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狭窄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颈椎椎管容积减小,从而压迫颈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引起颈椎管狭窄的各种疾病的统称,而不是单一特定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感觉过敏和疼痛、尿频、尿急、便秘。建议首先选用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病因为环境因素,好发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和长期伏案工作者,医源性、其他病变和创伤、病毒感染和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原因易诱发颈椎管的狭窄症。
与胚胎发育不良有关,在早期或在未受到外来致伤因素的情况下,可不出现症状,但随着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如骨刺、突出的椎间盘、节段不稳等,或是头颈部的一次外伤后均可使椎管进一步狭窄,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椎管狭窄时,其储备间隙减少或消失,脊髓在椎管内更加贴近椎管前后壁,这样即使在正常的颈椎伸屈活动中,亦可能有刺激、挤压而致脊髓病损。
是颈椎管狭窄症最常见类型,与劳动强度、创伤等因素导致的脊柱退变有关,如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等,多见于老年人。
多是由广泛手术减压后形成瘢痕压迫,也与手术创伤即出血等因素有关。
如颈椎椎管内肿瘤、颈椎骨折及脱位、颈椎椎管内感染性疾病、氟骨症等。
母体怀孕期间有病毒感染或别的原因造成颈椎发育过程出现问题。
长期反复慢性劳损或不良姿势,且随着年龄增长从而引起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导致狭窄。
从事办公室文案处理职业的人群,无法避免长期伏案工作,使颈椎曲度不佳,颈椎应力增大,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管狭窄。
部分研究显示,亚洲人群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生率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使颈椎的曲度不佳,颈椎应力增大,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管狭窄。其发速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管狭窄,发病率较高。
颈椎管狭窄症好发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长期伏案工作者。
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过敏和疼痛。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部分患者会出现站立行走不稳。部分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食管瘘等并发症。
颈椎管狭窄症的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过敏和疼痛。主要是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四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肢体先出现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感觉到障碍先从上肢开始,尤以手臂部多发。躯干部症状有第二肋或第四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肌肉萎缩,四肢瘫痪。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潴留、大小便失禁。
在进食的时候,嗓子眼或者心口窝出现噎着了的感觉,仿佛总有一团东西堵着,这种吞咽不顺畅的感觉,就是吞咽困难。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过手术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人的嗓音出现病理性变化,包括音调、音色、音量异常等。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声音嘶哑的症状。
颈椎手术严重并发症,食管瘘是一个严重的情形,可由颈椎外伤合并伤,也可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直接导致,有时也因颈前路手术翻修术或取内固定手术分离瘢痕组织而误伤食管,亦有因内固定松动甚至部件脱落对食管形成压迫形成慢性溃疡性穿孔而导致食管瘘的病例。
颈椎管狭窄症是一个逐渐进展性疾病,疾病早期无自觉症状,当出现神经症状时,椎管往往已经出现明显狭窄。因此,患者应当自我警惕,一旦有神经症状的出现,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病史、体格检查、颈椎X线片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CT检查来对颈椎管狭窄症做出诊断。
当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出现无力、麻木,且行走不稳等神经症状时,同时伴有胸、腹部的束带感,则颈椎管狭窄症的可能性较大,应及时就医。
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有没有不适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严重程度如何?持续多久了?
是否存在加重或缓解的情况?
有没有颈椎、胸椎、腰椎方面的疾病史?
有没有脑血管疾病史?
在出现症状前有没有发生过外伤?
之前有没有出现过全身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软骨营养不良、休门氏病、弥漫性特发性骨骼肥厚症等?
家族内有没有类似症状的亲属?
之前接受过哪些治疗?服用了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可让医生能够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能及时排除可能的相关疾病。
可判断颈椎的骨质情况、生理曲度、椎管前后径大小,以及颈椎活动度。
是确定狭窄部位以及神经压迫程度的首选方法。
通常是在MRI检查确诊后,来明确是否存在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钙化,以及颈椎的骨化程度、部位、小关节增生等情况。
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即相关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颈椎管狭窄症。
患者出现四肢麻木、疼痛、步态不稳、走路有踩棉花感、大小便无力等表现。
通过X光线看到患者轻微后纵韧带骨化,X线片中横径>纵径,CT检查中发现患者颈椎管发生狭窄。
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者骨赘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多发于40~60岁。下肢先开始发麻、沉重、随之行走困难,可出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后伸易引起四肢麻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后伸易引起四肢麻木。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感觉常有障碍,多不规则。浅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侧位X线片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个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尤以椎体后缘骨刺更多见;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有颈椎不稳表现。CT及MRI可观察到椎管狭窄及颈脊髓受压、病损表现。
病程缓慢,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临床表现同颈椎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确诊,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80%患者可确诊,表现为颈椎管前壁呈条状或云片状骨化阴影,必要时加摄断层片多可确诊。CT扫描可确诊,并可观察和测量骨化物形态分布及其同颈脊髓的关系。对本病的诊断MRI从影像学角度上其图像不如CT扫描。
表现为脊髓进行性受压,患者症状有增无减,从单肢发展到四肢。小便潴留,卧床不起。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同时出现。X线平片可见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变薄、距离增宽,椎体或椎弓破坏。如瘤体位于髓外硬膜下,脊髓造影可见杯口样改变。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好发于青年人,病程缓慢。痛温觉与触觉分离,尤以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更为突出,脊髓造影通畅。MRI检查可确诊,见颈脊髓呈囊性改变、中央管扩大。
是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症状先上肢后下肢,呈进行性、强直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及膀胱症状,椎管矢状径多正常,脊髓造影通畅,可资鉴别。
颈椎管狭窄症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对于单纯表现为上肢轻度麻木、疼痛或颈脊髓、神经根损害症状较轻者,采用保守治疗4~6周,严重者采用长期间歇性治疗。一般采用物理治疗,也可用药物治疗比如维生素B12。颈脊髓损害症状明显,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
属于营养精神药物,其和多种维生素都是体内代谢的重要辅酶,能够促进体内各种各样的物质有效代谢。该代谢能够让神经得到恢复,使疼痛减缓。
前路减压手术分为两类,一类为摘除椎间盘突出物,把突向椎管的髓核及纤维环彻底刮除;另一类是摘除硬性突出物减压,突向椎管或根管的椎间盘连同骨赘一起切除,或将椎体开骨槽,并同时植骨。
一般切除椎板不超过3个,术中切断束缚脊髓的齿状韧带。脊髓受挤压较为明显时,可以不缝合硬脊膜,使它形成一个光滑而松懈的脊髓包膜。
适用于发育性的或继发性的颈椎管狭窄患者,本术式可直接解除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后颈脊髓后移可间接缓解颈脊髓前方的压迫。但由于术后疤痕广泛形成和收缩,导致术早期功能恢复满意,而远期可出现症状加重,还可因颈椎后部结构切除广泛而发生颈椎不稳,甚至前凸或后凸畸形。
颈部工具牵引,休息等物理方法来缓解轻度的颈椎管狭窄症疼痛。
直接使药力在病变处发挥作用,达到通经活络,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的效果。
颈椎管狭窄症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基本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且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行手术后要行颈围制动直至骨性愈合,还要按时复查X线片。
颈椎管狭窄症病情轻微的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基本可以治愈,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颈椎管狭窄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颈部手术后要根据情况颈围制动2~3个月,至骨性愈合后解除颈围领,行颈部功能锻炼,预防摔跤,按时复查X线片等。
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要忌钠盐、忌高脂肪食物,忌油炸类、辛辣刺激类食物,忌烟酒。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应该多去补充一些蛋白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患者及时补充一些维生素B族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患者还需食用含钙比较高的食物。
患者应该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是包括猪肉和鸡肉,牛肉和动物的肝脏,还可以多去选择鸡蛋和大豆以及大豆制品。
补充一些维生素B族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包括猪肉和鸡蛋,大豆和花生米,绿叶蔬菜和玉米;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红薯和卷心菜、西芹和草莓;富含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包括杏仁儿、花生米和芝麻。
可食用含钙比较高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干酪,要多喝一些酸奶,多吃一些芝麻和萝卜条,也可以适当的去选择绿叶类蔬菜和海藻类的食物。
忌钠盐,限制钠盐的摄入,一般要求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小于6g。
忌高脂肪食物,限制脂肪的摄入,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忌油炸类、辛辣刺激类食物,忌烟酒。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严格遵医嘱防护术后固定的颈部支具,保证术后的有效恢复,家属要注意提供患者一定的营养支持,谨遵医嘱切勿让其使用禁忌食物。康复期患者可以适当利用器械进行锻炼,但不要施行暴力。
术后第5周带颈围下地不负重行走,量力而行,同时颈部固定要牢固,颈围3个月后解除。
康复期患者可利用机械器具如哑铃、健身器、助跑器等配合各种功能锻炼,但康复护理中注意不要让患者施行暴力,特别是颈部。
颈部手术后要根据情况颈围制动2~3个月,至骨性愈合后解除颈围领。
手术3周时在床上坐起,适当活动,如扩胸运动等,也可俯卧位,头及双下肢同时离床上抬数次,各项活动交替,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不可过度疲劳。
复诊时着重检查颈椎的骨质情况,椎管前后径大小。术后并发症为尿滞留,为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小便而致。因此,经按摩和热敷下腹部一般小便都可以自解。颈部并发症的护理要在床头准备好气管切开包,观察颈部切开情况,预防喉部水肿、窒息。
体位护理一般卧床4周,术后初次翻身在麻醉消失后3小时进行,防止过早翻身引起伤口活动性出血。
患者家属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尖轻触患者双下肢或趾尖皮肤,观察有否知觉或痛觉,确定没有发生肢体感觉丧失。术中因神经牵拉,可致术后神经根水肿,出现肢体酸胀不适等症状。
颈椎管狭窄症的预防主要是患者改变生活方法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伏案工作,避免久坐久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经常感觉四肢麻木、感觉过敏和疼痛的患者初次来医院就诊时,应立即进行病史体格检查,以及颈椎X线片的拍摄,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如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员,包括打字员、财务、老师等,要注意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要起来休息一下,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活动肩膀以及整个上身,这样有利于缓解颈部软组织疲劳。
如躺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对颈椎的损伤非常大。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枕头,应选择软硬适当,高度适当的枕头。
推拿按摩可活血化瘀,疏能静脉,缓解症状。
4610点赞
[1]关立,汪文龙,海涌,等.颈椎前路非融合术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5):1991-1996.
[2]关立,陈小龙,海涌,等.人工颈椎间盘与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8):610-616.
[3]汪文龙,海涌,关立,等.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7):577-584.
[4]孟祥龙,海涌,杨晋才,等.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回顾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124-128.
[5]潘爱星,杨晋才,海涌,等.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11):803-8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