等。
低氧血症可以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拍背、纤支镜吸痰来改善病情。
低氧血症总体预后不佳,症状轻者临床可得到缓解,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存活率较低。
病情症状轻者,临床可通过治疗得到缓解。
低氧血症严重者常可导致患者死亡。
低氧血症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钙、钠等营养素,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恢复,宜食用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食物。忌高盐饮食,如腌制食品。
宜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豆腐、梨等。
宜食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片汤、稀烂面条等。
忌高盐饮食,如腌制食品。
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以及钙、钠等营养素,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恢复。
低氧血症患者平时要注意戒烟、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低氧血症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随时关注自身病情,若在易引起低氧血症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针对此病情可以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避免加重上气道堵塞。
避免吸烟,香烟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可刺激外周血管引起血压上升,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而一氧化碳则使血红蛋白含氧量下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剧心脏和全身缺氧状态。戒烟后,咳喘、心悸等症状可获明显缓解。
注意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低氧血症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应随时关注自身病情,若在易引起低氧血症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避免在睡眠时舌、软腭、悬雍垂松弛后坠,加重上气道堵塞。
低氧血症是呼吸科常见危重症之一,也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尤其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早期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充分止痛。
积极治疗,防止恶化。
基本方法是翻身、拍背、咳嗽、雾化吸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功能及循环功能,与血气对比相关性良好,能早期发现低氧血症。
术后早期应选用止痛作用快、抑制呼吸轻的药物,如强痛定、哌替啶等,有利于增加术后血氧饱和度,减少耗氧量。
4753点赞
[1]杨彦伟,郭子健,金沐,卢家凯,程卫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并发严重低氧血症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09).
[2]张峰,姚红兵,李兵.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认知障碍[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