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角囊吸虫病是感染科不常见的寄生虫病,是由异形科原角囊吸虫属的虫种寄生在人体消化道内,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肠道阻塞、体重减轻等。另外虫卵可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到达心、肝、肾、脾、脑等脏器,造成严重后果。本病以驱虫治疗为主,首选的驱虫药是吡喹酮。
原角囊吸虫病分为哥氏原角囊吸虫病、变异原角囊吸虫病以及陈氏原角囊吸虫病。
原角囊吸虫病主要是由于原角囊吸虫的囊蚴感染导致的消化道寄生虫疾病。原角囊吸虫病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有生吃淡水鱼和蛙类习惯者、习惯喝生水者。
原角囊吸虫主要是鸟类的寄生虫,产生的虫卵随宿主粪便入水,虫卵对人体是不致病的,人体感染囊蚴或成虫,才会导致原角囊吸虫病。当人或其他终宿主因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淡水鱼和蛙时导致感染,囊蚴经口入人体胃肠道内,在消化道内发育为成虫,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造成原角囊吸虫病。
变异原角囊吸虫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变异原角囊吸虫主要是鸟类的寄生虫,猫可作为其自然终宿主。人体试验感染证实该虫亦可寄生于人体,但人体自然感染能确证者很少。哥氏原角囊吸虫见于中国、非律宾与非洲,菲律宾有人体感染报道。
原角囊吸虫的终宿主为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和蛙,虫卵在第二中间宿主内发育为囊蚴。人或其他终宿主因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淡水鱼和蛙而发生感染,故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和蛙习惯者易感染原角囊吸虫,囊蚴经口入人体内在消化道发育为成虫,造成原角囊吸虫病。
当人饮用含有囊蚴的水时,使囊蚴经口进入人体胃肠道,在胃肠道发育成熟成为成虫,进而导致原角囊吸虫病。
原角囊吸虫病可以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肠道梗阻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衰、脑栓塞、胆道梗阻等现象。此外,感染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原角囊吸虫病患者,由于虫体在肠道内侵入肠壁,引起肠壁炎症,造成组织脱落,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甚至其他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此外,虫体或虫卵在人体肠道内积聚,可造成患者肠道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放屁。若未能及时解除梗阻,可造成肠道坏死、破裂,引起腹膜炎,严重者甚至发生细菌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原角囊吸虫的虫体在肠道内侵入肠壁,导致肠壁出血,且出血速度较慢,临床表现不明显,很难被患者和医生察觉,造成慢性失血,进而导致患者原因不明的贫血。贫血不易纠正,容易复发。
当原角囊吸虫钻入肠壁,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进入心脏,若虫体停留在心肌或瓣膜上,严重者可造成心衰,表现为心悸、胸闷、咳嗽等。
原角囊吸虫在血液中形成栓子,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处,如卡在脑血管中,会造成脑栓塞,导致患者脑缺血缺氧,造成脑梗死,表现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等。
原角囊吸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导致患者腹泻,引起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原角囊吸虫在肠道内积聚,损伤肠道组织,造成肠溃疡。
原角囊吸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发生过敏反应,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
当患者生吃淡水鱼、蛙或饮用生水后,感到腹痛,出现腹泻,应该及时就诊于感染科,做粪便直接涂片检查、沉渣镜检、肠镜检查等检查明确本病的诊断。本病需要与蛔虫病、胆囊炎、肠道肿瘤进行鉴别。
生吃淡水鱼、蛙或饮用生水后,感到腹痛、腹泻、腹部不适等,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症?(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是否还有以下症状?(体重下降、贫血、便血、心衰、肠梗阻、血栓、胆道梗阻、胰腺炎)
有生食的习惯吗?(如生吃鱼、喝生水等)
有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找到原角囊吸虫的虫卵或囊蚴,有助于诊断原角囊吸虫病。
将新鲜粪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粪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可在镜下观察到原角囊吸虫的虫卵。
可利用肠镜更直观的观察到积聚在肠道内的虫体。
医生根据患者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和蛙类的病史,伴有消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粪便直接涂片检查和粪便沉渣镜检发现原角囊吸虫的虫卵或者虫体,可作出诊断。
临床症状相似,但是可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者粪便沉渣镜检鉴别诊断,蛔虫病粪便涂片检查可见蛔虫卵,原角囊吸虫病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原角囊吸虫卵。
胆囊炎常于夜间发作,多由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墨菲征阳性是胆囊炎的典型体征。根据此点可鉴别,且胆囊炎没有生吃鱼类或饮生水史。
患有肠道肿瘤的患者,也可出现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但无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和蛙类的历史,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原角囊吸虫病患者治疗应避免接触致病原,可以采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有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可以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驱虫治疗,临床上首选吡喹酮,也可使用阿苯达唑。
如有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治疗腹泻,调节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腹痛可适当给予止痛解痉类药物治疗。
目前暂无原角囊吸虫病的手术治疗方式。
原角囊吸虫病患者预后良好,经驱虫治疗后可治愈,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患者应遵医嘱7天之内进行粪便涂片的复查。
原角囊吸虫病患者经积极的驱虫治疗能够治愈。
原角囊吸虫病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原角囊吸虫病治疗结束后7天之后需要复查,进行粪便直接涂片或沉渣镜检,查看体内是否存在原角囊吸虫的虫卵。
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不生吃或半生吃肉类,不喝未煮沸的生水。注重饮食规律,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卫生,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和蛙,不喝未煮沸的生水。
建议患者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等,富含优质蛋白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有助于补充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
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坚持高维生素饮食,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能够改善肠道黏膜状态以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肠道炎症的消散,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忌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如油炸、熏制、烧烤、生冷的食物,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
原角囊吸虫病没有特殊的护理措施,平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注意需遵医嘱用药。
适当锻炼,如爬山、散步、游泳等,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遵医嘱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原角囊吸虫病主要是由于原角囊吸虫的囊蚴感染所致,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日常注意饮食卫生,是避免原角囊吸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不可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肉和蛙肉,不可饮用生水。
少去或不去原角囊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旅居,若必须前往此地要做好自身防护。
4022点赞
[1]段义农,王中全,方强等.现代寄生虫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593-594.
[2]吴忠道,诸欣平.人体寄生虫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8-150.
[3]李兰娟,王宇明主编.感染病学八年制配增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3-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