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性毛鞘瘤是颜面部特别是鼻和颊部发生的单发性小丘疹,直径3~8mm,无特征性临床形态。丘疹部分呈透明,部分呈淡红色,界限不清,可有触痛。主要通过视诊、触诊、病理学检查诊断,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激光治疗,容易复发。
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
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
由皮肤或黏膜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
由皮肤或黏膜组织形成的恶性肿物。
单发性毛鞘瘤的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较常见的疣状肿瘤外毛根鞘瘤、人乳头状瘤病毒、遗传因素有关,好发于有家族疾病史的人群以及长期患有毛鞘炎、毛囊炎的人群。
亲属中有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可能导致患病概率升高。
长期处于潮湿或暴晒环境中,可能引起单发性毛鞘瘤的发生。
食物或药物食用后导致皮肤过敏,可能导致单发性毛鞘瘤的发生。
受到外部创伤可能引起单发性毛鞘瘤发生。
单发性毛鞘瘤较为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较为多见,长期患有毛鞘炎或毛囊炎的患者,以及生活环境较为潮湿的人群患病率有所增加。
有家族疾病史的人群,单发性毛鞘瘤具有遗传性,家属中有人患有此疾病会增加患病率。
长期患有毛鞘炎、毛囊炎的人群。
生活环境较为潮湿的人群。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较多见。
单发性毛鞘瘤主要表现为单发性的小丘疹,直径约为3~8毫米,多见于颜面部,特别是鼻子和面颊处,没有特征性表现,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
丘疹大多为发于面部,特别是鼻子和面颊的单发性丘疹,直径约为3~8毫米,无特征性形态。丘疹部分呈透明状,部分呈淡红色,界限不清,质韧或硬,丘疹可逐渐融合成斑块,触碰可能会有触痛感,之后可逐渐进展,也可相对稳定。
单发性毛鞘瘤可并发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后可出现红肿、化脓,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瘙痒感,若有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等症状。
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单发性毛鞘瘤主要表现为单发性小丘疹,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断,避免皮损感染出现破溃、红肿,就医时应注意与多发性外毛根鞘瘤相鉴别。
当患者面部出现单发性丘疹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当患者皮肤丘疹出现破溃,伴发热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当患者面部出现单发性的小丘疹时,可去皮肤科、肿瘤科就诊。
发现丘疹有多长时间了?
丘疹有无痛、痒的感觉?
近期是否接触过什么刺激性东西?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族有无同样症状的患者?
除了丘疹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不适?
医生通过观察单发性毛鞘瘤患处的部位、质地、颜色以及皮肤周围皮肤的生长情况,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
医生通过采集单发性毛鞘瘤患处的小块组织,做病例检查组织性质,能够确诊是否为单发性毛鞘瘤。
通过视触及组织病理检查,为一个或数个小叶从表面表皮伸入真皮,有些小叶与中央含有毛发的毛囊方向一致,其中数量不等的瘤细胞因含糖原而呈透明状。瘤小叶周围常见栅状柱状细胞和明显而增厚的基底膜带,后者与围绕正常毛囊下部的玻璃样层相似,可以确诊为单发性毛鞘瘤。
又称Cowden病,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生于20~40岁的成人,有面部多发性结节、口腔黏膜纤维瘤及肢体远端点状角化三联征;单发性毛鞘瘤表现为颜面部单发性丘疹,多数不累及口腔及肢体。
目前单发性毛鞘瘤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经治疗1~2周即可治愈,但复发率较高。
患者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甲硝唑凝胶,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瘤体切除术对面积较小的患者治疗效果不错,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其主要是将单发性毛鞘瘤体切除,此种治疗方法是单发性毛鞘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的疗效并不肯定,但此项治疗方法无明显的副作用产生,多次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皮损颜色消退,可能会留下萎缩性瘢痕。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但很容易复发,经治疗后能够改善美观,也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单发性毛鞘瘤患者治疗后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复诊。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但易复发。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治疗合理、及时,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单发性毛鞘瘤存有恶变风险,一旦发生恶变,则会对自然寿命及生活产生影响。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治疗后每六个月进行复诊,如出现复发现象应立即进行就医。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无特殊饮食禁忌,注意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经手术或激光治疗后,应保持创面卫生,敷料干燥、清洁,同时应该关注皮损变化。
保持术后创口卫生,敷料需干燥、清洁。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果蔬,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单发性毛鞘瘤患者经过放疗后2~3周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水疱,患者会有极度疲乏感等不良反应,如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情况严重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单发性毛鞘瘤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完整,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可降低单发性毛鞘瘤的发病几率。
注意保持皮肤和黏膜的清洁、完整,避免创伤和日晒。
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疮疖,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
4858点赞
[1]赵扬,张立新,郑占才,白彦萍.单发性外毛根鞘瘤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378-379.
[2]孙心君,田中华,徐西光,等.单发性外毛根鞘瘤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14:241-242.
[3]王松挺,舒国斌,赵红磊.单发性外毛根鞘瘤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428.
[4]唐芹芹,熊心猜.头皮单发性外毛根鞘瘤一例[J].实用皮肤学杂志,2016:212-213.