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属食物中毒为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常发生于感染沙门菌属细菌之后。主要病因是通过食物等途径,感染沙门菌属细菌,细菌在胃肠道形成高反应性验证,进而导致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以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为主,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为特征,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心内膜炎、胸膜炎等并发症。主要治疗以积极补液防止脱水和抗生素治疗为主。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痊愈,并发症严重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主要以发热、周身疼痛等类伤寒表现为主。
表现为发热、怕冷、咳嗽、流鼻涕等。
表现为高热、寒战、关节疼痛等。
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较为明确,主要是以食物等途径感染沙门菌属细菌,进入胃肠道以及全身血液循环,而导致的细菌在局部或血液形成的炎症性反应。同时另一个重要病因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自身免疫对于细菌的对抗和控制不足,进而发病。好发人群为饮食不洁者、喜食不熟食物者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沙门菌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食物途径是沙门菌属细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使用未煮熟的食物,如大块肉类,或者清洗不干净的食物等。沙门菌随之进入胃肠道,而在体内大量的反应和繁殖,从而导致发病,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正常人特别是免疫力较强,免疫功能正常的普通人,即使有过相关食品的食用史,也不一定会造成发病。究其原因是其自身免疫完全能够抵抗和控制沙门菌在其体内的生长和繁殖,而免疫力低下者通常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对抗致病菌。细菌达到一定数量后发病,根本原因还是免疫力过于低下,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对抗致病菌而导致发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食物中毒在我国属于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平均每年发生一万余例,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其中一半以上。沙门菌在所有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中,位列前二。据美国学者的统计数据,在美国每年由于沙门菌污染导致的疾病,占所有食源性疾病的35%。
饮食不洁和喜食不熟食物的人群:主要通过食物上寄生的沙门菌进入胃肠道而导致发病。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等,因抗病能力较低,即使感染少量致病菌也可以有致病表现。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总体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表现为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同时还可伴有发热、寒战等急性期症状。感染后的1~2周出现类伤寒症状,如高热、咳嗽、恶心、呕吐等,同时也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如突然发烧并间歇性发作、伴随怕冷等症状。因此,沙门菌属食物中毒的症状表现较为典型,但需要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本病的主要症状,致病菌在胃肠道形成炎症性反应,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而导致的以腹痛腹泻为代表的典型胃肠道症状。
食物中毒类疾病的典型代表症状,同时也是沙门菌处于活动期的表现,需及时控制避免因大量呕吐造成脱水症状。
本病急性期的重要表现,也是致病菌活动期的表现,表示其不仅活动与胃肠道,还可进入肺部导致相关的炎症性反应而发病。
败血症状也是本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当致病菌通过微小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随着血液流动全身,从而造成全身性的败血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且反复发作,需及时发现并予以治疗,以免造成贫血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典型的食物中毒疾病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大量的腹泻、呕吐之后,身体的大部分水液也随之排出体外,导致急性的缺水状态,医学上称之为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容量,同时补充葡萄糖和盐分,纠正因大量失水而导致的电解质失衡,也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沙门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而后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肺部及胸膜导致,致病菌进入胸膜后产生炎性反应。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典型的累及胸膜的表现,需及时行肺部CT等检查以确诊,尽早治疗避免并且进一步恶化。
细菌侵蚀心脏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心脏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如原有的心脏杂音可因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而发生改变,出现粗糙响亮、呈海鸥鸣样或音乐样的杂音。原无心脏杂音者可出现音乐样杂音,约一半患儿由于心瓣膜病变、中毒性心肌炎等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等。需及时进行查体检查以明确并且,积极予以治疗。
本病的典型并发症,大量的腹泻和呕吐致使流失的水分过多,而导致体内短时间的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调整。
沙门菌在尿路中的异常繁殖,可导致尿路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就是其中一种,分为急性和慢性,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腰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
本病急性感染期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根本原因是水电解质短时间内的失衡和致病菌的大量繁殖造成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休克。
短时间内的水电解质失衡带来的结果,体内的正常能量供给跟不上消耗,就容易导致酸碱的失衡。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头晕恶心、剧烈呕吐等症状时,应就诊于急诊科或消化内科,行相应的血常规检查、呕吐物或粪便培养、肥达试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等。诊断标准是细菌培养结果等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需要与其他感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以及心理因素导致的生理性腹泻进行鉴别。
出现轻微的腹痛腹泻、头晕恶心等症状,且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病情。
如果出现严重的腹泻、剧烈呕吐、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出现因大量的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甚至昏厥的情况时,应立即就诊于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体征为主,沙门菌感染的治疗应在之后展开。
优先考虑就诊于急诊科,因为本病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急诊科的诊疗范围,因此本科室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在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没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时,也可就诊于消化内科,针对沙门菌感染的食物中毒进行治疗。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腹痛腹泻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有没有吃过一些药物?有没有相关的饮食不洁史?
是消化系统感染疾病常用的检查之一,能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感染的细菌种类,对于用药和治疗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应及时行本检查。
是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本病的诊断中,一些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象的高低决定了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是检验是否发生伤寒的金标准,对快速判断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是否由于伤寒导致,有着准确的指导意义,应及时行本治疗以明确病情。
是本病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等症状需做的鉴别性检查,排除脑部及神经系统的其他病变,才能明确诊断本病,进行鉴别性诊断是本检查的重要意义。
本病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患者出现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且有明确的食物不洁史,可为诊断提供方向,另一方面,诊断的金标准还是呕吐物或粪便当中培养出沙门菌,可明确诊断本病,同时也要注意相关并发症如心内膜炎、胸膜炎等出现,也不可忽略是否为沙门菌感染。
是本病需要重点鉴别的疾病之一,感染后3~70天出现症状,健康成人可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易感者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孕妇可致流产。鉴别诊断的金标准是呕吐物或粪便的培养结果,需要及时行此项检查。除此之外,沙门菌属的潜伏期较短,仅2~72小时,必要时可用作鉴别。
一部分患者在心里紧张状态下会出现应激性反应,包括生理性腹泻,主要症状表现与本病的腹泻症状相类似,但没有明确的饮食不洁史以及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因此在问诊当中即可出现明确的心理紧张因素致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鉴别二者。
本病的总体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联合抗生素治疗为主。一方面,对于呕吐、腹泻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止呕、止泻等相关治疗,同时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另一方面,对于沙门菌的感染要进行抗生素针对性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沙门菌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在本病的治疗当中尤为重要。
一般治疗以饮食管理为主。保证食物卫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不可食用不熟的食物,尽量在家自己做饭,保证卫生性,远离路边摊、小作坊等。
是催吐、导泻类药物的代表,对于本病的一部分患者出现的呕吐、腹泻症状不明显,致病菌无法及时排出体外的情况,可加速其排出的速度,更快的治疗本病。
是本病的抗生素治疗中最为重要的药物,可有效控制体内的沙门菌进一步生长和繁殖,对于疾病进程的控制有着较强的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部分本病的患者呕吐相对严重,一天可达数十次,需要使用本药物及时止吐,避免因水分流失过多导致的脱水等状况。
是本病的重要静脉输注类药物,由于相当一部分患者食物中毒后呕吐和腹泻症状严重,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要及时做对应的补充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发生。
主要以加强食物卫生,提高免疫力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结合心理疏导。一部分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力较差,难以通过自身免疫对抗致病菌。因此,要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快疾病康复过程。同时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避免危害到其他脏器。如一起就餐的人员发现感染,其他人难免心理紧张,应及时进行疏导,避免造成相关心理问题。
本病的总体预后尚可,沙门菌属感染大部分可以治愈,自身免疫力较差的病人难以痊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容易造成心脏相关疾病、胸膜疾病等相关后遗症。
本病经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大部分可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可能造成心脏瓣膜疾病、胸膜疾病等相关后遗症,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或者手术更换瓣膜。
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进行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总体来说沙门菌属食物中毒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不可食用来源不明或不熟的食物,才能避免由于进食不当诱发疾病。呕吐和腹泻严重时要多喝水,避免体内缺水。
宜清淡,以蔬菜、水果为主,宜进食一些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如青菜、鱼类、鸡蛋等。
忌饮食不洁或饮食习惯较差,引起免疫力下降。
食用前要保证食品的卫生,不要尝试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
卧床休息时注意控制饮食,不要吃的太多,以免消化不良。
本病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为主。一方面要严格的进行食物管理,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爱吃不熟的食物,另一方面督促患者及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增强自身免疫力。明确口服药物的频次和剂量,及时复查相关指标,观察康复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有没有加重,是观察本病康复情况的重要指征。
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养成良好的食物清洁习惯,不仅要洗干净,也要加热到全熟再吃,避免通过食物感染。
及时复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
密切注意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病情继续恶化,如呕吐、腹泻症状持续加重情况。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要吃全熟的食物。发现不对,要及时进行粪便培养等检查。不吃不熟的食物,注意卫生。
可以进行粪便培养,检查是否有沙门菌属的细菌感染。
多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进行身体检查。
避免劳累,避免熬夜,适当锻炼。
不吃不熟的食物,注意食物卫生。
4911点赞
[1]谢晓东,宋伟民.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01:21-2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